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寻医·问药>健康识堂健康识堂
科学健走:不同的人 不同的走
运动是生命的源泉,“健走”因为可以充分利用碎片时间又不受场地限制,深受公众喜爱。为使广大公众走得更科学,发挥最大的健康效益又避免不必要的损伤,基于科学证据和“万步有约职业人群健走激励大奖赛”的经验,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中心、中华预防医学会健康传播分会、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群众体育研究中心等七家专业机构,日前在云南腾冲市发布联合宣言,倡导公众科学“健走”。
缺乏身体活动是造成人类死亡的第四位危险因素,“健走”不受年龄、性别、体力等方面的限制,是一种简便易行、适合不同人群的有氧身体活动。健走对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骨质疏松等诸多慢病有预防和辅助治疗作用。专家们在呼吁城市管理部门为公众设立更多便于行走的区域、开放更多便于健走的公园、拆除市区免费公园围墙的同时,提醒公众健走需根据不同的身体状况进行注意。
普通人群,科学健走七项注意
一、 健走不是散步,运动强度很重要
健走是介于散步和竞走之间的一种中等强度的运动方式,当达到微微气喘、心跳加快,但还能说话交流的状态时,能量消耗将明显增加。建议每次健走30分钟以上(30分钟到1小时),或者每次至少10分钟,每日累计30分钟以上。
二、 运动要适量,日行万步为宜,长期超量有风险
仅以步行作为运动方式的普通成年人,建议每日步行总量8000~13000步,其中健走5000~8000步,日常生活约3000~5000步。过度健走可能造成腿部关节的慢性劳损,应避免大运动量的进行单一方式的锻炼。可结合健走进行力量、柔韧等练习,使身体得到全方位锻炼,既是健走的有益补充,也能一定程度避免运动损伤的发生。慢性病或肥胖症患者须得到医生或专业健身教练的指导。
三、 坚持是关键,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
可灵活安排健走场地,充分利用碎片时间,坚持完成每日健走任务,累积运动带来的健康效益。
四、 重视运动前后的热身与放松
健走前要进行5~10分钟左右热身,活动关节、牵伸肌肉、预热身体,避免损伤。健走结束,进行5~10分钟左右整理活动,促进恢复和减缓肌肉酸痛。
五、 挑选合适的鞋和服装,积极应对极端天气
选择软硬适中的运动鞋,舒适速干的衣物,注意运动后保暖。应当避免在严寒与高热的条件下进行长时间的健走运动。雾霾天气需要做好个人防护或在室内进行。
六、 健走期间,注意吃动平衡
人体能量代谢的最佳状态是达到能量摄入与能量消耗的平衡,体重变化是判断一段时间内能量平衡与否的最简便易行的指标。健走运动会刺激食欲,运动后应注意控制能量摄入,特别是高脂肪食物的摄入。健走时应每15~20分钟饮水150~200毫升;如持续健走时间超过1小时或出汗较多,运动中和运动后可适量饮用运动饮料。
七、 结伴而行,体会运动带来的欢乐
找志趣相投的“小伙伴儿”一起健走,心情更加愉悦;互相鼓励,使健走更可持续;搭伴而行,如有突发状况也可有所照应。
特殊人群,健走遵医嘱,做防护,搭伴行
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肥胖人群、老年人等特殊人群的健走应根据自身状况,遵照医嘱制定运动计划,外出锻炼应做充足的准备和防护措施,并搭伴而行、避免在人流稀少的区域独自健走,以便及时应对突发状况。
一、 糖尿病患者,加强?;?,贵在坚持
在三餐后半小时均进行20~40分钟的适量运动,有助于血糖的控制。清晨起床后空腹状态下进行体育锻炼不可取,容易发生低血糖和急性心脑血管疾病。应重视运动前的血糖情况,可适当进食或携带糖块,以免发生低血糖。随身佩带糖尿病人信息卡和急救卡,以便出现意外时他人给予救治。
因糖尿病患者多伴有外周神经病变,对伤痛不敏感,因此不要赤足行走。健走前、健走中和健走后不建议饮用含糖饮料或运动饮料,否则易导致血糖过高。健走后,要仔细检查双足,尤其是趾间、足底、足跟处,有无受压、红肿、血泡、水疱甚至肿胀等情况,一旦发现问题须及时就诊。应控制运动量,过量健走易发生关节水肿等症状,运动受限,将大大增加血糖控制难度。
二、 骨关节疾病患者,活动有益,注意禁忌
适度活动可缓解关节不适,有助于保持和改善关节功能和结构,改善生活质量。关节的软骨组织没有血液供应,其新陈代谢依赖于关节活动从而促进关节液的流动和物质交换,因此提倡和鼓励骨关节病人适量运动。
骨关节疾病患者身体活动应咨询专业医生,根据个人情况合理制定运动计划。健走时应注意膝盖与脚踝的?;?、注意运动的强度与时间,根据情况使用健走杖等辅助工具。出现持续疲劳、无力感异常加重、关节活动范围降低、肿胀加重,运动后一小时疼痛不消失等症状,应暂停健走或运动计划。
关节病变处于重症发作期,应减少或避免骨关节的活动,减轻负荷。禁忌剧烈运动,禁忌稳定性差的关节进行大量重复性活动和过度伸展,禁忌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在早晨运动。
三、 肥胖人群,量力而行,防止关节损伤
肥胖人群的健走强度不宜过高,建议采用中低强度,也可间歇变换短暂的中高强度,加速脂肪的消耗。健走时应适当增加摆臂幅度和频率,可采用“中轴扭转”的方式,增加腰腹的锻炼。健走运动会增加食欲,肥胖人群应注意合理控制饮食,防止体重增加或反弹。
严重肥胖的人群会对膝关节造成压力,建议手持健走杖进行健走、适度适量,以?;はス亟凇?/p>
四、 高血压人群,循序渐进、量力而行
高血压人群应特别注意遵循循序渐进原则,逐步增加健走强度和运动量,以达到最佳的降压效果。
健走前要做轻度热身运动,如伸展、下蹲运动。健走中要时刻注意身体情况,如果感到胸痛、胸闷、心悸、呼吸困难等,应立即停止运动,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在热身、健走的过程中,尽量避免头部低于腰部、憋气或用力等情况。
健走结束时要缓慢停止。若健走后出现头晕、胸闷、气短、食欲下降、次日疲乏等症状,说明运动量可能过大了,应调整强度。若减少运动量后,仍出现不适症状,应停止运动,必要时可去医院查诊。
若身体条件允许,可以在每天健走中适当增加小强度的力量练习和柔韧性练习。
五、 冠心病患者,适当运动,严遵医嘱
适当的运动,可改善冠状动脉供血和心脏功能,降低心肌缺血发生风险。但过量运动会增加心脏负荷,导致发生心肌缺血并表现为心绞痛,冠心病患者运动量应以不诱发心绞痛发作为基本原则。建议严格遵照医嘱,并加强防护。
文/李军
编辑:赵彦
关键词:科学健走 注意事项 日行万步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