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秀·风采秀·风采
王泽山:六十年“以身相许”火炸药
黑火药是现代火炸药的始祖,火药步入军事应用后,实现了武器从冷兵器到热兵器的跨越。
今年81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理工大学博士生导师王泽山教授,与火炸药研究一结缘就相伴了六十二载,为国防事业和相关产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他围绕着“火炸药”一个靶心,在世界前沿的重大课题中不断突破,三次获得了国家科技大奖。
从率先攻克废弃火炸药再利用、发现低温感含能材料、提高发射药能量利用率,到发明高能量密度装填方法、提高发射装药输出功率,再到发明装药技术、解决国际军械难题……他让中国火炸药技术傲视全球。
62年前,王泽山进入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学习。当时许多人都选择了热门的海空军和导弹专业,但他却默默坚守着最冷僻的火炸药专业。毕业后又跟着专业团队整建制搬迁到南京。在学习期间,他就从华罗庚的读书法——“书由薄读到厚,再由厚读到薄”中有所领悟,“书由薄读到厚很好理解,是在书的基础上查证细节,在书中没展开的节点上找其他知识扩充。那么为什么再由厚转薄呢?是把脉络理顺,联系各方面知识,对整个结构有清晰的认识,找出其中的关键和本质”。
正是这种不断解决问题、追求精美的科学精神,使得王泽山对待科学的态度始终是“追求完美”。今年初,王泽山凭借着远射程、低膛压装药技术一举摘得2016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而这背后是上百次实验的累积,每一次都凝聚着他对完美的坚持,对自我的超越。有一次,王泽山团队在东北进行靶场实验,测试温度对火药的影响。王泽山的学生原打算测试2—3个数据,但是实验计划很快被他推翻,测试数据扩充到20个,这意味着学生们要顶着寒风多干十倍的活儿。
通过实际验证,我国火炮在应用王泽山的“全等式模块装药技术”后,只用一种填装??榧纯筛哺侨涑?其射程能够提高20%以上,或最大发射过载有效降低25%以上。弹道性能全面超过其他国家的同类火炮。
火药燃烧的过程相当短,只有大约几十毫秒的时间,但其所形成的压力却很大,有时候能够达到几百兆帕,实验中很多细微现象稍纵即逝。由于火药的易燃易爆性,因此很多实验必须在人烟稀少的野外进行,这就注定了工作环境条件异常艰苦。
尽管这样,年事已高的王泽山从来都不待在办公室内坐等实验数据和结果。有一次在内蒙古做实验,室外的温度已经是零下26摄氏度—27摄氏度,就连做实验用的高速摄像机都 “罢工”了。可80岁的王泽山却和大家一样,在外面一待就是一整天。
“我是搞科研的,在科研上不愿意使巧劲,不追求短平快的项目,科学要实在,不要浮夸。选定目标不要轻易放弃,遇到问题不轻易放弃?!蓖踉笊秸庋?也时常这样谆谆教导他的学生们。
“国家有难题,我们不能当旁观者”,王泽山告诉科技日报记者,他的选题原则就是“客观需要、国际前沿、有能力解决”。火炸药轮储是国家国防战略的需要,由此国库每年都会有万吨以上的退役火炸药。过去,我国的报废弹药基本采用“火烧、炸毁为主”,存在着严重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世界各大国也都在努力研究报废弹药处理的难题,但是弹药种类多、剂型复杂、风险极大,使得这项研究进展缓慢。
王泽山带领团队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废弃火炸药再利用的攻关项目,下工厂、跑部队,攻下了一道道难关。一堆堆危险有毒的过期火炸药,变成了二十余种畅销国内外的军用和民用产品,不仅为国家创造了明显的经济效益,而且为我们的青山绿水远离废弹隐忧,提供了技术条件。作为该技术的第一发明人,王泽山摘得1993年度的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编辑:位林惠
关键词:火炸药 科技 军事 兵器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