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资讯资讯
一个高居庙堂,一个隐逸终生 董其昌陈继儒却“磁石相连”

■陈继儒 山水 广州艺术博物院藏

■董其昌 婉娈草堂图
明代有这么一对莫逆之交,他们均自幼聪颖过人,早负盛名,也一同参加科举,不同的是,一个落第后隐居,一个高中后官至一省学政、礼部尚书。不同的仕途选择并没有影响两者的交往,甚至后期,隐居成为了二人共同的人生追求。他们就是陈继儒与董其昌。二人终生相契,虽然人生异辙却艺事同心。所谓:“少而执手,长而随肩,涵盖相合,磁石相连,八十余载,毫无间言?!?/p>
陈继儒隐居山林 董其昌为他“捐百万赀”
万历十三年(1585年),陈继儒与董其昌一同参加了应天府举行的科举考试,然而双双落败。第三次科举考试还没有考中举人,陈继儒大为愤怒。再加上时至晚明,十分动荡不安,社会中各种新思潮也在不断孕育激荡。年轻的陈继儒明白再走科考一途已无多大意义,在这样一个局势中自己即使有才能也难以施展。因此,他毅然下定决心“谢去青襟”,隐居山林,从此过着自己喜欢的生活,以保持自己的独立与平静。
万历十五年(1587年),陈继儒正式隐居,董其昌为其作《山居图》,并题:“郗超每闻高士有隐居之兴,便为捐百万赀办买山具,予于仲醇以此赠之?!倍牒糜殉录倘宸牌僖狄拥难≡癫煌?董其昌屡败屡战,终于在万历十六年(1588年)中举,完成了从生员到举人的身份变化,打通了其鱼跃龙门通向进士登科的关键。
第二年,董其昌到北京参加会试,在四千多人的竞争中,董其昌脱颖而出高中进士第二名,两年之内中举、登科。董其昌得中二甲头名即“传胪”,被赐进士出身。此后,于万历、泰昌、天启、崇祯四朝为官,历任翰林院庶吉士、翰林院编修、湖广提学副使、太常寺少卿、礼部右侍郎、南京礼部尚书等职。(注:南京六部是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后,仍然在南京保留的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放弃举业的陈继儒,则开始了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受到道家长生不老思想的影响,他开始迷上了道教的方术,隐居小昆山,后移居东佘山,过着快意自适的归隐生活。在清静的环境,读天下书,写天下文,隐而不脱俗,为身隐心不隐,仍然针砭时弊,甚至一度成为“畅销书”作者,名声日隆,求见者不绝,所谓 “来见先生者,河下泊船数里”。在隐居的几十年中,或品评书画、或吟诗作赋、交朋结友,过着一种自得其乐的生活。
为方便与陈继儒相聚 董其昌专门建了“来仲楼”
万历二十年(1592年)夏,董其昌在持节封楚藩的归途中触暑重病,陈继儒前来看望他,二人在夹室中相对赏画。当日,一同赏画的还有吴门画家孙枝,在他的建议下,董其昌把雅集情况诉诸笔端,清晰写道:“仲醇挟所藏王右军《月半帖》真迹、吴道子《观音变相图》、宋板《华严经》《古尊宿语录》示余夹室中。惟置一床相对而坐,了不蓄笔砚。”
为了方便二人相聚,董其昌在宅中更为陈继儒建造了“来仲楼”,他们时常登楼阅览书画终日不下。董其昌于书画裁鉴通明,凡有批驳真伪皆可悬笔立就,陈继儒往往与之相互切磋激扬。后来董氏所鉴由其门人张圣清掌录成编,亦名为《来仲楼随笔》。董其昌的随笔中,比较少提到与朋友一起鉴赏书画,但是陈继儒却勤于记录那些活动,尤其是与董其昌共赏的时光。在陈继儒的笔下,经??梢哉业接攵洳嗨频囊帐豕鄣?特别是品鉴书画的语言多有重合之处,这刚好可以为董其昌《容台集》做出补充和诠释。
