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党派·声音>统一战线 统一战线
充分发掘少数民族传统家训精华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各民族都在本民族的演进中丰富着自己的家庭、伦理文化,形成了多种多样、各具特色的少数民族优秀传统家训,同时也丰富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优秀传统家训。这些传统的少数民族家训既与中华优秀传统家训在核心价值理念上保持着高度统一,又各具自己民族的文化特色,在促进本民族及中华民族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培养各族人民的爱国主义情操。中华文化特别重视祖先崇拜,祭祖仪式是中国古代家庭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儒家对于祖先祭祀进行了理性化的解释,认为先人不仅仅是一个民族血缘上的祖先,更是为民族作出了贡献的英雄;而家国天下的大一统思想使历代帝王出于政治的需要,都把自己的族谱续到先祖圣王的门下,以显示自己政权的合理性。这种对炎黄始祖的认同,成为华夏民族巨大的凝聚力。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统治者,为了表示自己政治的“法统”与圣道的一致,也都把自己的族谱续修到炎黄之后,如夏国建国者赫连勃勃自称大禹之后,北周统治者鲜卑族宇文氏称其先出自炎帝神农氏,等等。在儒家文化“敬天尊祖”观念的影响下,所有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统治者,无不在认同“三皇五帝”的同时,逐渐融入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少数民族由于游牧、山地、渔猎生活的特点,往往把家庭与家族部落、民族联系在一起,因此他们的家训往往对一个民族的文化精神起着非常重要的凝聚和催化作用。如纳西族土司木公在《建木公勋祠自记》中将木氏土司家规家训、爱国齐家思想以清晰明了的语言警醒、告诫纳西族子孙后代。其核心是“学书学礼,忠君至恳,爱民至专,孝亲至勤,祀神至诚,训子至要”,纳西族后世子孙绳绳相继,将其精髓发扬光大,延续至今、生生不息,对促进民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促进中华民族团结和谐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修订于明成化二年(1466年)的罗甸县土司《黄氏宗谱》,在追述了从宋至明400多年间,本氏族祖先遵从中央王朝的调遣,征战辽西、粤西、黔中甚至“跨海南征”之后,提出训诫子孙的《祖训八条》,首条就是要求“忠君爱国”——“沐雨栉风,鞠躬尽瘁,无非以忠君爱国传家之意。故祖训八条,首以忠爱展其端。全忝旧世,追维往训,推广数教诲之心。先申忠爱之义,用是以尔子孙等宣示之”。青海河煌地区回族、撒拉族的谚语中反映爱国方面的有“爱国是信仰的一部分,保卫国家是神圣的使命”等。这些有关道德劝诫的谚语,实际上就是微缩版的回族、撒拉族家训、家风,体现的是该民族对于祖国的热爱和尊崇。
推动各民族社会道德规范和道德评价体系的建立。由于生产和生活方式的特殊性,少数民族的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常常融为一体,他们的社会规范和道德评价体系也往往融于乡规民约、格言谚语、山歌曲艺等多种形式之中。如蒙古民族谚语说:“尊敬德高的人、敬爱年老的人”“老人的经验教育人,太阳的光辉温暖人”“金银可以获得,父母不能再得”“别看是鬓发蓬乱,也还是慈爱的母亲,别看是草檐茅舍,也还是可爱的家庭”。维吾尔族谚语讲:“用馕养子,用棒教子?!弊匙逵忻摹洞锸芬豢季筒鳎改赣醒优囊逦?,自孩子呱呱坠地,便须“娘忍饥吐哺,父挑担打工”,把他们抚养成人。儿女长大,要继承家业家风,“幼树长成林,横梁可换新;有儿能当家,父母不操心”。双亲年老,儿女当尽赡养之责,“莫忘父母恩,辛苦养成人;儿孝敬双老,邻里传佳名”。诗中严厉斥责那种“媳妇进了门,良心出了门,才立新锅灶,忘了父母恩”的行为,认为“得妻弃双亲,人不如畜牲”。尤其不能容忍“折磨老双亲”,反对在老人弥留之际相争家产:“父母未咽气,莫要打主意;若先争遗产,畜牲也不如”。诗中要人们从家庭到社会,营造尊老爱幼的好风气。藏族人认为老人是家庭的财富,其谚语中说:“父母是家庭的福,孔雀是森林的?!薄芭还焐系奶?,亲不过自己的父母”“没有父母的地方,有金山银堆也不可眷恋”“人生最大的幸福和财富莫过于自己的父母健在”“父母的忠告,不遇到挫折不明白;糌粑的香味,不到饿时不知道”。所以,听父母的话,少走弯路,不让父母操心,成为很多小孩从小就接受的传统教育。哈萨克族谚语有言:“年轻人登门要干活,老年人登门要款待?!狈怖先说郊?,全家人都要热情款待。走路或进门时,要让老人在前面。老人来做客时,年轻人要帮老人卸下马鞍,并给马喂草饮水,临走时要扶老人上马。另外,儿子外出回家,首先要到父母的毡房去看望。年轻妇女出毡房时要侧身而出,以表示对老人的尊敬。以上种种都成为少数民族代代相传、严格遵守的道德规范。
促进扬善抑恶、家庭和睦、民族团结、宗教和顺。河湟回族、撒拉族在家训和谚语中强调对财富的追求只能通过正当手段和辛勤劳动合法获取,将偷盗、受贿、赌资、毒资所得视为非法收入,绝对不能使用来路不正之钱财。流行于河湟回族、撒拉族群众之间的一些家训和谚语如“做出好事一件,摆脱灾难一千”“顺从自己的私欲,后世必定住地狱”“回汉是两教,理是一个理”“回汉一条心,黄土变成金”等也强调行善、忠孝、团结、遏制贪欲。还有如“偷盗与行奸,罪恶滔天”“口善心不善,枉把安拉念”“礼拜时闻母呼则应,入寺闻亲疾则归”“天堂就在父母脚下”等,都以教人向上向善的内容为少数民族所青睐。这些家训和谚语对于促进个人身心和谐、家庭和睦、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有着潜移默化的重要作用。
当然,随着社会发展,我国少数民族的家庭结构和家庭建设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少数民族优秀传统家训的文化精神、核心理念和价值内涵如何在当代发挥作用,有一个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问题。总体来说,这种转化和创新应当把握三个关键点:必须紧密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必须发扬光大各少数民族优秀传统家庭美德、核心价值观念和民族文化精神;必须注重少数民族的家庭建设、注重家教、注重家风、注重家德,使千千万万个少数民族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
(作者:李伟,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我国多民族道德生活史系列研究”首席专家、宁夏大学教授)
编辑:李晨阳
关键词:少数民族 家训 传统 民族 家庭


美再次发射“二手”猎鹰火箭 将10颗卫星送入轨道
中国邮政发行《中央美术学院建校一百周年》纪念邮票
京城赏花正当时
英国剑桥举行葬礼告别霍金
马西西接任博茨瓦纳总统
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领导人会议通过多项成果文件
多伦多举行复活节游行
中国“最北”湿地迎来今年首批候鸟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