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寻医·问药>医讯同期声医讯同期声
患者数量与日俱增医生数量供不应求 别让医生累倒了
●患者数量与日俱增,而医生数量供不应求。如果医生不加班加点,恐怕很难撑起庞大的诊疗量
●很多医生“累并快乐着”,是因为他们把行医当成了一种使命。治病救人带来的精神愉悦,远远超过物质上的享受
清明节前夕,江苏一位麻醉医生值完夜班后在家中猝死,年仅20多岁,令人痛惜。近几年,医生因过度劳累而早逝,成为一个令人忧虑的现象。
不久前,河南一名冠心病患者因气管插管不能说话,招手让护士过去?;颊呃呕な康囊滦湎胨祷?,但由于身体虚弱,连拿笔的力气都没有,费了半天劲,写出一行字:“你太累了”。医务人员太累,不仅是患者的主观感受,也是客观事实。据统计,2015年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量达77亿人次,平均每位居民就诊5.6次。而全国的医生总量为300多万人,每千人口执业医师仅有2.21人?;颊呤坑肴站阍觯缴抗┎挥η?。如果医生不加班加点,恐怕很难撑起如此庞大的诊疗量。在发达国家,只要患者病情不是特别危急,在医院急诊等候两三个小时是常事。而在中国,尽管大医院人满为患,但医生宁可不休息,也不会让急诊患者等太久。
北京协和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对全国136家医院开展的一项调查显示,50.8%的医护人员感到工作负荷过重,其中医生群体为64.5%。超过40%的医生日工作时间多于10小时,仅有33.6%的医护人员感到自己的睡眠充足。认为自己身体状况良好的医护人员仅占46.7%,儿科专业比例最低,只有39.6%。仅40.6%的医生称休满了国家法定假期,休假比例最低的是儿科医护人员。
有人认为,当医生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关照生病的亲人。其实,这恰恰是医生心中的痛点。清明节前,四川省人民医院一位女医生身怀六甲,在接到母亲去世的消息后,依然含泪完成了8台预约手术。很多医生都曾有过类似的经历:妻子分娩了,自己却在手术台上抢救别人的妻子;父亲病危了,自己却在重症监护室里守护别人的父亲。医生很少陪伴家人,大多数时间都在医院。即便回到家里,只要电话一响,立刻就走。逢年过节总是值班,无法和家人团圆。有位医生说:“有时真想发一次高烧,这样就可以休息一天,陪陪家人了。如果只是发低烧,根本不好意思请假?!币晃灰缴刻煸缟衔辶愠雒牛氐郊叶际峭砩?0点以后了,十天半个月才能跟女儿一起吃顿饭,女儿想见父亲一面也很难。有一次,女儿问他:“爸爸,你一天能挣多少钱?”他说:“1小时10块钱。”女儿说:“我给你50块钱,能不能陪我5小时?”女儿的话几乎让他落泪。
有人说,医生这么拼,还不是为了多赚钱?坦率地讲,在中国当医生并不是一个赚钱的职业。如果按照同等付出获得的回报,医生可能是最糟糕的职业之一。他们每天都在生死边缘游走,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其风险之大,超过金融行业。如果想赚钱,当医生肯定不是明智的选择。很多医生之所以“累并快乐着”,是因为他们把行医当成了一种使命。医生的收入不高,幸福指数却很高。医生如同黑夜里的提灯者,每天都在帮助病人走出低谷,这种成就感是其他职业无法比拟的。因此,医生的价值绝不能单纯用金钱来衡量。治病救人带来的精神愉悦,远远超过物质上的享受。这正如北京协和医院一位年轻医生所写:“我希望自己老了的时候,和家人在星空下,回想做医生的日子,可以坦然地说我对得起我救治过的病人……我希望可以平静地告诉我的孩子,能够让别人的人生变得更好,我很满足?!?/p>
医生太累了,好好歇歇吧!愿社会多点理解、多点感恩、多点关爱,莫让医生过劳猝死的悲剧再三重演!
编辑:赵彦
关键词:患者数量 医生数量 医生猝死 过度劳累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