首页>书画·现场>人物志人物志
李一:一以贯之,回到原点
李一是真谦虚。搞研究、编杂志、练书法可谓他生活的常态,也是他生活中的三件乐事。他本人最大的特点是学艺双成、艺舟双楫。他是书法家,也是学者,是书法理论家,也是美术理论家。但他总说:“越研究、越练习,越感到自己的不足?!?/p>

观我国书画史,创作与理论是不分家的。尤其宋元之后,文人画成为主流,如苏轼、米芾、董其昌、石涛等,均有着丰富的创作实践,也有着深厚的理论修养。只是近现代以来,强调“专业化”,所以各行有了“隔”,各门有了“界”。李一一直以来的观点就是:术有专工,时代使然,有分有合,但分是为了合,分是过程,合是结果。缺乏理论思考和学问修养,不可能成为杰出的书画家,同样,没有创作实践的切身体会,很难成为出色的美术理论家。学艺之间,应相互促进。所谓,“非学无以广其艺,非艺无以尽其学”,“不学一艺莫谈艺”。
在李一这里,书文诗画是不分家的。他的作品多是自作诗词,反映他生活的阅历与感悟。李一认为,“不学诗无以书”。所以,于他,书法并不是抽离日常的高不可攀的“艺术”,书法就是“日?!保晌钣肷旧?。亲情感怀、游历纪兴、友朋赠答、论书谈艺,李一的书法以书写心。
除了在宣纸上写,李一还在玉兰叶上写,在泥坯陶瓮上写,总之,一切可以落墨的介质,他都拿来为我所用。他写文言文,也写白话文,始终有一种清丽、简练的古风在,又不拘泥,洒脱而富有意境。莫言对李一有一个评价,“生活在都市的乡下人,用毛笔写字的当代人?!?/p>
李一说,“书法的两个传统不能丢:一是书写汉字的传统,一是自作诗文的传统。”“字内功重要,书外功更重要。一个人的书法品味来自他的文化修养?!?/p>
鲁人李一
李一在其书作上多落款:“鲁人李一”。他生于孔子故乡山东曲阜,去过曲阜的人都能感受到那里的古树雄奇,李一专门撰文《柏香字生情》,“我离开曲阜已经30年了,每年总要回去看看,少则一次,多则数次。常回去看看是看望亲戚故旧,包括家人、师友、老同学,还有那一棵棵看着我长大的古柏……”又作词《水调歌头·曲阜古柏》,“拔地向空起,郁郁罥苍烟。霜皮溜雨痕漏,遒劲铁枝繁。黛色参天匝地,碧水秋池掩映,岁易志难迁。直上两千尺,耸翠庙堂前。凌寒心,浩然气,越千年。春秋代序,应持清节报瀛寰。长对云生烟灭,不信沧桑来去,日月看双悬。树老根弥壮,瑞鹤舞蹁跹。”

日记-3 笺纸 15×25厘米 2014年
李一小时候的家与孔庙一墙之隔,孔庙的古柏树枝甚至能延伸到他家的窗前。他说,在几百岁上千岁的古柏面前,人不过是小字辈。
幼时,李一常跑到孔庙里玩耍,得以观碑读帖。著名的《五凤刻石》、《乙瑛碑》、《礼器碑》、《孔庙碑》、《张猛龙碑》等汉魏碑刻及《玉虹楼刻帖》都立在古柏之间。闻着古柏的香味,用柏枝作笔在地上划字,是李一学书法的开始。
李一说,他看古柏,古柏也看他,他与古柏相看两不厌,在他心中,古柏是可敬可爱的长者,是传统文化的顽强守护者。仔细看李一的书作,正如古柏博大沉雄、苍厚高古,流露出一股浩然之气。
章草难得
李一与冯其庸先生相识颇早,在来到中国艺术研究院之前。当时李一还在济宁教书,请冯老看看他写的字。冯老一看颇感意外,没想到李一喜欢章草、汉隶,不走流行书法那一套,选择传统书法中最古拙难学的一路。又见其字不少笔触带有王蘧常先生的笔意。感慨“难得!”
王蘧常乃冯其庸的老师,冯追随王40多年,王蘧??伤凳堑笔勒虏莸亩シ?。冯先生又评价李一的楷书端庄凝静,得晋唐人的意境。冯先生本人是大学问家、大书法家,他对李一的书法路径很认同,“重视读书、重视学问,这是艺术的根本。”

