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企·民企>财·知道财·知道
龙虾折射中美经贸“大文章”
新华社北京4月5日电 题:龙虾折射中美经贸“大文章”
新华社记者韩梁
美国龙虾在中国“火”了。
头天清晨,美国缅因州小红莓岛上的渔民布下捕虾笼,捞起挥舞利爪的龙虾。次日晚间,在中国东北的家庭餐桌上,肥美的蒜蓉龙虾香气四溢,让人食指大动。
小小的龙虾,将远隔千山万水的中美两国联系在一起,演绎着21世纪的“拍案惊奇”——一百六十多年前就已存在的缅因州捕虾业几度辉煌,几度沉寂,在产业转型的浪潮中趋于衰落,在供过于求的竞争中几近崩盘,却因得到中国食客的青睐而全盘复活。
这是美国《华盛顿邮报》讲述的“龙虾传奇”,也是“中国吃货救活美国产业”的网络戏谑,更是中美经贸合作互利共赢的鲜活范例。透过“龙虾传奇”,让我们感受到中美经贸关系共生共存、互利共赢的本质。
1972年,中美关系恢复之初,双边贸易额只有1288万美元。1979年,中国人对美国商品最直观的认识还是冒着气泡的可口可乐。仅仅数十年间,中美双边贸易额已经增长200多倍。中国已经成为美国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三大出口市场,美国则是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第一大出口市场。
庞大的消费群体,多元的消费需求,正让中国成为美国重要的产品市场。龙虾产业则是中美经贸领域的后起“新秀”。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美国出口中国的龙虾总值超过1亿美元,总量超过635万公斤,双双创新高。在全球贸易持续低迷的现状下,中美贸易逆势上扬、龙虾产业表现抢眼,恰恰证明两国经贸合作的活力和潜力。
龙虾产业的供需高度匹配,折射中美经济结构的优势互补。今天,从玩具到服装,从箱包到手机,高品质的“中国制造”降低美国的物价水平,为美国家庭节省不少开支。从缅因的捕虾人到得克萨斯的棉农,从佛罗里达的建筑商到西雅图波音制造厂的工人,从中国成千上万的企业到数以亿计的消费者,中美双方都在分享经贸合作的红利。
舌尖上的美国龙虾,见证中美经贸合作的深入,更是中美社会文化交流碰撞、发生奇妙“化学反应”的催化剂。正如可口可乐曾经引领八十年代中国城市消费风尚一样,走俏中国餐桌的美国龙虾,映照出中国民众消费观念和消费实力的变化。
曾经,中国人对龙虾的认知停留在澳洲龙虾和“高大上”的海鲜大餐。2012年,缅因州贸易代表首次在中国“驻点”推销,物美价优的美国龙虾迅速“俘获”中国百姓的胃和心。自此,喜庆春节的中国家宴上多了一道“硬菜”,花样百出的烹饪技法也把“洋海鲜”做出了中国味儿。2015年,缅因龙虾骄傲地摆上了接待中国领导人的白宫国宴。
因为龙虾,越来越多中国人知道了缅因州,前往这处毗邻加拿大的“度假乐园”旅行,享受松林、海风、帆船、美食。这是中美经贸合作的又一维度:以旅游业为代表的服务贸易正成为两国经贸合作的新增长点,带动零售、餐饮、酒店、休闲娱乐等众多产业的发展。
回望中美经贸关系数十年历程,也曾历经风雨坎坷,始终相向而行。如今,站在新的历史起点,经贸合作互利互惠、合作共赢的本质不变,对未来的积极期许不变。从省州合作到产能合作,从新能源到新材料,期待中美创造更多“龙虾传奇”,造福两国民众和世界经济。
编辑:刘小源
关键词:龙虾 中美 中国
 
   
 


 球迷风暴
球迷风暴 毕业啦
毕业啦 斯里兰卡“螃蟹部长”的美食故事
斯里兰卡“螃蟹部长”的美食故事 格鲁吉亚新总理和内阁赢得议会信任投票
格鲁吉亚新总理和内阁赢得议会信任投票 美商务部批准首批钢铁产品“232”关税豁免申请
美商务部批准首批钢铁产品“232”关税豁免申请 联合国总部举行“国际瑜伽日”活动
联合国总部举行“国际瑜伽日”活动 中国美食节在特拉维夫举行
中国美食节在特拉维夫举行 匈牙利国会通过“阻止索罗斯”法案
匈牙利国会通过“阻止索罗斯”法案
 法蒂玛·马合木提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召明 王霞
王霞 辜胜阻
辜胜阻 聂震宁
聂震宁 钱学明
钱学明 孟青录
孟青录 郭晋云
郭晋云 许进
许进 李健
李健 覺醒法師
覺醒法師 吕凤鼎
吕凤鼎 贺铿
贺铿 金曼
金曼 黄维义
黄维义 关牧村
关牧村 陈华
陈华 陈景秋
陈景秋 秦百兰
秦百兰 张自立
张自立 郭松海
郭松海 李兰
李兰 房兴耀
房兴耀 池慧
池慧 柳斌杰
柳斌杰 曹义孙
曹义孙 毛新宇
毛新宇 詹国枢
詹国枢 朱永新
朱永新 张晓梅
张晓梅 焦加良
焦加良 张连起
张连起 龙墨
龙墨 王名
王名 何水法
何水法 李延生
李延生 巩汉林
巩汉林 李胜素
李胜素 施杰
施杰 王亚非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姚爱兴 贾宝兰
贾宝兰 谢卫
谢卫 汤素兰
汤素兰 黄信阳
黄信阳 张其成
张其成 潘鲁生
潘鲁生 冯丹藜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袁熙坤 毛新宇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学诚法师 宗立成
宗立成 梁凤仪
梁凤仪 施 杰
施 杰 张晓梅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