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资讯资讯
难得粗心读好诗
十数年前,香港女诗人秋野来访,翻笔者旧作,读到“何妨细字酬清客,难得粗心读好诗”,好生奇怪,问:“古贤说‘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如’‘毋非细味,诗文不明’,你何以要‘粗心读好诗’呢?”

映日荷花 李苦禅、赵丹/绘
说“粗心读好诗”,自有一番道理。好诗万万千千,当粗心时不妨粗心,轻松放过,留下足耐品味的雅趣,正好颐养清修读书的仁人之心。唐代刘禹锡的入韵短文《陋室铭》有“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二句。苔,也是草。此处“苔、草”同用,但不碍文意,而且以“上阶”和“入帘”写出了苔绿草青的勃勃生机,读者喜欢,自不必计较“苔、草”是否“梨和水果”的关系了。
说“粗心读好诗”,首先须是好诗。换句话说,就是先解其妙,然后再高抬贵手,权且饶过。唐代王维写过一首小诗《山中》:“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薄抖绿獍稀菲来耸彼倒?“味摩诘(王维)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的确好诗,毋庸置疑。但是,“天寒红叶稀”应是深秋,“空翠湿人衣”却是孟夏。若以为春寒料峭时也可能“天寒红叶稀”的话,那么,此时的春山小路上又哪来的“空翠湿人衣”呢?这样的好诗,不妨粗心去读。唯其写景如画,唯其见情见趣,读来又清新爽口,读者宁可陶醉其中而不去计较其余。这就是粗心读法。细心在前,粗心在后的假糊涂真潇洒,终归快意在我,不愁没有知音。成人之美和成诗之美,不过风雅裁断的一念之间,没隔着千山万水。
据《西清诗话》载,吴越王时期宰相皮光业写诗,得一联曰,“行人折柳和轻絮,飞燕衔泥带落花”,志在“警策”,感觉良好,“以示同僚,众争叹誉”,独裴光约出来扫兴,认为“二句偏枯”,对仗不工,说“柳当有絮,泥或无花”(柳确实有絮,燕子衔的泥未必有花)。裴光约读诗犯呆,病在过分挑剔而不能宽容好诗。后来,也有抬杠者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讥讽道“衔泥未必无花”,裴应无语。
诗文警策,方便传世。因为警策最不易得,故佳句偶有小憾,毕竟“莺声乱调胜鸦啼”,不妨轻松放过。何况读者有时读诗不精,“莺声未必乱调”,即妄评枉杀,误导学子,也好残忍。老杜《雨诗》有“紫崖奔处黑,白鸟去边明”,设色如画,明目净心。今有评论以“老杜笔拙,那乌云奔紫崖就黑,奔黑崖就白吗”,“老杜另有‘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二诗简直是印模作诗……”,苛刻如此,不知掠眼过去,撂倒一片,千秋还有几多诗人?
当然,读诗仍须细心,犹如兵将守关,岂可掉以轻心?读杜甫写王昭君的名句“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则须细心。粗心读此,匆匆一瞥,皆不知“青冢”之妙?!豆橹萃季匪怠昂卸喟撞?王昭君冢独青”,此说虽然真假难考,但读者大都宁可信其有而不愿信其无;如果静心一想,青草对昭君尚且多情见怜如此,何况人呢。这时方才解得老杜下字的用心。
读诗,或先粗心随后细味,或先细味随后粗心放过,因人因诗而异,没有定规。清初写过“一片长安秋月明,谁吹玉笛夜多情”,差点夺席李太白的诗人陈廷敬,白发垂暮时还翻检平生未读深透的诗文,曰“残年饱饭细吟诗,一笑生涯老自知”,不怕从头再来。其爱诗读诗的那份执着痴醉,实在令人叹服。
读诗,最好有一等学养和胸襟,再有一双通情识法的火眼金睛。如果学养胸襟不足,又眼光不精,难免忽略或挑剔好诗,留下擦身错过的遗憾。近代《习静斋诗话》举荐过罗里庵的《舟中即景》,诗曰“十里湖光一镜磨,扁舟摇过绿生波。四边多少捕鱼客,细雨斜风不用簔”。初读,以为舟客即景所见,平淡无奇。如果沉吟细思:那“斜风不用簔”尚可理解,为何雨中捕鱼竟不用簔呢?于是,读懂诗中隐意,方解前半首所见只为后半首所思所想而来。首句“十里”“一镜”写湖面之大,次句“扁舟摇过”,一点一线破开湖面,形象生动?!安队憧汀?显然不是唐代那位“斜风细雨不须归”的烟波钓徒张志和,因为名利场沽名钓誉的“捕鱼客”只玩手段,是“细雨斜风不用簔”的?!八谋叨嗌佟?言其泛泛,热衷如此;“不用簔”,言其巧佞取便,诡谲如此。读懂此诗的独白潜辞,能觉出讽意可法,雅趣堪味,则不难知《舟中即景》实是一首感叹世风日下的慨世诗。研究诗学的功夫,若非以细心读法磨砺岁月,料也会错失一些相貌平平却真正精彩的好诗。
