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中储粮浪费万吨小麦:粮食太多,去库存艰难
要点速读:
- 万吨小麦遗忘7年,既有利益因素,也有粮库去库存艰难的大背景。全国库存粮食太多,粮库已经不够用了。
- 长期、超量搞粮食储备,有三大危害:1、提高粮食成本;2、滋生腐败;3、增大陈化粮进入民众饭碗的风险。
一、 “万吨小麦被忘7年”,没有任何人急着出手
这次的事情说来也真是蹊跷。2010年,中储粮在河南某粮库存了16000吨小麦,价值约3000万。7年之后,中储粮才想起这件事,但小麦早已不是小麦,经过检测,连牲畜都无法食用。不仅白白浪费了万吨粮食,还浪费了7年累计的巨额粮食保管费。
在舆论掀起批评巨浪后,中储粮河南分公司出面解释,大概意思是,这批存粮质量不太过关,不能给人吃,只能卖给酒企,但代为存储的公司因自身利益未满足,拒绝出库。所以这件事一拖就拖了7年。
中储粮的解释有两个漏洞,其一,根据2010年中储粮河南分公司出具的小麦质检报告,该批小麦入库时的质量等级为2级(人可以食用),色泽气味正常。是什么原因让这批粮食,从2级变成了猪都不能吃的“等外品”?其二,代为储粮的公司,有什么理由不让这批粮出库?
第二个问题,中储粮河南分公司没好意思说——因为他们拖欠别人的保管费。根据国家多个部委的发文,中储粮要将保管费用按每市斤4.3分/年(相当于每吨86元/年)的标准,及时足额拨付到存库点。这笔费用,由国家财政支持。算下来,这16000吨粮食,每年由国家拨付的保管费就达到137万,7年总费用接近1000万。
但是,代为储存这16000吨小麦的河南新野县金硕粮油公司,7年间从未收到过中储粮河南公司支付的保管费用。财政每年拨付的保管费,却没有给到企业,这笔钱目前去向成迷。
16000吨小麦全部作废,只能派车拖走,销毁又产生一笔费用
不管中储粮河南分公司和新野金硕粮油公司有怎样的经济纠纷,可以肯定的是,他们对16000吨小麦烂在仓库都不着急。对中储粮,每年有巨额保管费;对新野金硕粮油公司,每拖欠一天保管费,都要支付0.3%的违约费。其实是一种皆大欢喜的状态。
在这种“大家都不着急”的和谐氛围下,国家耗费资金从农民手中收购的粮食,又花费巨额资金委托中储粮保管的粮食,就这样坏掉了。
二、 粮食太多——陈粮出不去,新粮进不来
可能有人注意到了,中储粮在全国各地有几千个自营的粮仓,为什么还要把粮食存在一个民营企业的粮库里呢?
因为中储粮自己的粮库,长期以来,全线爆满。就以河南为例,全省所有中储粮自己的仓库,全部满仓;不仅河南,中储粮黑龙江分公司的64个库点也早已满仓,很多直属库的仓容前几年就饱和了,而且不仅中储粮的直属库,黑龙江省的427户地方国有粮库也已满仓。
全国各地粮仓全线爆满
所以,就形成了“代储”,需要找一些民营企业来存放很多存储不了的粮食,由此闹出了很多纠纷。除了“代储”,由于粮仓实在不够用,中储粮还弄出了很多露天粮仓,尤其在东北地区,存在很多设施极其简陋的临时、露天储粮点,不仅极易引发火灾,而且不利于粮食存储。
去年,国家粮食局曾用两个“前所未有”来形容当前的粮食储存形势:“目前我国粮食库存达到新高,各类粮油仓储企业储存的粮食数量之大前所未有,储存在露天和简易存储设施中的国家政策性粮食数量之多也前所未有。”
为什么全国各地的粮仓都满了呢?因为“去库存”缓慢,陈粮出不去,新粮进不来,处境十分尴尬。以玉米为例,2015年全年,全国玉米产量4491.6亿斤,但消费量只有3500亿斤,玉米过剩非常明显。因为国家兜底,农民失去了对市场的判断,也失去了风险意识,反正种了就有人收;另一个层面,从国有粮库来看,只求收购数量,没有销售压力。
三、 作为“天下粮仓”的中储粮,越强调粮食安全,越增加它的权重
在万吨小麦被浪费事件发生后,许多媒体都扼腕于粮食浪费现象,并且质问“粮食安全谁来捍卫”。从根子上看,这背后还是浓浓的粮食安全?;?。电影《1942》中所描述的历史令人胆寒,那一年河南发生旱灾蝗灾,又逢战乱,赤地千里,饿殍遍野。剧中逼人的饥饿感已化作我们的民族记忆。于是“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就成了组成中国人获得安全感最重要的那块基石。
按照国家对中储粮的定位,中储粮承担的是粮食“蓄水池”的作用,应付国家在战争、饥荒、天灾时粮食供应需求。可现实是,在印尼海啸和海地地震这样的大灾后,当地粮食市场也能快速恢复供应。而所谓的“粮食战争”和“粮食制裁”,因为面临巨大的道义问题,早就被国际社会抛弃。即便是在2010年底,伊朗核问题最严重的时候,美国官方也宣布,只要用途是人道主义和改善营养的物资设备,包括食品、食品添加剂、化肥和医疗器材等,国际社会都可以向伊朗出口,并不属于制裁范围。
同时,国际粮食市场的一大特点是供应源多,供应渠道十分松散,这就使得粮食产品的流通性非常好。只要不是“自我封锁”,即便在灾区、战区,粮食也总有办法流通到需要的人手里。
