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史记·资政>战争硝烟战争硝烟
国共停战谈判时期的陈赓
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1945年10月10日,国共两党签订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1946年1月10日,中共代表周恩来与国民党政府代表张群共同签订了《关于停止国内冲突的命令和声明》,并达成建立军事调处执行部的协议。
但蒋介石却耍两面派手法,指使国民党军队大肆抢夺胜利果实。在此期间,陈赓率太岳纵队(后来改为晋冀鲁豫军区第四纵队)参加了上党战役,并于1946年初,作为中共代表参加临汾、太原三人小组,调处国共军事冲突和监督双方执行停战协议。
智斗王靖国
国共和谈开始后,陈赓作为军调部临汾执行小组的中共首席代表,率团赴任。
中共代表团在临汾住下不久,临汾执行小组在阎锡山第十三集团军司令部召开例会。国民党方面的代表是第十三集团军总司令王靖国,美方代表是贝尔上校。
为了谈判需要,陈赓司令员当时挂了个少将军衔。会谈开始后,王靖国却突然问:“陈将军,久闻大名,怎么至今还是少将?”
陈赓听后,从容回敬王靖国:“你算什么上将?不过是我的手下败将!你那块小地盘都在我军四面包围之中,只要我想要,指日可待!”
王靖国窘得满脸通红,只好找台阶下:“不管怎么说,和平统一了,你们受蒋总统管辖,总该有一套像样的军服,还有装备。蒋委员长讲话是算数的?!?/p>
陈赓笑着说:“给我们发服装、改善装备?抗日8年,我们改编成国民革命军,开始还发了点军饷和弹药,以后不仅不给,还派军队打我们,这叫说话算数?”
这时,美方贝尔上校通过翻译提出所谓“关于中共方面拆毁铁路的事”,王靖国连连点头。
陈赓见状,马上提醒他们:军事调处执行部和字四号命令已明确规定,凡交通线工事须立即拆除。八路军平毁的是工事,不是交通线。现在,八路军正集中铁路职工全力修复已遭破坏的铁路。
等翻译译完,贝尔问王靖国:“这在四号命令上已经写得明明白白,王将军为什么要提这样的问题呢?”
王靖国赶紧辩解道:“他们越过了13日零时线,还打死我们的人!”但马上又改口说时间是23日。
陈赓马上提出建议,对此事应该由执行小组三方代表实地调查。王靖国以下雨为由,拒绝前往,但陈赓坚持前往,贝尔只得认可。
当天下午,执行小组驱车冒雨赶往15里外的鹅舍村调查。问当地居民,居民们摇摇头,说根本没听见枪响。问王靖国所部,他们说兵营既没有少人,也没少枪。
第二天例会上,贝尔对前一天的事“表示遗憾”,同时重申临汾执行小组第三号命令,督促双方部队各守原防,恢复1月13日午夜位置并拆毁交通线工事。
王靖国抢先发言说:“这个规定和二号命令相悖,暂时用用的话……”
“我们愿意遵守?!背骡俅蚨纤?,“这里有份报纸,请看一下。像这样的文字出现在执行小组眼皮底下,不知王代表如何解释?”
王靖国赶紧解释说:“这个,是属下不慎……”
陈赓紧跟着又拿出一份证据。王靖国急忙翻开一看,竟是自己和阎锡山签发的向解放区进攻的命令,和一个己方被俘师长的口供记录。
王靖国理屈词穷,只好先说“中共盗窃我方军事机密”,继而开始咳嗽,掏出一块大手帕捂住脸,连连说“头痛”,狼狈离席而去,再没有出现。
挫败阎锡山的监视和窃听
陈赓回到随从人员住的大房间后,发现窗外有阎军哨兵探头探脑,便命令随行人员采取保密措施,更让大家“上街买纸,把窗户糊上”。
史丁文、陆迪、姜英等几个八路军战士奉陈赓命令来到临汾街上,哨兵紧张地端着枪,一言不发地跟在后面。大家谈笑自若,哨兵也经不住大家热情询问,终于放下枪,和大家有说有笑。街上的人见状,便上前和八路军战士问长问短。战士们挨个商店进出,尽量扩大影响,以打破阎军散布的“八路军不敢进城谈判”的谎言,并将街上看到的阎军兵力部署、装备、工事等记在心上。由于阎锡山怕“赤化”,偌大个临汾连张红纸都买不到,他们只好买些粉红纸回来糊窗户,还买了胡琴、乒乓球和笛子等。以后每逢开会,他们就在桌子上打乒乓球,或者拉胡琴吹笛子,使外面的“耳目”失灵。
阎锡山见此计不成,又换了新花招:在中共代表团驻地隔壁房间架了电台,窃听我方情报。哪知我方通讯人员何渭信、常纹都是反窃听“高手”,经常改换发报频率。敌人往往费尽气力刚刚找到我方频率,可发报又结束了,收到的那点信息根本无法译出内容。敌人只好开始疯狂干扰,但是仍旧拦不住红色电波飞向侯马,飞向延安……国民党方面想查看我方使用的通讯设备,但无从下手,于是请贝尔出马来探听虚实。
贝尔找到陈赓,在一番客套后,便把话题转到电台上来:“我对贵方的通信设备极感兴趣,可否让我参观一下?”
