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画·现场>讯息讯息
意大利“景德镇”带来了毕加索的陶瓷大作

150余件(组)意大利法恩扎国际陶瓷博物馆收藏的陶艺珍品,远渡重洋来到瓷器故乡,3月25日在浙博武林馆区展出,向中国观众诠释这段在意大利生息流传千年的晶火传奇。
马约里卡陶艺:
“见证古迹和平文化遗产”
意大利是欧洲民族及文化的摇篮,在绘画、雕塑诸多艺术领域都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马约里卡陶艺即为其中之一。
意大利的陶艺水平卓越,在古罗马时代就已经普遍生产出高水准样式和图案的陶器。马约里卡是意大利锡釉陶的统称,15世纪马约里卡装饰陶传入意大利著名的陶瓷重镇法恩扎,从此法恩扎的马约里卡装饰陶逐步发展和繁荣并享誉世界。
法恩扎国际陶瓷博物馆位于意大利千年陶都法恩扎,这里是世界著名的陶瓷专业博物馆和重要的陶瓷文化、年谱和文献的研究中心、圣地。该馆创立于1908年,尤以收藏马约里卡陶瓷而闻名遐迩。因其历史悠久,藏品丰富,2011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命名为“见证古迹和平文化遗产”。
浓郁“中国风”:
大朵红花生长在中式花园里
中国和意大利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文化,15世纪至18世纪的大航海时代,精美的中国瓷器远销欧洲,对马约里卡陶艺产生了重要影响。
意方策展人说,这次为中国展览精选的约150件MIC藏品,是来自法恩扎国际陶瓷博物馆的馆藏精品,反映了代表意大利各地特色的从文艺复兴到20世纪的陶艺发展史。其中包括模仿17世纪开始流行于欧洲各国的中国手工艺品,以及以此风格发展到18世纪的部分精品。
明清时期,中国的瓷器通过海路远销西方,特别是青花瓷器普遍受到当地人们的喜爱。马约里卡陶瓷艺术和工艺经常模仿中国明代瓷器,形成一种具有东方色彩的新风格,产品表现出浓郁的东方趣味。
展品中有一个十六世纪的锡釉陶碗,就是采用了明朝青花瓷的画风,地盘花环中央画有一枚贝壳,而贝壳在马可波罗时代象征着瓷器。另有一个十八世纪的锡釉陶盘,宽大的底部画面为东方园林胜景,主体为湖边一座塔,树木花朵郁郁葱葱,具有明显的“中国风”。还有一件带盖汤窝,画面就是一个虚构的中国花园,大朵红花描绘在蓝色草地上。
毕加索的篮彩白釉陶盘:
“折磨人的农牧神的脸”
中世纪后,文艺复兴孕育了马约里卡陶瓷的繁荣和发展。这时期法恩扎马约里卡陶器空前繁荣,并逐步闻名世界,其艺术特点是以文艺复兴时期的神话、宗教以及油画为主要素材,反映出当时的艺术特色及社会生活时尚。
在随后的几个世纪,部分有创新和品牌意识的法恩扎陶艺家开始引进新的生产技术,并加强与绘画家的联系。时至今日,意大利法恩扎马约里卡陶瓷在世界艺术史上仍然具有重要影响。
在法恩扎国际陶瓷博物馆,收藏有数件毕加索的作品。二战时候,博物馆毁于战火,创始人给毕加索写了一封感人的信,请他帮助重建博物馆。毕加索于1950年捐赠了第一件作品,是一个象征反战、和平的椭圆罐,以此纪念博物馆及收藏品的悲惨经历。
这次展览中,还有一件毕加索制作的陶盘,名为“折磨人的农牧神的脸”,篮彩白釉,神秘夸张,还带着玄幻色彩。策展人说,1947年毕加索开始探索陶艺,他把不同的现状和纹饰交替整合,并在绘画中融入黏土雕塑手法,创作出近乎梦幻的效果,也是对伟大的远古陶瓷文明的一种致敬。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意大利 景德镇 毕加索 陶瓷大作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