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中国白领工资超过日本?这不应该是个谜
[摘要]近日,一篇题为《中国白领工资已超过日本白领工资》的文章引发了不少关注。撰写文章的日本记者采写了一些中国白领阶层,他笔下这些例子似乎显示出中国白领阶层经历多年工资快速增长,目前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甚至超过日本同级别的职员。这个说法可信吗?
要点速读
尽管流传的文章代表性不足,但“中国白领工资超过日本”这个说法没法轻易否定,中国高收入人群收入到底有多少,国人同样困惑。
即使中国白领工资真的已经超过日本,也不代表这一定是好事。
找不到更翔实的数据来说明中国工资水平的真实状况,这才是最令人担忧的。
文章原题是《中国白领的高工资之谜》,作者也知道个例未必具有代表性
这篇文章在国内传播的时候,除去《中国白领工资已超过日本白领工资》这个标题外,有的在标题上还附加了“日媒:涨这么快不可思议”、“(中国白领)年收入达40万”这样的陈述,大有“日本媒体惊呼中国不可战胜”的洋洋自得之意。但实际上,文章的原题是《中国白领的高工资之谜》 ,作者中村裕是日媒驻广州记者,他是带着疑问,对他眼中的“中国白领”进行了个例观察,并认为这些个例的收入比日本的同龄人要高。并没有整体上认为中国白领工资已经超过了日本。
不过,只要看看作者采写的这些个例,这所谓“中国白领”的代表性如何,大家心理应该有数。第一个例子是家住广州的刘女士,43岁,她以前在广州市内某日系银行的关联企业工作,“2015年6月辞职,当时的月薪为税前2万6千元。每年还能拿到相当于3个多月工资的奖金,年收入合计约为40万元。”加上刘女士的丈夫,就达到了家庭年收入90万。刘女士是1996年进入一家汽车相关日企工作的,当时工资1300元,20年来工资涨了20倍。另一个例子是也在广州上班的余先生,39岁,“从四川省的一所普通大学毕业后,也是经过三次跳槽进入了现在的公司。入职大约2年半左右,现在的月薪为3万5000元,再加上奖金,年收入约为46万元?!被褂幸晃惶旖虻牟芘?,40岁,在一家大学医院工作,“从专业学校毕业后,就职于目前的国有企业,至今已有20年,月薪达到1万5000元。如果包括丈夫的工资在内,家庭年收入约为73万元。”
这篇文章采访的对象刘女士
看到这里,恐怕大部分网友都不得不开始吐槽“拖后腿”,又或者想到“张家有财一千万,九个邻居穷光蛋,平均起来算一算,个个都是张百万”。原因很简单,刘女士、余先生和曹女士的收入水平绝大部分网友都比不了,就算按照白领的定义——“在城市从事脑力工作的工薪族”,这三位人士及其家庭也绝对属于较高收入的,并不具备足够的代表性。作者拿他们跟日本人平均工资——过去十年大概在400万~440万日元(约24万~约27万人民币)之间浮动——相比,实在说明不了什么问题。
然而“中国白领工资超过日本”这个说法却没法轻易否定,中国高收入人群收入到底有多少,国人同样困惑
不过,这位作者之所以要这么对比,也是有原因的。在他看来,“从中国的国家统计数据等看不出来中国工薪层的工资实态”,所以他才要实地走访。而拿这几位作为例子,是因为他们并不觉得自己过得有多好。刘女士表示“我就在普通家庭长大,毕业于非常普通的大学。并没觉得自己工资特别高,同龄的朋友们也在过着相同水平的生活”。而余先生“对目前的工资似乎仍然不满意”,他说“每个月要还1万4000元的房贷,两个孩子的教育费每月也需要3500元左右,生活并不轻松。”曹女士也表示“我的工资不多,并不满意?!闭獠⒉皇枪谇椋怯姓媸档乃咔?。这位记者注意到,最近一段时间,在向大型汽车厂商供应零部件的相关企业工作的中国籍白领员工们,正在集体向资方索取更高的工资。
除了这位日本记者外,还有不少人对中国白领工资有多高存在困惑。比如出生于中国的富士通综合研究所主席研究员、静冈县立大学特聘教授柯隆,他提出的疑问是,“中国一线城市的房价毫无理由地超过了东京,直逼纽约。我们应该问一问:中国一线城市的居民收入赶上了东京和纽约吗?房价应该是由居民的基本收入支撑的,如果中国人的基本收入无法解释房价居高不下,那高房价就很难说是合理的。这里的问题是中国人每月到底拿多少工资?”想必这也是许多国内人士的困惑,很多一线城市的购房者都是刚需白领,刚开始的时候大家认为他们的工资可能确实足以支付房款房贷,当房价上涨后,人们将其解释为,白领夫妻两人能够承担房价,再后来是加上老人的储蓄能够承担房价,但房价到现在居然还在涨。很多人就不知道该怎么解释了,中国白领收入到底有多高?到底有多少这样的白领?
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有实力去日本“扫货”,这是不争的事实
柯隆教授还注意很多现象:比如,中国有越来越多有实力的人送孩子出国留学;比如现在去超市买菜,“几块钱或十几块钱是买不来菜的,带上一百块才敢去超市买菜”;再比如,一线城市的馆子大多生意非常好,“人们哪来那么多钱下馆子”?另外,中国人还撑起了日本的旅游消费市场,撑起了美国加拿大的房地产投资市场。而与此同时,宏观统计数据依然显示中国人拥有超过30%的高储蓄率,而人均年收入超过3万美元的日本,普通家庭储蓄率不到3%。中国人的钱到底哪里来的?