“可以,请吧。”陈赓答应得很干脆。
贝尔马上叫来一个内行随员陪伴,边看边问那个随员:“你看这些机器先进吗?”随员扫了一眼收发报机,回答说:“这些机器,包括那根竖起来的鞭状天线,都是美国制造。”陈赓见对方检查完毕,便让报务员打开机器,收发报机立刻传出一片刺耳的啸叫。贝尔问:“这是什么?”陈赓指指隔壁房间:“你应该问问他们。是他们制造的干扰。贝尔上校,对方如此蔑视和谈协议,干扰我方电台的正常工作,是否需要我提请执行小组会议商讨呢?”
“不用,不用?!北炊咚当呦蛲庾呷ァ5碧煲估?,美国人便命令阎锡山的干扰部队从隔壁挟着机器设备撤走了。
揭露阎锡山勾结日伪的阴谋
1946年3月,陈赓去太原中心执行小组接替许光达担任我方代表。他对太岳军区的干部们说:“我们去谈判,你们在家的任务就是准备打仗!谁敢侵犯就坚决消灭它!这种准备越充分,我们在谈判桌上就能‘财大气粗’!”
当时,白晋路上已是战火熊熊。阎锡山出动两万余人,其中包括一批“留用”的日本兵,中断铁路交通,大举进犯解放区。为了应付执行小组的调查,在陈赓到达太原前,阎锡山的喉舌报纸却大肆造谣说:共军集结大军约两万余人,由东西两山夹击来远、盘陀间之国军守兵。
对此,陈赓予以针锋相对的斗争,坚决揭露这些罪行,阎锡山却矢口否认。为了澄清事实,陈赓多次建议,应亲临现场调查。
3月23日,太原中心小组成员乘火车到达祁县境内的来远,当晚在火车站的铁甲车上休息。阎军为阻挠实地勘察,连夜在山坡阵地附近埋设地雷;阎锡山的《复兴日报》也捏造新闻称:“增援之共军内,有武装之日人300余参加作战?!?/p>
第二天一早,执行小组来到仍在交战的来远西南的南山头,只见阎军正向南山头八路军阵地进攻。陈赓见状,勇敢地手摇着军事调处执行部的小旗,赶往阵地制止。走在他身旁的作战科长王亭兰怕陈赓有危险,就抢步走在前面。谁知刚走出不到100米,只听“轰隆”一声巨响,王亭兰和另外两人倒在血泊中。
陈赓见状,一面让战士将王亭兰抬下去急救,一面不顾安危,继续向前。陈赓边向前跑边对着进攻的阎军大喊“停止射击!”但阎军丝毫不理会,反而向山上强攻。后面的阎军炮兵也冲了上来,不停地向撤退的八路军轰击。目睹此状,陈赓只身跑到阎军的炮兵阵地,看见一个穿着阎军军服的日本兵正在开炮,便从挎包取出照相机对准他,“咔嚓咔嚓”按了几下。日本兵见状,急忙停止了开炮。事后,陈赓向大家透露:那是个坏相机,原准备带来太原修理的,勘察现场时故意背在身上,里面连胶卷也没有,但却把那个日本兵吓住了。
当陈赓说完勘察所见,指出阎军联合日伪军公然违反停战协定时,阎军代表赵承绶矢口否认。
这时,陈赓将八路军在东沁线缴获的阎军骑一师师长韩春生给部下的电文展示出来:
三人小组明天即来前方视察,日军枪械须临时接收,放在我们的房院内,至晚上如日人要求发枪,或小组离开,即仍发还日人持用……以不使小组看见日本人手里有枪才行。二月十九日。
赵承绶涨红了脸,只好硬着头皮说:“你们这是伪造!我部绝无留用日军之先例!”
陈赓朝门外喊了一声:“带证人!”那个被“照相”的日本人被推了进来。赵承绶尴尬地拍拍脑袋说:“我,我要请示阎长官……”
陈赓等人的坚决斗争,制止了阎锡山军的进攻,揭露了国民党破坏停战协定的行径。执行小组返回太原后,4月1日,太原各报发表了《太原组答中央社记者》的新闻,不得不承认了阎锡山利用日军攻打八路军的事实。这则新闻最后说:“此次会议之成功,陈赓将军之斡旋,应受最高荣誉。”
编辑:曾珂
关键词:国共停战谈判 陈赓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召明 王霞
王霞 辜胜阻
辜胜阻 聂震宁
聂震宁 钱学明
钱学明 孟青录
孟青录 郭晋云
郭晋云 许进
许进 李健
李健 覺醒法師
覺醒法師 吕凤鼎
吕凤鼎 贺铿
贺铿 金曼
金曼 黄维义
黄维义 关牧村
关牧村 陈华
陈华 陈景秋
陈景秋 秦百兰
秦百兰 张自立
张自立 郭松海
郭松海 李兰
李兰 房兴耀
房兴耀 池慧
池慧 柳斌杰
柳斌杰 曹义孙
曹义孙 毛新宇
毛新宇 詹国枢
詹国枢 朱永新
朱永新 张晓梅
张晓梅 焦加良
焦加良 张连起
张连起 龙墨
龙墨 王名
王名 何水法
何水法 李延生
李延生 巩汉林
巩汉林 李胜素
李胜素 施杰
施杰 王亚非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姚爱兴 贾宝兰
贾宝兰 谢卫
谢卫 汤素兰
汤素兰 黄信阳
黄信阳 张其成
张其成 潘鲁生
潘鲁生 冯丹藜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袁熙坤 毛新宇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学诚法师 宗立成
宗立成 梁凤仪
梁凤仪 施 杰
施 杰 张晓梅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