故园藤 玉兰树叶 2015年
李一读书习字受父亲影响,父亲用的砚台也是祖父传下来的。他最早从颜柳入手,又研习篆书,尤对二王一派用功较多。后经蒋维崧先生点拨,涉猎《龙藏寺》等隋碑魏碑。李一早年书法实践也深受沈尹默先生影响,后转习章草。
自古至今,书写章草的书家并不多,而在章草这一书体的基础上寻求突破的书家就更少了。业内人士均认为,李一给章草赋予了新的含义。他的一个重大突破是把很小的章草写得很大,写成长卷和大的横幅,非同一般。李一在章草上打开了一种思路,这个思路就是变化,写得更活更自由。
治学严谨的薛永年先生评价李一,自写章草以来,已经过两个阶段,艺精于变,变而愈上?!吧鲜兰湍┮郧?,李一的章草,精究王蘧常的精髓,得其浑朴遒润,去其结字过于往复回环之处,进而融合古今,上究皇象、索靖之规范,得章草之体貌;体悟汉简之从便,得章草之精神;兼取沈曾植之生拙,会碑帖兼容展促变态之意;旁通于佑任行草之大气,得磅礴自然洗炼冲和之美;玩味鲁迅、丰子恺之行书,解蕴蓄幽默之趣。注入个人学养,化入自家审美感情,于是初步形成了自家面貌。进入新世纪以来,他进一步从八大山人和黄宾虹书画作品中的以画入书得到启示,发现八大以独特造型的构成因素扩大了书法的空间观念。黄宾虹以绘画中的淡墨、宿墨和涨墨入书极大地丰富了书法用墨的层次,并以上述心得丰富和提升自己的书法境界与书法表现力,完善了自己浑朴中寓儒雅、生拙中露幽默、自然率意中尽笔墨结字之变而真情流露的独特风格,尽管还不能说幅幅尽善尽美,但已接续沈曾植、王蘧常两位大家而卓然自立了?!?/p>
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赵力忠先生曾说,他是从李一那里知道章草、开始注意章草的。“李一的书法,第一是散淡,然后是中和。现在书法界绘画界有很多人走两个极端:一个是霸气十足,一种是矫揉造作??墒抢钜坏氖榉ú话云辉熳?,是中和的?!?/p>
一画心源
尽管李一擅章草,但如沈鹏先生所言,李一是“主张包容的”。“以我的认识,李一书路以碑为主,兼采简、帛、陶文等民间书艺,成就了现在的面貌——有着北方人的厚重、敦实,也参以圆浑、转折之处,显出他的风神?!?/p>

题澍雨空山秋雨图 绢本水墨 直径30厘米 2016年
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副主任陈传席亦评价,李一的书法看不出专学哪一家,又看得出集众所善,“一一毫端百卷书”,而最大的特色是骨鲠而有书卷气。且浑厚中饶其逋峭,苍莽中见其娟妍。
两千五百年前,孔子说,“吾道一以贯之”,表明坚持的勇气与贯通的智慧。三百多年前,著名画僧石涛在《画语录》中提出:“立一画之法者,盖以无法生有法,以有法贯众法也?!贝恕耙换鼻康鞯娜允枪嵬?。李一的书法创作便有着“致一”之特点。
对于中西文化的贯通,李一强于同辈书家。上世纪80年代末,李一在中国艺术研究院读美术史硕士研究生时,完成了学术著作《曲阜汉碑群简论》、《走向何处——后现代主义与当代绘画》。其硕士论文《唐代书论的特点和成就》获中国艺术研究院优秀科研成果奖。在博士论文基础上修订的《中国古代美术批评史纲》已被多所美术院校定位研究生课程教材,获文化部艺术科学优秀科研成果奖。2000年,《中西美术批评比较》出版,备受学界推崇。他还出版了《中国兽纹装饰》、《中华书法》、《拓片、拓本制作技法》等学术专著,主编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重大课题《中华艺术通史》元代卷,担任《共和国书法大系》总策划、总主编。

