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你言我语 你言我语
中青报:键盘式正义感泛滥下得理饶人的样子真的很帅
近来“北京一骑手礼让行人后教育后车”的视频在网上热传,这个用言行传递了马路正能量的骑手获得了很多人的点赞。从视频中看到,他在斑马线停车礼让行人时,后面的司机不耐烦地按喇叭催促。后来停下来等红绿灯时,那个司机又按喇叭。他停好车,走到后车旁让司机摇下车窗,告诉她刚才停车是为了礼让行人,现在停车是因为等红绿灯(这条道既可直行又可右转),教育司机不要总是按喇叭。那个司机听了忙说知道了知道了。
街头很平凡的一件事,看起来让人感觉很“清朗”,满满的正能量。之所以那么多人为一件平凡的小举动点赞,可能因为他击中了很多人的痛点——虽然平凡,虽然细微,很多人却做不到。比如说,开车经过斑马线时主动减速为行人礼让,停车为老人孩子让道,很多人就做不到。当看到别人违反交通规则,不停按喇叭催促,理性地用交规去教育,平和地讲规则,很多人就更做不到了——说实话,我也做不到。这种情况下,多数人只有两种选择,要么忍,要么残忍?;蛘呷塘?,坐在车里朝后面愤怒地骂几声;或者残忍,充满路怒式地义愤填膺,理直气壮地下车去教训后车司机,甚至大打出手,引发一场街头冲突。
这个骑手似乎有充分的理由义愤填膺和不依不饶,明明我是在礼让行人,干嘛按喇叭催促;第一次忍了,第二次,明明是在等红灯,干嘛还按?——路上开车的人本来就容易愤怒,又占着理,就更容易愤怒了。而且这种正义凛然的愤怒也容易站到道德高地,在网上获得支持,过去有过不少这样的新闻,比如前段时间一条题为“女子看电影开闪光灯拍照 被打得鼻青脸肿”的新闻后,打人者获得了网友一边倒的支持,满屏的“活该被打”——有人说:看完才打,真是中国好观众。有人说,竟然忍到了电影结束,素质不错。有人说,不打不长记性,真的欠打。
令人尊敬的是,这个骑手完全可以理直气壮去教训后车司机,甚至可以得理不饶人地兴师问罪,但他没有这样做,没有“或者忍或者残忍”,而是在平静说理中完成了一次对规则的守卫和正能量的传播。设想一下,如果他气势汹汹,得理不饶人,路怒遭遇路怒,势必引发一场激烈的冲突,当年引发举国舆论关注的“成都女司机被暴打”事件,就源于开始的一个小冲突。
礼让行人很可贵,更可贵的是这个年轻的骑手身上这种“以规则逻辑去教育违反规则者”的文明与耐心,这才是真正的规则意识。网络空间,似乎人人都是“键盘侠”,不缺正义的热情,不缺义愤填膺的道德感,不缺捍卫规则的声音——缺的是行动和理性。问题不是没有正义感,而在于正义感总会用力过猛,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以暴制暴,以反规则的方式去捍卫规则。网上网下弥漫着一种“正义的火气”,自以为是在守护正义,就可以用非正义的方式去进行法外惩罚,用拳头表达正义,用暴力和肌肉宣示正义。这种环境中甚至形成了一种暴力崇拜,人们对那些用拳头伸张了所谓正义的“暴力使用者”充满膜拜英雄式的景仰,为老虎咬死违规闯入者叫好,为暴打插队者点赞,将那些用暴力行为浇了人们胸中块垒的人敬为英雄。
这正是年轻的骑手身上最可贵的品质,用规则逻辑去捍卫规则,而用文明去教育,用规则去说服,不是将自己置于规则之上,没有认为自己“礼让行人”了就满怀正义的火气。其实,后车总按喇叭的车主未必是故意催促或不懂礼让,也许是没看到前面的情况,也许真有急事——从后来那位司机被骑手教育后表示歉意来看,很可能就是不知道前面的情况才按喇叭。克制正义的火气,有理也请好好说话,用文明和理性去捍卫规则,而不是陷入暴力崇拜的伪正义陷阱中。
编辑:梁霄
关键词:键盘式 正义感 饶人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