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企·民企>锐·评论锐·评论
无人驾驶从概念到产品挑战重重
在数据爆炸时代,科技将改变人类生活方式,尤其是在无人驾驶领域,因其具有智能化出行缓解交通拥堵、减少过失性事故等优势,被认为拥有巨大前景。但从目前发展来看,消费者是否放心电子系统,一旦出现故障造成事故的责任归属怎么界定,个人信息会否泄露等,依旧是其大规模发展需要面临的挑战。
火热的无人驾驶
公开资料显示,无人驾驶汽车,是指通过给车辆装备智能软件和多种感应设备,包括车载传感器、雷达、GPS以及摄像头等,根据感知获得的道路、车辆位置和障碍物信息,控制车辆的转向和速度,实现车辆的自主安全驾驶,达到安全高效到达目的地的目标。
专家认为,整体上,无人驾驶是从人控制逐渐向机器自主控制的一个过程,里面分为几个不同等级:Level0是无自动化。Level1是单一功能级的自动化,驾驶员仍然对行车安全负责,但某些功能已经自动进行,比如常见的自适应巡航,应急刹车辅助,驾驶员无法做到手和脚同时不操控。Level2是多功能级的自动化,驾驶员在某些预设环境下可以手脚同时离开控制,但驾驶员仍然需要对驾驶安全负责,并随时准备在短时间里接管汽车驾驶权。Level3是有限的自动驾驶,在预设的路段(如高速和人流较少的城市路段),汽车自动驾驶并承担架势安全的责任,驾驶员仍需要在某些时候接管汽车。Level4是基本全自动驾驶,不完全依赖驾驶员干涉,双手和思想基本得到解放。Level5是全自动驾驶,不再有驾驶员,仅需起点和终点信息,汽车将在全程负责行车安全,并完全不依赖驾驶员干涉。
近年来,从汽车厂商到大型科技公司,再到创业公司,都纷纷涉足无人驾驶汽车领域。谷歌无疑是无人驾驶的积极践行者,目前从该公司分拆出来的无人驾驶汽车项目Waymo风头正劲。2016年3月通用汽车以逾10亿美元收购了无人驾驶汽车技术开发商Cruise Automation。特斯拉于2015年10月推出半自动驾驶系统Autopilot。芯片商英特尔也在积极布局无人驾驶,其中包括与宝马、Mobileye的合作研发、高调入股HERE地图以及发布5G战略等种种大动作。
国内在无人驾驶方面更是热闹。百度从2013年就开始押注无人驾驶项目,2016年9月1日,L3(即Level3)事业部正式成立,目前正积极研发L3自动驾驶解决方案。今年3月,阿里以1800万美元领投增强现实(AR)汽车导航初创公司WayRay。近日,腾讯也宣布收购特斯拉5%的股权跻身特斯拉第五大股东。多名离开百度的高管也纷纷自己创业或者投资,投身无人驾驶事业。去年10月,全球总部与研发中心位于上海的蔚来汽车宣布取得由加州政府颁发的无人驾驶汽车测试牌照,与谷歌、特斯拉等企业一道,成为早期获得该牌照的公司,跻身硅谷无人驾驶技术研发第一阵营。
无人驾驶市场已经被广泛看好,我国也已在去年10月26日在上海发布了无人驾驶技术路线图,计划到2025年,具备无人驾驶能力的新车占比要达到15%。
据摩根士丹利预测,到2030年,无人驾驶产业的规模将达到6万亿美金。业内预计,无人驾驶在未来将会逐渐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改变人类传统出行方式及行为习惯,并走向市场化、规模化。
相关细分领域均有望受益
近日,芯片巨头英特尔宣布作价每股63.54美元现金收购以色列驾驶辅助系统开发公司Mobileye,价值约153亿美元。事实上,进军无人驾驶的芯片企业并非只有英特尔。去年9月,英伟达CEO黄仁勋外界宣布将联合百度共同研发自动驾驶汽车平台。2016年初,高通宣布与奥迪达成合作,为其推出的部分车型提供车载信息娱乐系统的专用芯片。
招商证券认为,无人驾驶并不是由单一厂商、单一行业推动的,从单纯的芯片到超算平台、到自动驾驶整车、到5G通信,新常态是IT厂商与整车厂商、汽车供应商三大行业一起加速推进无人驾驶前进速度。
