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资讯资讯
欧洲宫廷贵妇曾以拥有奢华扇子炫耀

集合多种精细工艺于一身的清代广作外销扇一度成为时尚代名词
“广州制造”“中国趣味”曾一度成为时尚的代名词,风靡欧美。清代广作外销扇正是其中的代表产品。广东省博物馆研究馆员白芳表示,扇子在东西方都有悠久的发展历史,最初都是身份、地位、礼仪的象征。“欧洲宫廷贵妇往往以拥有一柄奢华精美的扇子作为炫耀攀比的资本”。
扇子最初是身份、地位、礼仪的象征
欧洲宫廷贵妇以有奢华扇子为自豪
18世纪至19世纪中叶是广州对外贸易的黄金时期,广州不但是丝绸、瓷器、茶叶等中国大宗传统出口商品的集散地,更是世界奢侈品、时尚用品加工制造的重要产地,“广州制造”、“中国趣味”一度成为时尚的代名词,风靡欧美。
福布斯在《1825-1830年的广州商铺》中写道:“1822年,广州十三行一带有5000余家专营外销商品的店铺,约有25万的男人、女人和儿童加入到外销商品的生产制作过程中,广州的艺术家在象牙、术帽、碎碟、檀香木等雕刻制品、竹木家具、漆器、金银器、织绣、藤制品等方面的精湛技艺闻名于世?!?/p>
清代广作外销扇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是广州工匠根据海外市场需求生产制作的中西艺术风格共融的扇子,它们材质名贵、工艺奇巧、纹饰华美、色彩绚丽,充满东方风情。1699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商船首次在广州订制了8万件外销扇,这些扇子一抵欧洲市场,就备受青睐。
白芳表示,扇子在东西方都有悠久的发展历史,最初都是身份、地位、礼仪的象征。中世纪以来,扇子被欧洲女性视为服装必不可少的点缀品,是优雅时尚的体现,也是社交礼仪中的必需品。因价格昂贵,欧洲宫廷贵妇往往以拥有一柄奢华精美的扇子作为炫耀攀比的资本。
乾隆用玳瑁、黑漆描金作扇面或扇骨
嘉庆出现纸质、丝质、檀香木扇面
据记载,清光绪六年(1880年)中国出口货品清单中,各个种类扇子的数量达到6287989把,共值银38881两。这些在广州制作的“广州扇”就材质而言包括了多个种类,大致可分为象牙折扇、象牙团扇、纸面折扇、纸面团扇、累丝银扇、玳瑁折扇、金漆折扇、檀香折扇等八大类别,当中又以备称为“卜瑞斯扇”的象牙折扇做工最为精细,也最名贵。
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馆长黄海妍介绍,成扇都是批量生产的,使用何种材料取决于外销市场的需要。而批量生产时因为要考虑生产成本以及制作的方便,所以,同时期制作的各种成扇往往材料相近、工艺相近,装饰风格和题材也类似,这种批量生产无论是材质还是制作工艺都具有阶段性,从康熙、雍正及乾隆中期以前是珍贵而精致的象牙扇,乾隆中期开始用玳瑁、黑漆描金、银、贝壳作扇面或扇骨,发展到嘉庆以后出现了纸质扇面、丝质扇面、檀香木扇面等,反映了不同时期贸易和市场的需求,这种需求也与生产成本由较昂贵变化为较低廉相适应。
广州扇扇面题材通常是
黄埔港、十三行商馆区
据《广东工艺美术史料》记载:广州制扇作坊和扇庄主要集中在今广州大新路、状元坊、德星路、长寿路一带,其中“扇仔行”专制拍扇胚;“贡牙行”专做扇骨拉花;“牛骨行”专刨骨料;“雅风行”专裱扇面?!叭史缧小弊芭涑善?。以至于一些匠心独运、技艺精湛的广作外销扇还被选作地方贡品进奉清宫,它们除供皇室夏日拂暑、猎奇把玩之外,也经常被作为赏赐之物,远赐邻邦;甚至还有销售到海外的广作外销扇又被清朝使臣作为礼品从海外进呈入宫。
白芳表示,小小一柄广作外销扇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它是广州本地文化与欧洲文化的一次相遇,也是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一次碰撞。
广州销往西方的折扇,在扇面上常常以水彩水粉画的形式绘制一些风景作为装饰,风景画的题材通常是广州黄埔港、十三行商馆区一带的风光。
相关研究者连文舟曾撰文道:“与中国传统扇面不同,外销扇子通?;嵩谏让婊婊闹芪Щ啡谱糯谢ㄖ投镒暗谋呤?。从18世纪60年代开始外销扇子的质量越来越高,工艺日趋复杂,在扇骨广泛采用浮雕、镂雕工艺,扇面绘画以水彩画为主,取材于广州一带的风景,记录了当时广州的地貌和中西贸易状况,还有一些扇面取材西方铜版画、神话故事等?!?/p>
夏日晚会上每位女士
人手一把来自广州的扇子
清代广作外销扇是集合多种精细工艺于一身的精美工艺品,凡涉及雕刻、漆器、金银器、织绣、绘画等各个行业的工匠艺人都不同程度地加入到广作外销扇的生产制作过程中。广作外销扇的工艺技法有透雕、劈丝、剔地浅浮雕、镂通雕、阴刻、描金漆、金银累丝、广绣、彩绘等等多种工艺。广州制扇艺人匠心独运,因材施艺,精工细作,生产制作出了令世界叹为观止的广作外销扇品牌。
白芳撰文写道,欧洲的宫廷贵妇都竞相以拥有一柄精致华美,充满异国情调的广州外销扇为最新时尚。19世纪,在美国东部海岸城市,几乎没有一位女士不拿着一把来自广州的扇子出现在夏日晚会或时装舞会上。
中西贸易往来频繁
扇子生产出现国际化现象
广州外销成扇的价格并不高,因此对欧洲的制扇业产生了很大的冲击。从一份1752年刊登在英国布里斯托尔市杂志上的《请愿书》可看到,英国制扇工人曾抗议从东方大量进口扇子,因为这大大冲击了当地的扇子市场。
伦敦1852年出版的《万国工业博览会评委会关于30类展品的评审报告》中也提到,工艺高超、价格低廉使得中国的扇子极具竞争力:在扇子制作方面,中国和法国是最大的竞争对手,几乎垄断了全世界的扇子生产业。在漆面扇领域,中国无可争议地被认为是最好的产地,在木制、骨制、象牙、珍珠的雕刻和钻孔技术上中国没有任何竞争对手(尤其是考虑到价格因素的话更是如此)。即使在普通扇制作上,中国扇设计富有新意,色彩鲜艳,绘图工丽,工艺考究。
黄海妍介绍,做工考究、价格低廉的中国扇子使得欧洲的扇子制作出现了新的生产方式。在17至19世纪,欧洲也大量生产各式扇子,这些扇子使用的材料和制作工艺,让我们看到当时扇子的制作已出现了国际化的模式,一把折扇尤其是象牙折扇,往往是扇骨在中国制作,材料来自印度半岛或非洲大陆,上面的彩绘图画,可能是英法工艺师的杰作。记者 梁志钦 实习生 梁婉莹 李培浩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欧洲宫廷贵妇 奢华扇子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