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资讯资讯
丝路之旅 乐在民心? ——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谈“一带一路”下的旅游交流与合作
记者:“一带一路”倡议已经提出三年,我们注意到,国家旅游局多次举办活动或者出台政策,以促进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旅游合作。那么,三年来您认为最大的收获有哪些?
李金早:先说一个数字,据测算,三年来,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双向旅游交流规模已超过2500万人次。这是一个最有说服力的事实——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三年多来,各级旅游部门都在积极行动,也有了实际成果。但成果的取得,离不开政策的保驾护航,国家旅游局近几年在以下几个方面着重下力:
一是建立一系列“一带一路”旅游合作交流机制。建立中国—东盟、中国—中东欧、中俄蒙等一系列双多边旅游合作机制,举办首次中国—东盟旅游部门会议、首次中国—中东欧国家旅游合作高级别会议、首届中俄蒙旅游部长会议、首届中国—南亚旅游部长会议等活动,为深化旅游“一带一路”工作提供机制保障。指导成立海上丝绸之路旅游推广联盟、陆上丝绸之路旅游推广联盟、“万里茶道”国际旅游推广联盟等,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省市在客源互送、线路共建、目的地共推等方面加强横向合作。
二是凝聚“一带一路”旅游发展国际共识。2015年举办丝绸之路旅游部长会议,通过《丝绸之路国家旅游部长会议西安倡议》。2016年举办首届世界旅游发展大会,107个国家旅游部门提出“各国政府通过‘一带一路’倡议等举措,加强互联互通,提升旅游便利化,推进并支持区域旅游合作。”
三是不断夯实“一带一路”民意基础。与“一带一路”重点国家合作,先后举办中俄、中韩、中印、中美、中国—中东欧、中澳、中丹、中瑞、中哈、中国—东盟等10个旅游年,覆盖国家34个,在各旅游年框架下组织民众喜闻乐见的旅游推广交流活动。
可以说,今天,中国已成为许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重要客源市场,随着旅游合作不断深化,旅游交流规模将会进一步增长。预计“十三五”期间,中国将吸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8500万人次国际游客来华旅游,拉动旅游消费约1100亿美元。
记者:常有游客表示,“一签在手,说走就走”,说明无论“走出去”,还是“引进来”,便利的签证政策,都是游客最大的福音。发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旅游交流,目前的签证政策已经实现哪些突破?未来还有哪些问题需要解决?
李金早:确实,签证政策是影响国际旅游业的重要一环。据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统计,目前,全球约2/3的人出国旅游需要签证。近年,各旅游目的地国均认识到中国出境旅游客源市场的重要性,纷纷出台便利中国公民入境的签证措施。
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旅游签证合作方面,我们积极开展工作。目前,我国与俄罗斯、白俄罗斯等国在团队旅游免签政策安排方面取得积极进展。
此外,截至今年2月,与我国互免普通护照签证的国家有9个,单方面允许中国公民免签入境国家或地区达到16个,单方面允许中国公民办理落地签证国家和地区达37个。
不仅要“走出去”,还要“引进来”。2013年起,中国陆续在18个口岸城市实施对过境前往第三国(地区)并订妥联程机票的51国公民实行72小
时过境免签政策。2016年1月30日起,江浙沪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开始实施。截至今年1月30日,上海口岸共为近3.9万人次外籍旅客签发了144小时过境免签临时入境许可。自2016年10月1日起,上海实行外国旅游团(2人及以上)乘坐邮轮入境15天免签政策。
记者:即将到来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有媒体称之为“历史与未来交融的盛会”。历史上,因陆海两条丝绸之路,中国和世界特别是丝路沿线国家有了密切的交流与合作,未来,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从旅游角度来讲,您认为我们该从哪些方面与相关国家加强合作、共谋发展?
李金早:历史上的丝绸之路曾连接东西方四大文明,连接了世界四大宗教发源地,这给今天“一带一路”的沿线国家留下了丰富的旅游资源。据统计,今天“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拥有近500项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该区域国际旅游总量占全球旅游70%以上。可以预见,发展“一带一路”旅游合作,前景无比广阔。
我们将重点从两方面推进,发展丝绸之路特色旅游,让旅游合作和互联互通建设相互促进:
一方面加快“一带一路”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步伐。主要体现在推动“一带”旅游向特色旅游转型,大力发展文化体验、探险旅游、商务旅游等旅游新业态;推动“一路”旅游向休闲度假升级,稳步推进三亚、???、青岛等地邮轮母港、
游艇码头和
海洋主题公园建设,低空飞行、邮轮游艇等新型旅游产品蓬勃兴起。
另一方面,我们将进一步优化“一带一路”国际旅游发展环境。推动旅游保险国际合作,与俄罗斯建立旅游安全合作机制,通过国际再保险方式衔接两国保险体系。加强与泰国、韩国等国合作,开展旅游市场联合监管,共同应对扰乱旅游市场秩序的问题。
记者:世界旅游界都在关注我国旅游产业近些年实现的迅猛发展,也在关注是否能够搭乘“一带一路”的快车。对于与沿线各国的旅游交流、合作共赢,您有哪些新期待?
李金早:随着中国旅游业进入大众旅游时代,旅游潜力正在逐步释放,引得世界的关注,但是我国旅游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随着全域旅游的不断推进,中国旅游业将逐步实现转型升级,不断提升自身综合实力。但无可争辩的是,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将为世界旅游业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旅游发展注入更多正能量。
习近平主席曾有过这样的表述,“旅游是传播文明、交流文化、增进友谊的桥梁,是增强人们亲近感的最好方式?!蔽颐撬祷チネǎ糜蜗韧?,因为旅游是实现民心相通的最佳途径。古代丝绸之路因跨国家和区域的货物流通而形成,核心是物。而“一带一路”倡议是一个中国与沿线国家打造“命运共同体”的进程,核心是人。
未来,希望能够通过旅游活动促进沿线国家和区域间的民心相通,发挥旅游业兼容性高、带动性强的独特作用和优势,促进不同文明、不同民族、不同国家间文化、经济、技术、环境全方位合作不断深化,让旅游合作和互联互通建设相互促进。实现民心相通,首先要通过发展旅游增进“一带一路”沿线各国人民的人文交流与文明互鉴,超越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发展水平的隔阂,增强人民互信,架起友谊与合作的桥梁。相信丝路之旅,终会乐在民心。
编辑:杨岚
关键词:旅游 一带一路 合作 国家 中国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