诗歌史中乱钻牛角尖,琢磨过头的事太多,弄得像东坡那样的大手笔也须小心从事。元丰八年(1085)五月初,年近五十的东坡前往扬州游竹西寺,“见百姓父老十数人相与道旁,语笑其间”,遂题诗寺壁,“此生已觉都无事,今岁仍逢大有年。山寺归来闻好语,野花啼鸟亦欣然”。没承想,此诗被御史贾易等歪读,竟弹劾其庆贺帝(神宗)崩、“益加放傲”等,欲复加其罪。东坡只得自辩,谓“闻好语”,指丰岁“喜闻百姓讴歌”,又“先帝(神宗)上仙在二月,题诗在五月”,“若稍有他意,岂敢复书壁上以示人乎”,据实坦陈,结果有惊无险。其实,惹祸的“山寺归来闻好语”,不过将唐代李贺的“沙路归来闻好语”借来一用。东坡性格豪放,仕途坎坷,元丰二年(1079)因“乌台诗案”入狱谪外,六年后出游,好不容易诗兴大发,来点灵感,还要谨防贼眼盯着;诗人岂止受累,有时也会受罪。
找碴儿跟善意指正瑕疵,肯定是两回事。唐白居易《琵琶行》巧妙融合浔阳琵琶女的不幸与自身遭遇贬谪的失意,哀叹“同是天涯沦落人”,已经将民间与官场的“天涯沦落”赋予了社会意义,历代评价甚高。至清,有位称“佟法海”的诗人凭吊琵琶亭时题诗讥讽说,“司马青衫何必湿,留将泪眼哭苍生”,埋怨诗人怜惜琵琶女而无视社会苍生。“苍生”,即平民百姓。琵琶女非“苍生”乎?既然要求“哭苍生”,又讥讽对琵琶女“青衫何必湿”,见解自捩,几近无理,被袁枚《随园诗话》斥责为“煞风景语”。若依拙见,值得细心研读的倒是“青衫”一语。唐服制颜色视阶官品级别类,九品服青。白居易贬谪江州司马,本应从五品下,但阶官却是将仕郎(从九品下),故令服青衫,有点欺人太甚。由“青衫”切入,方能理解,白居易已经迁降外放,又青衫闲置,加重抑郁,故情何以堪。那文人的泪眼哭哭苍生,再顺便哭哭仕途颠蹶的自己,有何不可?放过琵琶女,放眼看清世道的不公,便可成全一首“情致曲尽,入人肝脾”(金代《滹南集》评语)的七言古风经典,也是文学欣赏的浮屠超度。
晚唐风流才子杜牧的七绝《江南春》,脍炙人口。诗曰“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诗写江南春色,道出国势盛衰易代的伤感,活脱脱一篇欧阳文忠公的《五代史伶官传序》,当然是绝妙好诗,非晚唐、非杜牧,写它不出。明代杨慎那老夫子偏说“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若作十里,则莺啼绿红之景,村郭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见《升庵诗话》)。鸟声的听闻,需要丈量距离后才能写诗,还有诗趣吗?杨慎没有“粗心读好诗”,琢磨过分,成了书呆子找碴儿,惹翻了天下偏爱杜牧这首好诗的读者,生前身后都没少挨骂。
当然,该细心处还得细心,否则未识得那深处妙处,囫囵吞了人参果,竟不知味,也会遗憾。
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金农有“夕阳返照桃花渡,柳絮飞来片片红”诗句,愣说柳絮“片片红”,读者难免意外。待细心玩味诗法后,方知柳絮“红”得奇妙,又当叫绝。上句的“夕阳”和“桃花渡”用暗色法,已预先为诗境设色作衬,给出了画面的大背景色。这样,将夕辉映照下桃花渡飞来的柳絮看成“片片红”,审美幻觉的绚采绮丽,便会给读者展开足够阔大的想象空间?!捌臁?主观色,诗笔能成功彩绘了天地浑然一色的奇特景象,正是其艺术真实的高妙。导读者不解其妙,在鉴赏文中释为“被风吹过来的白色柳絮与片片红桃花交汇一起,构成一幅春日黄昏的美妙图画”,有负原创诗心美意,就算白读。
看来,文学艺术作品的识读必须适度,当粗心时太细心,会抹杀好诗,伤害雅趣;当细心时太粗心,又会错过好诗,埋没了雅趣。纵晋唐宋元顶级书画墨宝,也非纤毫无憾;要求全美尽善,实在太难。想想那些愣要跟李白、张继较真,说桃花潭水没有千尺、寒山寺半夜三更也非撞钟之时的书呆子们,“粗心读好诗”难道还不“难得”吗?
(作者:林岫 系中华诗词研究院顾问)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难得粗心读好诗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召明 王霞
王霞 辜胜阻
辜胜阻 聂震宁
聂震宁 钱学明
钱学明 孟青录
孟青录 郭晋云
郭晋云 许进
许进 李健
李健 覺醒法師
覺醒法師 吕凤鼎
吕凤鼎 贺铿
贺铿 金曼
金曼 黄维义
黄维义 关牧村
关牧村 陈华
陈华 陈景秋
陈景秋 秦百兰
秦百兰 张自立
张自立 郭松海
郭松海 李兰
李兰 房兴耀
房兴耀 池慧
池慧 柳斌杰
柳斌杰 曹义孙
曹义孙 毛新宇
毛新宇 詹国枢
詹国枢 朱永新
朱永新 张晓梅
张晓梅 焦加良
焦加良 张连起
张连起 龙墨
龙墨 王名
王名 何水法
何水法 李延生
李延生 巩汉林
巩汉林 李胜素
李胜素 施杰
施杰 王亚非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姚爱兴 贾宝兰
贾宝兰 谢卫
谢卫 汤素兰
汤素兰 黄信阳
黄信阳 张其成
张其成 潘鲁生
潘鲁生 冯丹藜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袁熙坤 毛新宇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学诚法师 宗立成
宗立成 梁凤仪
梁凤仪 施 杰
施 杰 张晓梅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