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画·现场>讯息讯息
审美史应重于多于美学史
章学诚《文史通义》有一名句:“‘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啦焕肫?,犹影不离形……夫天下岂有离器言道、离形存影者哉?”美学界确乎存在“离器言道、离形存影”现象。到书店看看,美学史书一排接一排,像《美的历程》那样的审美史书却少得可怜。
《美的历程》原由文物出版社1981年出版,后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三联书店等出版,并有好几种译本,创下美学出版物多项纪录。这说明“道不离器,犹影不离形”的审美史多么受人欢迎。美学界再造这等“盛况”,需要调结构、立主体、显本位、增专题、开新局,大力开展审美史研究。
治史以摸清历史情况、弄通其中关系为首要,以研究对象为主体。通史以整个历史为主体,行业史、专业史以所研究的行业或专业为主体,不以彰显自身历史为中心。中国是个史学大国,二十四史为其代表,但以讨论史学而知名的,不过刘知几《史通》、郑樵《通志》、章学诚《文史通义》三部,且规模有限。按数量计算,展示史学自身的仅为二十四史的1/8;若谈社会影响力,可“藏之名山”。这就叫彰显首要、突出主体。我国美学研究不过百年,知名的如《中国美学史》《西方美学史》等已不少;随着通史长篇之风愈演愈烈,这种势头有增无减。我不反对继续深化美学史研究,却呼吁更加重视审美史探索,至少形成审美史与美学史比肩平衡的局面。
中国是个审美大国,历史悠久,资源富足,对外交流频仍,审美史研究大有可为。比如,为什么说世界上唯独中国5000年审美史从未中断而持续演进兴发,中华文明整体具有审美性,中国好的传统是优秀或优美的传统,中国审美史屡遭“外侵”而能携其融合前行,在现代化蓬勃发展的今天仍能焕发传统审美的DNA;还有,中国人为什么把审美放在比真和法更高的位置,把“内圣外王”作为人生追求,把“小康”“大同”作为社会理想,思维为什么主要是审美的而不是逻辑的,生活方式上为什么那么喜欢审美而不怎么反思是否科学;再如,老子、孔子等,其著述的文学价值并不高,审美价值却很高,他们对中国古人的审美意识、审美思维、审美精神、审美生活的影响,其他思想家难以企及,为什么会这样?苏轼,号称诗、词、文、书、画“五绝”,“其实,苏的文艺成就本身并不算太高,比起屈、陶、李、杜,要逊色一筹。画的真迹不可复见,就其他说,则字不如诗文,诗文不如词,词的数量也并不算多?!钡?,他对他以后的中国文艺史、对文人士大夫审美心性和审美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在海外被林语堂等“忽悠”得几近成为中国古代文人的典范,道理何在?这些都需要审美史家作出回答。
泰戈尔说:“世界上还有什么事情,比中国文化的美丽精神更值得宝贵的?中国文化使人民喜爱现实世界,爱护备至,却又不致陷于现实得不近情理!他们已本能地找到了事物的旋律的秘密。不是科学权力的秘密,而是表现方法的秘密。这是极其伟大的一种天赋。因为只有上帝知道这种秘密。”中国审美史家破解这种秘密,探骊得珠,就能认识和把握中国审美史、东方审美史乃至世界审美史的本质及规律。
王伯敏主编的《中国美术通史》,前六卷为“古代美术”,叙述了建筑艺术、绘画、书法篆刻、版画、雕塑、工艺美术等的发展脉络和主要成就,并在绘画、书法有关篇章中专设一节,展示有关画论、书论业绩,让人看到各个朝代美术总的格局和理论方面的贡献;第七卷“近现代美术”专设一章“美术史论著述”,简述吕澂、傅雷、邓以蜇、宗白华、伍蠡甫、丰子恺、朱光潜、蔡仪、常任侠等的美术和美学研究成就。给人深刻印象的是,近现代中国美术和美学研究达到历史高峰。这样在审美全局中展示美术理论和美学成就,既使美学成为一个时代审美思想的总结提炼有了坚实的审美基础,又使其成为整个审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那些一时读不懂有关美学书的人来说,这是读懂弄通的捷径;对于审美史家而言,这是美学回归历史本位、不以美学史代替审美史的最佳布局和有效举措。
应该说,构建中国特色审美史的基础和条件已经具备。与中国审美史密切相关的通史专史已较丰富,如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新编》出版7册,郑师渠任总主编的《中国文化通史》出到10册;陈炎主编的《中国审美文化史》出了4册;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总纂的《中国文学史》有14册,王运熙、顾易生主编的《中国文学批评史》出了7册,王伯敏主编的《中国美术通史》一共8册,它们能为审美史家构建中国审美史提供一定参考和指引。审美史研究还可开拓许多新的领域,诸如中国审美通史、东方审美通史、西方审美通史等;专题史如人的审美精神史、审美心性史、审美社会发展史、审美文化史、审美艺术史、审美交流史、审美传播史等,以及世界和各国审美的断代史、分类史等,舞台宽广、大有作为。如此展开审美史斑斓绚丽画卷,中国和世界的审美景观将纷至沓来,让人应接不暇,还历史一个审美世界,为后世开辟新的广阔审美空间。
也许,审美之道存在于美学中,尽管其中充满争议;也许,审美之道更存在于审美史中,这一点,在其他众多深层次、规律性研究中已得到证实。无论如何,审美史浩如烟海、博大精深,还是一块处女地,具有无限开发价值和灿烂前景。通向审美王国即自由王国的道路从来不是笔直的,但只要全面、深入、系统、扎实地干起来,一定会呈现良好发展势头,收获远比美学史更丰硕的果实。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张首映 审美史 美学史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