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寻医·问药>名家健坛名家健坛
患不患癌纯粹看运气?
“医生,为什么我会患癌?”
“因为上帝之手!”
全国癌症宣传周到来前夕,国际顶尖学术期刊《科学》刊登了一篇来自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Kimmel癌症中心的研究,该研究称,近2/3的癌症基因突变可归咎于健康细胞在分裂过程中发生的DNA(脱氧核糖核酸)复制随机错误,而遗传基因和环境因素影响相对较小。用最通俗的话说就是:患不患癌症纯属拼人品。
两年前,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研究人员就曾发表论文表达相关观点,由此引发的争论一直延续至今?;疾换及┤础吧系壑帧保俏颐谴罅ν乒愕慕?、运动、健康饮食、合理的定期的体检等防治措施,又有何用?
在持续两年争论中,观念已是越辨越清。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数学家Cristian Tomasetti、癌症遗传学家Bert Vogelstein(贝尔特·福格尔斯坦)是该论文的共同作者,早在2015年,他们就提出了癌症的发生归咎于“坏运气”的观点,但由于当时是基于美国人群的研究,从而引发了一场争议风暴,并受到来自科学界的批评。
这一次,两位学者基于423个国际癌症数据库,利用数学模型分析了全球近70个国家人群干细胞分裂与癌症风险之间的关系,且分析了乳腺癌和前列腺的数据,结果发现,无论国家的环境还是经济发展阶段如何,癌症风险和干细胞分裂之间存在强相关性,得到了与两年前一样的结论,即66%的癌症的发生可归咎于DNA复制随机错误,29%可归因于生活方式或环境因素,剩下的5%源于遗传因素。
研究还以胰腺癌为例,胰腺癌77%的突变可归因于DNA随机复制错误,18%为吸烟等环境因素,只有5%是遗传因素;前列腺癌、脑癌或骨癌95%的突变是由DNA复制随机错误造成。
2015年,同样顶尖的《自然》杂志发表了一个来自纽约大学石溪分校研究人员的文章,提出与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研究者相左观念:只有10%-30%的癌症的发生可以归结于基因突变或坏运气,大多数外源性的癌症风险因素是可以人为控制的。
这真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不要只盯着“2/3”这个数字看
我们大众先要清楚的是,“这是一篇在肿瘤发病领域有重要影响力的文章”,研究者之一的Vogelstein教授乃癌症研究界的泰山北斗。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肿瘤内科主任医师邓艳红表示,刊登在《科学》杂志的论文,并非只为吸引眼球的不入流研究。这篇文章主要想突出:DNA在复制的过程中可能产生随机错误。因此,分裂越多的细胞发生的几率会越大。而且随着寿命的延长,这种错误的几率越大?!盎蛘呋谎灾?,如果人能一直长命的话,基本上是必然要得肿瘤的?!?/p>
“但我们不要只盯着‘2/3’这个数字看?!钡搜藓旖樯芩?,要多角度综合理解,这篇文章所说的2/3是所有肿瘤的均数,包括不同器官的肿瘤和不同个体的肿瘤,遗传、环境、基因突变这三个致癌因素的比重各有差异,比如胃肠道肿瘤、肺癌,环境因素可高达50%,胰腺和骨肿瘤,几乎都是随机错误?!岸胰鲆蛩?,可能单独存在并不致癌,但相互叠加就癌变了,环境因素也可能影响细胞分裂次数,从而增加DNA复制随机错误发生的可能?!钡搜藓焖怠N赋Φ乐琢鼍陀姓庵挚赡苄?,环境导致炎症发生,粘膜修复增加,干细胞分裂次数增加,从而增加随机错误发生的可能。
上述霍普金斯大学研究者在《科学》杂志上的论文同样指出,一些比较常见的癌症,例如肺癌等确实还是主要受到生活方式的影响,健康的生活方式仍然可以大大降低人们罹患某些癌症的机会。美国人患肺癌的比例为6.9%、脑癌是0.6%,咽喉癌则为0.00072%。烟草里的毒素可以导致肺癌。中山大学肿瘤医院结直肠科副主任医师陈功同样认为,运气是一方面,环境等致癌因素我们不能忽视,一定程度上还是在可控范围内。
这不是我们自我放纵的理由
与其消极被动等待“上帝之手”,不如积极主动维护健康?;羝战鹚勾笱У难芯咳嗽辈⒉环袢?,改变生活方式和习惯对预防特定癌症有巨大帮助,但在预防其他一些癌症方面可能没有这么有效,因此,“我们应该把更多资源投入到在可治疗的早期阶段诊断癌症方面。”
正如有专家表示,如果很多人接受了第一个研究的观点“癌症只是因为坏运气”,因此得出“既然癌症不可预防,那何必为此付出努力”的消极思想,各国癌症专业机构多年来的宣传,比如禁烟、改善环境、健康饮食、规律运动等等一系列的防癌措施的努力将付之东流。退一步说,即便得不得癌症真的主要是因为运气,积极的防癌措施还是能进一步降低这个风险。