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董其昌离京回老家赋闲,为了排遣郁闷心情,七月,他与陈继儒泛游春申之浦,“惟吾仲醇,壶殇对引,手著翰墨,固以胸吞具区,目瞠云汉矣?!绷饺艘黄鹩卫乐?董其昌多次游后作画,一是记录两人游历的美景,另一个应是为了见证他们的友情。
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董其昌持节赴长沙封吉藩朱翊銮。当时官船正在池州江中航行,董其昌突然挂念起陈继儒来,心想他最近的读书生涯不知如何了,于是,他给陈继儒绘了《小昆山舟中读书图》,湘楚风景令董其昌赏心悦目,他又另画了一幅画寄给陈继儒,画上题诗云:“随雁过衡岳,冲鸥下洞庭。何如不出户,手把离骚经。” 董其昌在诗中以雁、鸥与衡岳、洞庭的关系,描述了自己前往楚地的行程,但是想起正在书斋中手把《离骚》、吟咏赋诗的高士陈继儒,自己的奔波劳顿要远逊于他的性静情逸。第二年秋,董其昌回到松江已经十月,他又立即前往小昆山访问陈继儒,下榻在新筑的读书台,为其绘制了《婉娈草堂图》。
董其昌与陈继儒一起的集会、出游与鉴赏活动不胜枚举。董其昌盛年时,因在朝为官经常外出,但是只要稍有闲暇或回到松江,他都会与陈继儒相会。也可以理解,为何陈继儒在记录自己藏品时谈及董其昌则言“玄宰,不暇记”??衫斫馕?他收藏董其昌作品不计其数。
82岁董其昌仙逝时 79岁陈继儒主持丧礼
董其昌在当时位高权重,为翰林院编修,后为小皇子讲官,但他却花大量的时间研习书画,并时常与陈继儒切磋画艺,政治生涯对他来讲已不再那么重要,倒不如“全身而退”。他更羡慕陈继儒的隐士生活,陈继儒在《妮古录》记:“陆以宁谓董玄宰云,今日生前画靠官,他日身后官靠画?!?/p>
董其昌与陈继儒往来频繁,都享有高寿,在他们的晚年,同辈逐渐调零,二人的友谊则日益弥坚而尤显珍贵。他们常一起请苍雪大师讲《楞伽》于白龙潭,弘扬佛法。
1636年中秋,81岁高龄的董其昌与78岁的陈继儒相约在天马山熏塔游玩,并作《书雪诗轴》,给张僧繇《五星二十八宿真形图》题跋,之后不久,董其昌即与世长辞,卒年82岁。79岁的陈继儒主持了丧礼,“仆送之入棺,主张道装,不腰玉带”。唯有他最了解董其昌,三年后,同样是享年82岁,陈继儒仙逝。他们正如孪生兄弟一般,志同道合,形影相随,虽然一个为官,一个隐逸,但对艺术上的贡献却是殊途同归。
董其昌与陈继儒
少而执手,长而随肩
八十余岁,毫无间言
1555年,董其昌生于松江,少时聪颖,早负盛名。在他三岁时,松江的另一位明代文人也随之出生,同样自幼聪慧,“五岁大父膝上授书,辄成诵”,后进学堂学习,博览群书、知识渊博,这里说的,就是陈继儒。
董其昌在为陈继儒《白石樵真稿》所作序言中写道:“余与眉公少同学,公小余三岁,性敏心通,多闻而博识?!?而陈继儒则在《祭董宗伯文》中也说道:“少而执手,长而随肩。函盖相合,磁石相连。八十余岁,毫无间言。山林钟鼎,并峙人间?!?注:董其昌贵为礼部尚书,故称“钟鼎”,陈继儒则自称“山林”,是他们两人的精简概括。)
本文部分内容据颜晓军《九峰三泖白首至交——董其昌与陈继儒的艺术交游》、李微微《陈继儒旅游活动初探》、郝锦绣《晚明书画家陈继儒之交游考略》等著作文章。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高居庙堂 隐逸终生 董其昌 陈继儒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