嘉祥南武山汉画跋 纸本水墨 23×60厘米 2016年
只是,李一并未料到自己会从事编辑工作。1996年他博士毕业,正值《美术观察》创刊,编辑《美术观察》20多年,目前成了该杂志的元老级人物。如今他希望卸下总编职务,回到原点,回到创作。他坦言,在以往的岁月中,杂志各种事务占用了他不少时间,无法全力于创作和学术研究。当然,他也感谢这个平台为他打开的视野。
李一本爱山水,喜画树石,他希望今后能过闲云野鹤般的日子,游历山河,书写风景。前不久,李一与青年画家阴澍雨在河南省美术馆共同举办《一雨成秋》书画展,旨在恢复和发扬民族绘画传统中诗书画结合的优良传统,回归诗境?!靶吹轿奕宋尬揖常吻乩嫌程旎?。”李一,一以贯之。
人物简介
李一,1957年出生于山东曲阜。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学博士。现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美术研究所副所长、博士生导师,《美术观察》杂志主编,兼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及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及理论委员会副主任、秘书长,中央文史馆书画院艺术委员会委员。2005年、2013年先后两次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主办“李一”书法展,其作品被中国美术馆和北京故宫博物院等收藏。2016年,被《中国书画报》评为中国书画十大年度人物。
编辑:杨岚
关键词:一以贯之 回到原点 李一
 
 

 也门饮用水供应严重短缺
也门饮用水供应严重短缺 美国纽交所“换装”迎接李维斯上市
美国纽交所“换装”迎接李维斯上市 江苏盐城化工厂爆炸已救出31人
江苏盐城化工厂爆炸已救出31人 圆月
圆月 纳米比亚举行独立日庆典
纳米比亚举行独立日庆典 “巴基斯坦日”阅兵彩排
 “巴基斯坦日”阅兵彩排 山东:春雨润花
山东:春雨润花 当中国京剧遇上意大利歌剧
当中国京剧遇上意大利歌剧
 法蒂玛·马合木提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召明 王霞
王霞 辜胜阻
辜胜阻 聂震宁
聂震宁 钱学明
钱学明 孟青录
孟青录 郭晋云
郭晋云 许进
许进 李健
李健 覺醒法師
覺醒法師 吕凤鼎
吕凤鼎 贺铿
贺铿 金曼
金曼 黄维义
黄维义 关牧村
关牧村 陈华
陈华 陈景秋
陈景秋 秦百兰
秦百兰 张自立
张自立 郭松海
郭松海 李兰
李兰 房兴耀
房兴耀 池慧
池慧 柳斌杰
柳斌杰 曹义孙
曹义孙 毛新宇
毛新宇 詹国枢
詹国枢 朱永新
朱永新 张晓梅
张晓梅 焦加良
焦加良 张连起
张连起 龙墨
龙墨 王名
王名 何水法
何水法 李延生
李延生 巩汉林
巩汉林 李胜素
李胜素 施杰
施杰 王亚非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姚爱兴 贾宝兰
贾宝兰 谢卫
谢卫 汤素兰
汤素兰 黄信阳
黄信阳 张其成
张其成 潘鲁生
潘鲁生 冯丹藜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袁熙坤 毛新宇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学诚法师 宗立成
宗立成 梁凤仪
梁凤仪 施 杰
施 杰 张晓梅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