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企·民企>财·知道财·知道
台湾大企业最近吹起“出走风”
台湾大企业最近吹起“出走风”。继台积电传出赴美投资后,义联集团又被证实将砸500亿新台币赴美兴建电炉厂。这是对环境敏感的台湾商人用脚投票。因为他们坐困愁城,困扰他们的,不仅有台湾电力和人力不足的隐患,还有民进党当局经年不改的反商仇富路线。
反商尾大不掉
义联集团创办人林义守日前证实将赴美建厂。对此,蓝涛亚洲总裁黄齐元在《商业周刊》专栏撰文指出,连义联这种“非常本土”的企业都想走出去,说明台湾投资环境实在太恶劣。
在此之前,有半导体界“台湾之光”的台积电曾传出赴美投资风声。台当局听闻消息后,使出“洪荒之力”苦苦挽留,才算暂时稳住了这个全球排名第一的晶圆代工企业。
台积电之所以扬言出走,主要是怕两件事,一是缺电,一是缺人。台积电董事长张忠谋日前表示,台积电的晶圆流水线必须24小时运转,停电一秒钟就会造成重大损失。而民进党当局主导的两大政策“无核家园”和“一例一休”,恰是大企业的梦魇——前者会造成缺电,后者会造成缺人。尤其对台积电这种需要24小时用人的半导体企业,人力成本更将因加班费倍增而飙升。
民进党作为执政党,当然想要经济好,不然就不会大动作挽留台积电。然则,为什么非得推行这些让企业十分难受的政策呢?这是因为,民进党是选举型政党,几十年来用惯了反商仇富的选举策略,执政时就算意识到这一路线对经济不利,也已是尾大不掉,转不过这巨大的“发夹弯”了。
企业被妖魔化
上次“大选”,民进党主打的是“马英九与财团及中国一起压迫台湾人接受‘九二共识’”。在这里,国民党是大财团的代理人,大财团成了国民党的帮凶,资本俨然成了“恶”的代名词。
而民进党的选战利器“反核”,同样是把大企业和国民党绑在一起,放在升斗小民的对立面。各种“反核”宣传暗示,大企业为了赚钱才需要核电,而普通老百姓享受不到核电的好处,只会受到核污染威胁。
在民进党的操作下,“无核”就意味着“爱台湾”、先进的环保理念和温情的人文关怀。但实际情况是,台湾生态绿能几乎已达瓶颈,“无核”一定会导致缺电,发展火电则污染更大,恶果要全体民众一起承受。
民进党选前再度逼停了台湾第四核电厂,并承诺一定不会缺电。但去年夏天特别热,民进党刚刚上台就迎来了缺电?;?当局官员甚至提出了让民众去图书馆吹冷气、夏天重启“核一”电站以及“用意志发电”等奇怪的建议。
“一例一休”同样是民进党用来讨好劳工阶层的选举武器。民进党承诺该政策将增加民众休假和加班费,但在实施时却为了安抚企业主而砍掉了劳工7天法定假期,结果是劳资双双受害,台湾竞争力也受损,谁都不满意。
投资环境崩坏
民进党的“无核”、“增加休假”,卖的都是叶公好龙式的伪人文关怀,不切合台湾实际,只适合骗选票。在野时提出“看起来很美”的政策,执政时实施起来却弊病百出,成了民进党无法摆脱的行为模式。
民进党的反商还有不少表现,比如在野时鼓动环保团体抗议等。但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还是其两岸政策。大陆是台湾最好的市场和生产腹地,台湾很多产业需要陆资和陆客,但民进党一意孤行疏远大陆,宁可要企业去东南亚讨生活,反商已经到了不顾经济规律的地步。
马来西亚上周宣布与大陆电商巨头阿里巴巴合作,要联手在马打造中国以外第一个“数字自由贸易区”。岛内业界为之叹息:“原本台湾才应享有这个荣耀,然而如今都成为泡影。”
民进党的反商仇富,是由其生存策略决定的,其核心思路就是煽动一群人对抗另一群人再从中渔利。民进党将自己塑造成草根、本土和自由主义的代表,煽动“本省人”恨“外省人”,平民恨权贵,穷人恨资本家,台湾人恨大陆人,让不同阵营杀成一团,自己则化身一方领袖。
这种思路,当然无法用于建设。这也是为什么陈水扁执政期间,台湾会从“亚洲四小龙”之首变成“吊车尾”的深层原因之一。只要民进党的“个性”不变,反商仇富的路线就不会变,台湾投资环境日渐崩坏也就难以避免。(王平)
编辑:刘小源
关键词:民进党 台湾 企业



球迷风暴
毕业啦
斯里兰卡“螃蟹部长”的美食故事
格鲁吉亚新总理和内阁赢得议会信任投票
美商务部批准首批钢铁产品“232”关税豁免申请
联合国总部举行“国际瑜伽日”活动
中国美食节在特拉维夫举行
匈牙利国会通过“阻止索罗斯”法案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