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电商带活一方乡土
2014年,笔者曾到江苏省宿迁市调研,当时的主题并不是电商。但是好几个镇集颇有规模的电商经营,让人印象深刻。家家户户在自家经营,专职兼职皆有,当时仅从表面上看,这些正在电商上发力的镇集和其他村镇并没有什么不同。
互联网带来的改变向来如此,不动声色,却在某些时刻让人突然一惊。到2016年,我曾经到访的村镇已经成为全国榜上有名的“淘宝镇”和“淘宝村”。中国的农村几乎没有所谓的互联网基因,却可以在一批敢闯敢作为的农户带领下,慢慢集聚资源与创新能量。
“农民的互联网意识正在不断崛起,他们积极开拓平台,也试图在网络上挖掘属于自己的空间。”一位基层工作者的话,让笔者触动很深。中国农民的开拓进取,正改变着中国电商的生态;而电商的日渐活跃,也带活了那些刻板印象中“空心化”与相对沉闷的中国乡村。
剩余劳动力也能“轻”就业。当下的中国乡村,大多青壮年都出去务工了,留下的是老人、妇女和儿童,劳作能力有限。很长一段时间,这代表着农村劳动力与生产力的格局。但随着电商开起来,能人大户回到村子里干事业,老人、妇女帮衬着,店长、客服、物流、运营、包装……轻重搭配,家业兼顾。村民各得其所,要素活起来,收入多起来。国家倡导的“电商扶贫”,不就是这个道理?
商业世界也有农民话语权。相比城市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无疑是滞后的。农村地区作为城市工业品的输出地,提供的却只是低附加值的初级农产品。找不到市场、摸不着渠道,农产品卖个好价钱更是难上加难。借助电商,农民第一次获得了直接与消费者对接的可能性。当然,电商推广、运营、售后服务等绝非易事,但不乏有善学好学的农民,做出了好产品的口碑。经营一家网络店铺,接受的是来自市场经济的反向培育。以电商为始,期待农民在商业世界里获得更多话语权。
农村也有现代的基础设施。做电商需要软件硬件兼备,运营推广少不了,物流、网络却是硬保障。电商的推广,正在为农村带来一场由商业推开的软硬件变革。道路更宽阔,物流更便捷,网络更畅通,配套更齐全,信息技术提升着乡村的生产效率,也推动着农村基础设施的全方位升级。早些年说“要想富,先修路”,如今的信息化建设对农村也是一场赋能,助力更多农民从生产自由走向交易自由、从黄土地走向消费者。
做电商虽是小小的经营行为,但政策鼓励、社会积极、效益明显,在广大农村地区越来越火。希望电商在为农村地区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能够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真正带活一方乡土。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电商 带活 农村 乡土 农民



球迷风暴
毕业啦
斯里兰卡“螃蟹部长”的美食故事
格鲁吉亚新总理和内阁赢得议会信任投票
美商务部批准首批钢铁产品“232”关税豁免申请
联合国总部举行“国际瑜伽日”活动
中国美食节在特拉维夫举行
匈牙利国会通过“阻止索罗斯”法案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