从中储粮自身来说,政策性收储使它具有买进卖出都能获利的优势,缺乏创新动力,而且还会有意无意地利用政策优势掣肘其他收储主体的发展,加上现在以政府储备为主的机制,导致中储粮掌控粮源偏多,库存爆棚。在粮食收储监管上,中储粮一方面力不从心,另一方面却乐意享受垄断带来的种种便利和诸多好处。所以,建议不要再有意无意地进一步加大中储粮的权重。
四、 长期、超量搞粮食储备有三大危害
长期、超量搞粮食储备,首先带来的危害是增加粮食成本。据黑龙江省发改委测算,国家每库存一吨玉米,就需要支付补贴费用275元(含收购费50元、保管费86元、监管费6元、利息补贴133元),此外还有运费、移库补贴等开支。这笔费用,国家财政已经在勉力硬撑。
粮食贵,不仅贵在保管费,还贵在粮食本身。中储粮收购的,都是中国农民自己种植的作物,但中国农业放在全球看,竞争力很弱。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研究显示,经济作物不低于170亩、粮食作物不低于300亩的农业经营规模,才会具有国际竞争力。而中国目前土地碎片化经营严重,大多数耕地还在个人手里,在全面流转完成,并形成规模化经营以前,国内农业很难有国际竞争力。
竞争力弱直接体现在粮价上,中粮集团前董事长宁高宁曾直言:“中国基础粮比国外贵50%?!备凶夜浪?,中国消费者每年为粮食至少多付2000多亿。据北大国发院研究员徐远的调查,最近这几年,大米、玉米、大豆、小麦四种谷物的价格,都是国内远高于国际?;痪浠八担绻颐窃龃罅甘辰诒壤?,对普通民众而言,确实能以更低的价格买到粮食。
问题是,即使国人承?!肮裙笊嗣瘛闭飧龊蠊?,真的就能避免“谷贱伤农”吗?这里,就要谈长期、大量搞粮食储备的另一个危害:粮食统一收购中的腐败是极难避免的。
中储粮名义上,是替国家储存粮食,实际上干着“粮商”的活。但中储粮却能免去很多粮商的“麻烦”。中国粮食协会的一位负责人透露,中储粮的各个直属库名义上是专注于粮食收储、流通,不生产终端消费品,因而免于纪检、工商、税务、卫生等部门的外部直接监管。所以,中储粮这些年大贪大腐的窝案发生了不少,侵害农民利益的小贪小腐也时有发生。据《民生周刊》报道,国家收购农民粮食,本意是让农民多赚点,但事实上农民根本拿不到那么多补贴,都被中储粮和粮贩子分了,“本来一等米非说你是三等米,或者说你水多,把收购价格压低?!?/p>
长期、大量搞粮食储备,增加陈化粮入市风险
长期、大量搞粮食储备的第三个危害是,库存的陈化粮有进入老百姓饭碗的危险?!吨醒氪⒈噶赣吐只还芾戆旆ā吩圆煌分至甘车拇⒋婺晗拮龀雒魅饭娑?。稻谷的储存年限是2—3年,玉米1—2年,豆类1—2年。《办法》规定,对不宜存的粮油,必须进行轮换。问题是,现在各粮仓去库存艰难,如何能保证陈化粮不会进入民众饭碗呢?虽然陈化粮并不等于“毒粮”,但长期库存的粮食,黄曲霉毒素、呕吐毒素、赤霉烯酮超过安全标准的可能性更高,增加了粮食安全风险。
编辑:曾珂
关键词:中储粮 浪费万吨小麦 去库存艰难
 
       
 

 球迷风暴
球迷风暴 毕业啦
毕业啦 斯里兰卡“螃蟹部长”的美食故事
斯里兰卡“螃蟹部长”的美食故事 格鲁吉亚新总理和内阁赢得议会信任投票
格鲁吉亚新总理和内阁赢得议会信任投票 美商务部批准首批钢铁产品“232”关税豁免申请
美商务部批准首批钢铁产品“232”关税豁免申请 联合国总部举行“国际瑜伽日”活动
联合国总部举行“国际瑜伽日”活动 中国美食节在特拉维夫举行
中国美食节在特拉维夫举行 匈牙利国会通过“阻止索罗斯”法案
匈牙利国会通过“阻止索罗斯”法案
 法蒂玛·马合木提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召明 王霞
王霞 辜胜阻
辜胜阻 聂震宁
聂震宁 钱学明
钱学明 孟青录
孟青录 郭晋云
郭晋云 许进
许进 李健
李健 覺醒法師
覺醒法師 吕凤鼎
吕凤鼎 贺铿
贺铿 金曼
金曼 黄维义
黄维义 关牧村
关牧村 陈华
陈华 陈景秋
陈景秋 秦百兰
秦百兰 张自立
张自立 郭松海
郭松海 李兰
李兰 房兴耀
房兴耀 池慧
池慧 柳斌杰
柳斌杰 曹义孙
曹义孙 毛新宇
毛新宇 詹国枢
詹国枢 朱永新
朱永新 张晓梅
张晓梅 焦加良
焦加良 张连起
张连起 龙墨
龙墨 王名
王名 何水法
何水法 李延生
李延生 巩汉林
巩汉林 李胜素
李胜素 施杰
施杰 王亚非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姚爱兴 贾宝兰
贾宝兰 谢卫
谢卫 汤素兰
汤素兰 黄信阳
黄信阳 张其成
张其成 潘鲁生
潘鲁生 冯丹藜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袁熙坤 毛新宇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学诚法师 宗立成
宗立成 梁凤仪
梁凤仪 施 杰
施 杰 张晓梅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