在柯隆教授看来,中国人的收入问题是21世纪的一大谜团,甚至认为“如果谁能说清楚中国人的收入,应该离诺贝尔经济学奖就不远了?!?/p>
这个问题,恐怕盘桓在许多国人的心中,有钱人到底有多有钱?到底有多少有钱人?
即使中国白领工资真的已经超过日本,也不代表这一定是好事,背后可能有很多潜在问题
肯定有人会想,中国白领工资如果真的超过了日本,那是好事呀,说明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成就,说明了当前经济的繁荣。
这的确是一种解释,即认为中国现有的各种官方经济、收入指标低估了中国实际取得的成就,太过低调,实际上中国经济远比数据显示的要发达,中国人实际收入比数据显示的要富有——例如,统计局前几年曾说过年收入超过5.6万元就算高收入人士,就遭到许多人的吐槽。
然而这只是对于高收入现象的其中一种过于正面的解释,还有一些不怎么好的解释。例如这反映了比较严重的贫富差距,有人打趣说既然北京的富豪人数已经超过了纽约,那么可以推论中国的穷人的人数应该不少于非洲。由于广袤的农村越来越在城市人群的视野中淡出,贫富差距的问题某种程度上可能是被低估的。在经济总量依然保持快速增长的情况下,分配问题还不算太大,但一旦经济增速有较大的放缓,那这问题就必须得重视了。
还有一种不好的解释是“泡沫”,即认为繁荣是不可持续的。在一位日本观察人士山内奖看来,日本的劳动市场是以终身雇用和退休金制度等作为前提,“和中国在人工费方面的成本负担存在明显差异”。他的疑问还包括,中国企业会在多大程度上实现着眼于未来的经营?虽然向员工支付的工资迅速增加,但能否展开着眼于未来增长的先期投资?在山内看来,与日本企业相比,中国企业的研发投资非常薄弱,同时内部留存收益也并不多。此外,“突然倒闭的企业很多,这也是中国企业的特征?!?/p>
另外还有一种相对中性的解释,即中国劳动力市场竞争大,跳槽灵活,企业之间的挖人推高了白领的工资,但也促进了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生产力的提升。
找不到更翔实的数据来说明中国工资水平的真实状况,这才是最令人担忧的
众所周知,中国目前有关工资的统计还很薄弱,国家统计局开展的工资统计中设置的工资指标仅有“工资总额”与“平均工资” ,连中位数都没有,而且数据还有很多局限。这就是为什么日本记者吐槽“中国工薪族的实际收入情况通过统计数据绝对难以看清”。想要了解相对真实的情况,只能去看一些私营的咨询公司的结论,比如,中国白领工资快速上升这一现象,一些国际性薪资调查中能有所反映。
但只能参考这些数据是严重不足的,难以反映我国工资状况的全貌。相比起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工资调查现状,我们还差得太远,比如美国的“全国性报酬调查”、日本厚生省的“工资构成基本统计”等等,这些调查都极为详尽。
日本厚生省的年度工资构成基本统计报告,多达数十页,内容非常完善,对不同行业、年龄、性别均有详细统计
为什么需要这么详尽的工资调查?理由很简单,真实数据都不知道,怎么制定政策?不管是收入差距问题,还是泡沫问题,都可能到了必须得解决的时候了。
编辑:曾珂
关键词:中国白领工资 超过日本
 
       
 

 球迷风暴
球迷风暴 毕业啦
毕业啦 斯里兰卡“螃蟹部长”的美食故事
斯里兰卡“螃蟹部长”的美食故事 格鲁吉亚新总理和内阁赢得议会信任投票
格鲁吉亚新总理和内阁赢得议会信任投票 美商务部批准首批钢铁产品“232”关税豁免申请
美商务部批准首批钢铁产品“232”关税豁免申请 联合国总部举行“国际瑜伽日”活动
联合国总部举行“国际瑜伽日”活动 中国美食节在特拉维夫举行
中国美食节在特拉维夫举行 匈牙利国会通过“阻止索罗斯”法案
匈牙利国会通过“阻止索罗斯”法案
 法蒂玛·马合木提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召明 王霞
王霞 辜胜阻
辜胜阻 聂震宁
聂震宁 钱学明
钱学明 孟青录
孟青录 郭晋云
郭晋云 许进
许进 李健
李健 覺醒法師
覺醒法師 吕凤鼎
吕凤鼎 贺铿
贺铿 金曼
金曼 黄维义
黄维义 关牧村
关牧村 陈华
陈华 陈景秋
陈景秋 秦百兰
秦百兰 张自立
张自立 郭松海
郭松海 李兰
李兰 房兴耀
房兴耀 池慧
池慧 柳斌杰
柳斌杰 曹义孙
曹义孙 毛新宇
毛新宇 詹国枢
詹国枢 朱永新
朱永新 张晓梅
张晓梅 焦加良
焦加良 张连起
张连起 龙墨
龙墨 王名
王名 何水法
何水法 李延生
李延生 巩汉林
巩汉林 李胜素
李胜素 施杰
施杰 王亚非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姚爱兴 贾宝兰
贾宝兰 谢卫
谢卫 汤素兰
汤素兰 黄信阳
黄信阳 张其成
张其成 潘鲁生
潘鲁生 冯丹藜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袁熙坤 毛新宇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学诚法师 宗立成
宗立成 梁凤仪
梁凤仪 施 杰
施 杰 张晓梅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