无人驾驶项目的发展带动的将会是一系列领域的综合收益。业内专家表示,无人驾驶的最终实现要靠技术集群的集体支撑,这其中包括数据、新能源技术、网联技术、自动驾驶技术、传感技术、网络安全技术等技术的应用和相互融合。
光大证券研究分析,无人驾驶相比传统的汽车市场将是一个全新的市场,新的商业模式和用户需求都会被重新创造出来。包括车载运算平台、传感器、高精度地图、无人汽车运营商、自动驾驶算法供应商、通信巨头都将占据重要的位置,并缔造属于自己的商业模式。从目前格局来看,整个市场尚处于战国时代,各个参与者均大力布局但格局未定。
在国内,在政策推动和试点基地支持下,无人驾驶产业链各环节的企业也在不断加大投入,IHS预测2035年中国无人驾驶市场将占据全球1/4份额。
从概念到落地仍有多重挑战
艾媒咨询发布的《2016年中国无人驾驶汽车市场研究报告》显示,2016年中国网民针对驾驶安全隐患观点中,88.1%的网民认为车祸是由于司机开车时分心造成的,85.4%的网民认为疲劳驾驶导致车祸事故发生,此外,酒后驾驶、天气状况也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杉?无人驾驶汽车的研发正是解决传统驾驶常见安全问题的有效变革,这也将是无人驾驶汽车的主要价值体现。
然而,与此同时,近一半网民对无人驾驶安全表示怀疑。数据显示,36.2%的网民愿意体验无人驾驶技术带来的全新驾驶方式;45.1%的网民对其安全表示怀疑,不愿意使用;18.7%的网民持观望态度。
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在无人驾驶汽车推行过程中,提高用户体验过程中的安全系统完善程度是扩大无人驾驶企业市场份额的关键因素。虽然百度、谷歌等行业巨头都投身于无人驾驶汽车技术研究领域,但由于现有法律法规的限制,短期内无人驾驶汽车市场规模变化不大,预计2021年全球市场规模将达到70.3亿美元左右,行业整体处于内部测试阶段。
英特尔无人驾驶事业部中国区市场总监徐伟杰表示,虽然现在无人驾驶在国内外都比较火,但仍然处于发展的初始阶段,从概念到产品落地还需要一个过程,包括技术方面的因素,其中涉及数据的搜集、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还包括一些基础设施的建立,例如国内相关法规和保险相关生态的完善,都需要时间。
“无人驾驶会有各种雷达、图像处理以及算法的实现,需要非常强大的计算能力;这会产生大量的数据,只有5G能满足此类需求;在庞大的计算需求下,平衡功耗问题也成为关键所在?!毙煳敖鼙硎?计算能力、5G应用、功耗是目前要在无人驾驶领域着重解决的技术问题?!凹际醮葱率且环矫?政策法规、生态打造也非常重要。”徐伟杰表示,现在很难讲多长时间无人驾驶产品能真正落地,但目前企业都在一步一步,从L2、L3慢慢做。L3的产品可能在2019到2021年之间会出现,而L4、L5可能更晚一些。
“无人驾驶真正的突破点一定是软件和硬件、算法和芯片深度的整合与结合?!钡仄较吡洗词既颂侦出┍硎?。就技术而言,她认为数据、算法、计算能力是三大支柱要素,而且无人驾驶为人工智能、数据处理提出了新的挑战。
在近日召开的IT领袖峰会上,对于自动驾驶,要达到完全的无人驾驶,北极光邓锋认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首先要解决安全问题,一个是行驶过程中车和人的安全,另外一个是车智能化后的信息安全。其次要解决技术问题,无人车的技术不仅仅是图像识别,还有高速网络、激光雷达等等,采用何种标准的技术来保障安全行驶,使行业逐步完善,需要一个过程。最后是产业链的问题,现在整车厂、零部件供应商、互联网公司都想要做无人驾驶,他们形成的链条需要重新配置。
此外,对无人驾驶面临的道德、法律问题,也被业内广泛讨论,希望能通过政策法规有效解决,不要让这些问题影响无人驾驶的发展。
编辑:刘小源
关键词:无人驾驶 汽车 安全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