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企·民企>深·观察深·观察
照亮全球治理之路的中国智慧
中亚腹地,戈壁漫漫,中欧货运班列往来穿梭;
茫茫大海,万吨巨轮劈波斩浪,驶往欧陆大地。
不只是历史重现,更是时代呼声。
以天下之心思虑者,则无不知。当今世界,逆全球化思潮涌动,贸易?;ぶ饕逄?经济全球化走到十字路口,不同文化的冲突与对立,需要集结智慧来寻找新的解决方案。
俄罗斯《导报》刊文指出,“一带一路”构想展现了中国对全球治理新理念的思考,“‘一带一路’与其说是路,更像是中国最重要的哲学范畴——道”?!耙淮宦贰敝谰褪侨ヌ窖爸泄斡胧澜绺鞴蜗氲娜谕?、中国智慧与世界智慧的结合。
应对逆全球化:“谋子”与“谋势”的历史思维
经济全球化还要不要推进?向哪个方向推进?
这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熵定律,一个热力学中的科学定律。
以此观察经济全球化,我们有了新的视角。经济全球化好比是一个熵增的过程,资本和“知本”等在世界范围走向均衡。
然而,这个过程也伴随着熵减,创新之地会聚集起资本和技术,这些高聚集区中丰富的资本又会抬高人力资本的价格,势差的存在必然再次发生资本和技术的输出和扩散。平衡、打破平衡,再到平衡,这样的动态演进正是经济全球化向深度推进的写照。
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贸易实现了两倍于GDP增速的长期高速增长,但分配却严重失衡。跨国资本享受了全球配置生产要素的全球化收益,而国内低技能的就业普遍大量流失,引发了民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尤其在世界经济下行期,发达国家制造业蓝领工人利益受到较大冲击,一些国家的政党为了迎合民意扯起贸易?;ぶ饕宓拇笃?把问题归咎于全球化,指责新兴经济体。
正如俄国作家车尔尼雪夫斯基所说,历史的道路不是涅瓦大街上的人行道,它完全是在田野中前进的,有时穿过尘埃,有时穿过泥泞,有时横渡沼泽,有时行经丛林。
“面对复杂的世界经济形势,中国所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是富有中国智慧的解决方案。这一倡议的提出和推进实施,标志着中国在经济全球化中角色的历史性变化,即由参与者转变成为主要推动者?!敝醒氲承>醚Р拷淌谛宦辰赋?。
这样的中国倡议,正在唱响联合国舞台,彰显中国方案的世界价值。2016年11月17日,“一带一路”倡议首次写入第71届联合国大会决议;2017年3月17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第2344号决议,首次吸收“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呼吁通过“一带一路”建设等加强区域经济合作。
全球局势的“蝴蝶效应”,使得越来越多的问题需要人类作为一个整体来思考解决。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宏阔的历史思维和系统思维擘画蓝图,在推进全球经济一体化征程中谋求共赢——
观历史大势,坦陈“要充分估计世界经济调整的曲折性,更要看到经济全球化进程不会改变”;
论损益之道,指出“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各经济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应该争取通过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放大正面联动效应,防止和减少负面外溢效应”;
言主动担当,强调“实践告诉我们,要发展壮大,必须主动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坚持对外开放,充分运用人类社会创造的先进科学技术成果和有益管理经验”;
谈推进路径,明确“我们将继续深入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支持多边贸易体制”“我们将加大放宽外商投资准入,提高便利化程度,促进公平开放竞争,全力营造优良营商环境”……
鉴往,可以昭来。
改革开放初期,不少人曾满怀疑问,面对占据优势地位的西方国家,中国能不能做到既利用对外开放机遇而又不被腐蚀或吃掉?如今,中国已连续八年保持全球第一大货物贸易出口国地位。大胆开放、走向世界,成为创造“中国奇?!钡闹匾苈?。
今天,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正孕育兴起,国际分工体系加速演变,全球价值链深度重塑。中国高举经济全球化旗帜,重申开放的大门不会关上,为世界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包容增长注入了新动力。历史和实践证明,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完善治理模式:“求同”与“存异”的辩证思维
全球贸易自由化面临严峻挑战,多个区域合作多边机制遭遇梗阻。在此背景下,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行动,正逐渐形成国际合作的广泛共识,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响应支持,4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同中国签署合作协议。
中国方案为何富有凝聚力?
