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争鸣 争鸣
参差多态才有“最好的电影”
“春天,来北京看世界最好的电影?!北本┕实缬敖谧吖?年,这样的口号,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赶赴这场春天的约会。海明威曾说,巴黎是一席流动的盛宴,超越时间留驻于心。而电影,则是在光线与声音中捕获的时间。对于沉醉于“北京展映”的观众们,过去两周无疑也享受着这同样超越时间的节日盛宴。
“最好的电影”,虽有“最”,却也不妨看成一个集合名词。以艺术论、而非以票房论的话,“最好”的确难以评价。此次电影节的展映,集中了500多部优秀影片。因此,所谓“最好”是这样一个集合——一个来自说着不同语言、讲述不同主题、有着不同风格的优秀电影作品集合。这其中,包括不断刷新票房纪录的“速度与激情”系列,也包括探讨人类现代困境的“情感三部曲”,商业大片和文艺闷片并非格格不入,他们共同从属于电影这个大集合,一起为不同趣味的观众提供文化产品,一起探索人类诉说自身的可能。最好的电影,正是好在这丰富多彩、参差多态。
参差多态为什么美?德国思想家本雅明有一个比喻,艺术家所做的,是拾荒者的工作。换个角度看就是说,艺术家应该敢于寻找那些被人忽略之物的价值。不管是最好的电影,还是最好的音乐、最好的戏剧,都能够为我们打开不同的窗户,窥见人类壮丽的、幽深的、复杂的精神世界。博尔赫斯曾描绘过一座无限的图书馆,这座图书馆包罗万象、无始无终。多元的艺术作品,最终是让人能进入这位阿根廷文豪笔下的神秘花园,“时间永远分岔,通向无数将来”,这或许才是最美的风景。
不预设什么,也不排斥什么,去欣赏、去对话、去思考,或许就是对这些最好的作品最好的回应。理想的观众是什么?或许就是能够开放心灵,不带偏见和成见,无保留地投入作品中的观众。而领略过越多“最好的”,也越是能提升欣赏的水平线,接纳与发现更多“最好的”??梢运?,最好的电影,期待着最好的观众,也在塑造着最好的观众。在某种程度上,这才是电影节跳出电影专业的圈层,与大众对话、与社会共享的最好境界。
一个社会,应该能包容多元的审美,也应该能孕育多元的创作。或者说,这是同一个问题的两面。我们相信市场的力量,在成熟的观众用脚投票的激励之下,会有更多制作精良的电影出现,无论是宏大场面、精致特效还是圆熟叙事,都是最好的一种。同样,我们也呼唤更多“电影作者”的出现。纵观影史,如果说商业片代表着电影影响力的广度,那么那些孜孜于探求内在风景的艺术片,则触碰电影的深度可及之处。这样的二分虽显简单,但二者的互补却是多元化的生态必须考虑的命题。加大对于探索的支持,“提倡体裁、题材、形式、手段充分发展,推动观念、内容、风格、流派切磋互鉴”,才能在展映最好的电影之时,创作出最好的电影。
对于走向世界的中国,这样的多元,还有一个在世界文明长河中汲取养分的问题。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说,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此次电影节展映,专门设了“一带一路”主题单元,以光影对话,与沿途地区的文明交流共鸣。一个有着多元视野、世界胸襟的电影节,也未尝不是一个国家包容、平等、多元文明观的体现。推动文明交流互鉴,给公众更富内涵的精神生活,开创更有选择的未来,也是一个电影节应有的雄心。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电影 参差 最好的电影 电影节 观众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