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中国公司在美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崛起
新华社纽约4月9日电通讯:中国公司在美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崛起
新华社记者王乃水
纽约曼哈顿岛东北部,一座弧度优美的钢结构拱桥横跨哈勒姆河,连接纽约市曼哈顿和布朗克斯两区。在这座名为亚历山大·汉密尔顿的繁忙大桥上,每天有约三十万辆汽车往来通行。
这座由中国公司负责改造的大桥,位于美国东北部最繁忙的两条高速公路大动脉I-95和I-87的交会处。在不影响交通的情况下,中国建筑美国有限公司(中建美国)成功将桥面由双向八车道拓宽至双向十车道,并对已有钢结构桥面进行拆换。
“中建不仅可以在中美两地修建高质量的道路桥梁,也愿意通过自身的投资经营在基建领域架起中美两国经贸合作的沟通桥梁,”曾任美国中国总商会会长的中建美国有限公司总裁袁宁对新华社记者说。
亚历山大·汉密尔顿大桥项目见证了中国公司在美国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崛起。这项大桥改造工程拿下了中美建筑领域的至高奖项: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颁发的詹天佑奖和美国土木工程协会颁发的施工成就暨年度项目奖。
2000年至今,中建美国已由当时只有12名员工、年营业额不足1000万美元的小企业,发展为2016年雇佣员工约2000人(98%为当地员工)、营业额近20亿美元的当地知名建筑企业。2016年,中建美国在美国桥梁承包商排名中已跻身全美前十。
走进袁宁位于美国新泽西州泽西市的中建美国总部办公室,记者发现一张他和特朗普在大选前的合影。袁宁说:“鉴于中美经济之间的互补和融合,中美经贸继续深化合作的大方向不会改变?!?/p>
在美国工作多年的袁宁至今已经历了5次美国大选。他说:“这些年中美关系经历了风风雨雨,尤其是每次大选前后。但总体来看,不冲突不对抗、互相尊重、合作共赢的主旋律从未改变?!?/p>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经济体,中美经贸关系相互依存。袁宁表示,希望两国政府能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为两国企业营造良好商业发展环境,两国企业也应尊重和理解彼此市场的差异,积极主动开拓和适应对方市场。
采访即将结束时,下了一天雨的纽约终于放晴。隔着哈德孙河,曼哈顿岛上的世贸一号楼清晰可见。
袁宁感慨地说:“2001年‘9·11’事件发生时,我就在一河之隔的新泽西新港地铁站,中建美国位于世贸双子楼的办公室被夷为平地。当时我们也曾犹豫过是否要坚守美国市场,现在看来,正是有了当时迎难而上的坚持,才有了中建美国今天的成绩。”
编辑:薛晓钰
关键词:中国公司 基础设施 美国


球迷风暴
毕业啦
斯里兰卡“螃蟹部长”的美食故事
格鲁吉亚新总理和内阁赢得议会信任投票
美商务部批准首批钢铁产品“232”关税豁免申请
联合国总部举行“国际瑜伽日”活动
中国美食节在特拉维夫举行
匈牙利国会通过“阻止索罗斯”法案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