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每个灵魂都应得到公平对待
44岁的育儿嫂范雨素火了,她没有想到自己一篇自传体文章成为网络热点,人们在转发她的文章时,感叹被打动的激动,无数的媒体记者蜂拥而至,想要一睹庐山真面目。在这个快速消费,快速变现的时代,这是她借机扩大影响的最佳时机,她却躲进了山里,不见任何人,原因仅仅是“社交恐惧症”发作。
人躲了起来,江湖上却依旧在传递她的文章,比十万加的热度更热的,是自媒体们蹭热点的热情。忽如一夜春风来,随着范雨素那篇《我是范雨素》的走红,文字量比这篇文章多出成千上万的各类自媒体文章风起云涌,一时间乱花渐欲迷人眼。
在这些文章中,支持范的占了多数,许多人借此表达了自己对于这篇文章的认同。而反对乃至批评也很多。一部作品,应该可以有不同的声音,尤其是这还是一篇由育儿嫂原创的文章,自然可以从各个角度进行评价。但是有些人的点评,却非常恶毒刻薄,超过了正常的批评范围:
有人写了《我是某某》来模仿范的文章,在文中极尽讥讽之能事。有人写了《活捉一只劳动人民,熬上二两鸡汤》,把范的文章贬斥为不入流的鸡汤?;褂腥诵戳恕斗队晁匦吹煤芤话?,只是城里人太缺农家乐》,认为“这漫天的纷飞的赞颂,更像是在哭丧?!币蝗捍邮挛淖止ぷ魇改晟踔良甘甑谋究埔陨涎Ю淖ㄒ等耸浚Чヒ桓?2岁就辍学的湖北籍保姆的文章,就那么汪洋恣肆,酣畅淋漓?让人看到评论者的傲慢和偏见,并在不经意间,漏出了评论者在华丽辞藻下潜藏着的“小”来。
范雨素的文字,就像闯入大观园的刘姥姥,还偏偏不肯扮丑装文盲,非要整一篇文章来,虽然经过界面编辑的润色,但毕竟一下成了爆款,多少让这些“专业的文字工作者”们心中有点愤愤然。凭什么我高学历高智商,天天码字,却始终离十万加那么远?凭什么你这个初中就辍学的中年保姆,偶尔写一篇就打动了网友?
他们看到的是范雨素的成功,却没有去认真研究范雨素这篇文章真正走红的原因。在一个快速发展的时代里,范雨素和被范雨素感动的那些人,其实都是一枚硬币的两面。转发范雨素文章并为之感动的人,其实并不是被她的文采所打动,而是被文章里描述的命运所折服,因为那完全有可能是他们自己的人生。因为人生的成功固然有个人不懈的努力在,但偶然性也很大。命运在掷骰子的时候,成功人士丢到了一个六,范雨素和更多的人丢到了一个一。所以人们在看范雨素文字的时候,常常被其中平实的语言所打动,完全就是因为自己就是范雨素。
从农村到城市,从小城市到大城市,许许多多的“成功人士”都是这么走出来的,他们身后,就是一个又一个“范雨素”,只是这个范雨素选择了用文字来表达。自己中了六百万,却嘲笑讽刺那些天天在购买2块钱彩票的人,从道德上讲是不公正的。范雨素的文字,就是要告诉这些中了奖的人,大家从灵魂上是平等的。这就真正的触怒了这些自以为在文字圈浸淫已久,把文字视为私有表达领域的人。然而,文字作为一种表达工具,和说话一样,本身并不存在身份差异,有差异的,只是文字本身。
范雨素作为一个育儿嫂,她自述“已经习惯了用苦力赚钱”,并没有把文字作为专业。文字之于她,不过是艰苦日常生活中保持心灵向上的手段而已,正如有的人喜欢电影,有的人喜欢广场舞一样。她虽然12岁就辍学,但却难得保留了对文字的热爱,参加了“打工者之家”组织的文学创作培训班,连电脑都不太会用的她一直在坚持用笔写字,由工友代劳输入到电脑。在她而言,文字就是保持知性的手段,并不是用来赚钱的手段。
然而,恰恰是那些把文字作为赚钱手段的人,接受不了这么一个业余者的闯入。是,她的文字经由别人修饰,有炒作的嫌疑。但,这些以文字为赚钱手段的人,哪一个又敢拍着胸脯说,自己从不炒作?你凭什么认为自己就要比范雨素高贵?范雨素的文字告诉我们,谁也不比谁更高贵,谁也不比谁更低贱,每一个人的灵魂都应当得到公平对待。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范雨 雨素 文字
      
 

球迷风暴
毕业啦
斯里兰卡“螃蟹部长”的美食故事
格鲁吉亚新总理和内阁赢得议会信任投票
美商务部批准首批钢铁产品“232”关税豁免申请
联合国总部举行“国际瑜伽日”活动
中国美食节在特拉维夫举行
匈牙利国会通过“阻止索罗斯”法案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