在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程大为看来,“一带一路”建设是全球治理嵌入式多边主义的创新应用,强调通过外交协调方式对接沿线各国的经济发展目标,是对各国主权的尊重、对各国经济发展模式和道路选择的尊重。
“二战后多边体系的构建建立在少数国家主导基础上,倾向于消除多样性。‘一带一路’的制度构建路径与此不同,更加包容,体现差异化?!背檀笪?。
这背后,还有更深层的文化基因和文化自信与包容。
以中国智慧解题、以中国理念释疑,在多个外交场合,习近平主席多次阐述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耙淮宦贰背樽裱摹肮采?、共建、共享”原则,体现了全球治理理念的创新发展,是悠远中华文化同当今时代的共鸣。
——这是从5000年中华文明中走出的处世之道和智慧哲理。
回望浩瀚的中华文明,“求和合”“秉大义”的历史血脉绵延不绝。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崇尚和谐而不尚独霸的精神守则,让中华民族在人类文明的历史长河中厚积薄发而稳步向前。
从古人“国虽大,好战必亡”的箴言,到“一带一路”建设所倡导的“相互欣赏、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人文格局;从“化干戈为玉帛”“天下太平”的理念,到“一带一路”建设提出的“同沿线各国分享中国发展机遇,实现共同繁荣”的宗旨——“和”文化源远流长,这是一个民族根深蒂固的文化基因,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协和万邦的国际观、和而不同的社会观、人心和善的道德观,为完善全球治理贡献着中国的智慧哲思。
——这是从2000多年前丝绸之路上传承的文化品格和精神追求。
今天,在东南沿海国家仍保留有许多的“三宝庙”“三宝垄”“三宝井”,以此纪念郑和的功绩。北京大学原副校长、著名史学家何芳川曾这样评价郑和远航:“在整个文明的交流与交汇史上,唯有以郑和远航为代表的中华民族对外交往最文明。因为,它最和平?!?/p>
曾经花雨缤纷、舟楫络绎的古丝绸之路,正在焕发新的活力。
在中亚腹地,由中铁隧道集团承建的“中亚第一长隧”——乌兹别克斯坦安帕铁路甘姆奇克隧道已正式通车,实现了费尔干纳几代人的梦想;
在红海之滨,一座现代化产业园在戈壁上矗立,中埃·泰达苏伊士经贸合作区已有68家企业入驻,吸引投资近10亿美元,为埃及当地创造了2000多个就业岗位……
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说,古代丝绸之路是一条贸易之路,更是一条友谊之路。在中华民族同其他民族的友好交往中,逐步形成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特征的丝绸之路精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就是要继承和发扬丝绸之路精神,把我国发展同沿线国家发展结合起来,把中国梦同沿线各国人民的梦想结合起来,赋予古代丝绸之路以全新的时代内涵。
——这是从中国改革开放新实践中总结的辩证法则和治理理念。
2016年,中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145.3亿美元;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1260.3亿美元,占同期中国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的51.6%。
中白工业园、中国-马来西亚关丹产业园、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在“一带一路”沿线,中国企业已经在20多个国家建设了56个经贸合作区,为东道国创造了18万个就业岗位。
以国际产能合作为例,中国的产能输出不是强行输出,也不是单方面只考虑中国自身利益的输出,体现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
在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卢锋看来,新发展理念既是针对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开出的药方,也是对世界经济复苏低迷开出的药方。
从成员国各自实际出发,摸索合作路径,再总结出规则制度。在行动中寻找契合点,在过程中寻找规律性,这是推动完善全球经济治理的科学思维,蕴含着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智慧和实践智慧。
践行和合理念:“治事”与“治制”的创新思维
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然而,要避免“修昔底德陷阱”“中等收入陷阱”,也考验着中国的智慧和勇气。
不是独奏,而是合唱;既跳交谊舞,又跳集体舞。对此,“一带一路”倡议从根本上改变“零和博弈”的大国角逐。中国秉承“以合作共赢为核心,摒弃你输我赢,赢者通吃的旧套路,探索双赢、多赢、共赢的新理念”,致力于构建“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
“一带一路”沿线多是发展中国家,在对待发展中国家和周边国家的关系中,中国始终坚持正确的义利观,以义为先、义利并举,不急功近利,不搞短期行为,遵循“求同存异”“和而不同”,寓意深远。
“小智治事,大智治制?!弊魑乐?习近平主席在二十国集团工商峰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以中国智慧解题,彰显主动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中国气派。
“治事”与“治制”的辩证思考,为世界经济的复苏提供了新的思考维度。不是权宜之计,而显宏阔眼光。
创新对接机制——以中俄元首共同签署《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与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接合作的联合声明》为标志,“一带一路”建设加快对接合作,并与哈萨克斯坦“光明之路”、蒙古国“草原之路”、越南“两廊一圈”、巴基斯坦“愿景2025”、阿塞拜疆“2020年战略构想”、沙特“2030愿景”等多国发展战略相呼应;
创新融资机制——目前,亚投行成员总规模达到70个。丝路基金首批投资项目已启动,实际拨付投资金额达53亿美元;
创新开放机制——更多中国城市把对外开放的重心放在政府职能转变,突破阻碍“五通”的体制机制束缚……
在晏志勇眼里,“一带一路”是一盏灯。巴基斯坦电力缺口巨大,许多大城市每天面临多次拉闸限电,这位中国电建董事长和同事们正在建设现代化的卡西姆电站,期待照亮这个美丽的国度;
在埃尔哈格眼里,“一带一路”是一座桥。这位埃及桥梁设计者,为“东非第一大桥”竖起大拇指。这座由中方施工,以坦桑尼亚国父尼雷尔命名的跨海斜拉索大桥已经正式通车……
桥,连通的不只是彼岸,更是心灵。
路,到达的不仅有繁华,更有远方。
(记者 冯蕾 陈恒)
编辑:刘小源
关键词:中国 一带一路 全球 智慧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