2017年2月,国家癌症中心发布中国最新癌症数据,并提出影响各类癌症的不良因素,比如城市女性肠癌发病增长趋势明显,主要与不健康饮食、久坐、腰围增粗有关;肺癌仍是各类城市男性癌症首位,与吸烟和环境污染关系密切;乳腺癌依旧为城市女性癌症的主要负担,主要与城市女性压力大、晚婚晚育、生活节奏快有关;肝癌主要与乙型肝炎、过量饮酒、食用霉变的玉米/稻谷有关;食管癌则与烫食、饮食不新鲜有关。
所以,邓艳红、陈功及很多肿瘤医生均认为,基因突变是一方面,外在影响因素仍占相当比重,如果什么努力都不做,患癌几率没改变,但如果做一点努力,患癌几率或许就能降低一些。正如四川大学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汪源教授、陈路教授、许恒教授共同撰文提醒,《科学》杂志论文的这项新发现不是我们放纵自己的理由,而应该成为我们研究、预防癌症的新起点。
肿瘤预防大有可为
作为一名肺肿瘤科的医生,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肺肿瘤科廖洪映教授指出,就肺癌而言,在预防方面,有三大明确的高危因素应该尽量避免。一是戒烟。美国的男性肺癌发病率逐年下降,就与控制烟草贸易得力有直接因果关系。二是避免大气污染。除了政府加强环境治理外,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尤其要注意室内空气污染。第三,尽量避免放射线。廖洪映教授指出,目前有数据显示,医务人员中的甲状腺肿瘤发病率偏高,放疗科、核医学科、手术室等科室的职业暴露是一大因素。在核素检查或治疗后,严格来讲,病人在72小时之内仍带有放射残留,医护人员应该做好职业防护,患者家属更应该引起重视,孕早期以及婴幼儿等,要跟病人保持1米外的距离。
肺癌的早期筛查获益非常明显,早期(Ia期)5年存活率超过90%。廖洪映教授认为,高危人群应该及早进行相关检查。如何判定是否是高危人群?就肺癌来说,55岁以上;吸烟指数超过400(一天20支抽了20年,吸烟指数即400);有家族癌症史的30岁以上人群,可以做一些特定筛查检查。但廖洪映教授提醒,PET-CT等不建议列为常规的体检项目,除非是高危人群,身上已经发现可疑的结节,否则这样所谓的“高端体检”反而带来负面的风险。
结直肠癌是国际上公认的可以通过人群筛查的手段来早期发现,从而降低死亡率的恶性肿瘤之一。
但在临床上,有不少痔疮患者误把肠癌引起的出血当作痔疮出血,而贻误了病情。所以医生往往建议,有便血的痔疮患者应接受一次肠镜检查,以免让肿瘤成为“漏网之鱼”。
可鉴于肠镜令人痛苦的传说,很多人在肠镜面前犹豫不决,怎么办?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消化内镜科主任李初俊副教授建议,可以考虑CT仿真肠镜,这是一种新型的大肠癌筛查手段,当然也有其局限性,所以提醒患者应在专业医生建议下,权衡利弊去选择。
■专家观点
美国杜克大学癌症生物学博士、科普作家李治中(菠萝因子):这篇论文不说明我们对癌症预防的无能为力,相反,文章证明了早期筛查的重要性。同时,抽烟、喝酒、空气污染、病毒感染等风险因素已然非常重要,要竭力避免?!捌胀ù笾诘姆腊?、抗癌的理念不应受到影响?!?/p>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肺肿瘤科廖洪映教授:《科学》杂志发表的这项研究,其意义在于解释了部分找不到确切原因的癌症,但无法就此推导出“癌症预防没有意义”的结论。目前的主流观点仍认为,大部分肿瘤还是需要预防的,小部分肿瘤找不到确切原因,是否纯属运气不好,还有待进一步证实。“比如肺癌中的鳞癌占比30%-40%,跟抽烟、大气污染都有明确的关系。消化道肿瘤也明确与亚硝酸盐摄入过多等饮食习惯相关。原发性肝癌与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肝硬化的关系也有明确证据?!?/p>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肺肿瘤科主治医生傅文凡:其实该研究团队2015年就发表过类似文章,这次是2.0版本?!氨旧硎歉龊芎玫难芯?,但被过度解读了?!备滴姆仓赋?,肿瘤的发生是多因素导致的,基因突变不一定导致肿瘤的发生,基因突变后人体还有自动修复功能,表观遗传学的调控。即使有少量“坏细胞”的出现,免疫系统也可以清除?!罢庀钛芯炕怪皇且桓龌⊙芯?,尚需要更多证据去证明。肿瘤的预防,主要不是预防DNA随机突变,而更多的是预防外界因素在其他层面导致肿瘤的发生发展。”(记者 李劼 严慧芳 通讯员 简文杨 阚文婧)
编辑:赵彦
关键词:患癌 看运气 肿瘤预防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