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资讯资讯
反哺、融合、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路径选择
当今社会文化结构的稳定性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程度的重要因素。中华文明的产生和发展本身就是多元文化碰撞交融的结果。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过程中,应当特别注重不断增进不同民族、不同宗教和不同地域文化之间的文化共识,加强不同文化身份的群体对中华文化的文化认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筑牢文化根基。通过什么样的战略设计来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特提出如下三点建议:
以文化反哺推动源头保护。构成中华文化的多样性文化发源自不同的原生文化点,这些原生属性的文化点在现代化进程中受到了最直接的冲击。特别是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速,这些原生文化点受到辐射地域和传承人口双下降的影响,正在加速萎缩,从而影响着中华文明体系的稳定程度。因此,多样性文化的源头?;ひ丫晌谢判愦澄幕杏氪葱碌南染鎏跫?。
?;げ皇欠獗?而是要为原生文化点注入新的活力。能够实现这种源头?;ぷ饔玫淖钣叛≡癖闶怯赏聪执幕云浣形幕床浮V泄厣缁嶂饕逦幕魑⒃醋灾谢判愦澄幕?又融合了科学社会主义现代性的先进文化,是推动多样性文化源头?;さ闹饕?。特别是在推动地域文化的现代化发展过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反哺作用尤为明显。因此,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推动地域文化的现代化发展,从现实生活中提炼地域文化里特有的人文精神,通过文化内容的创作带动文化载体的传承。
除了进行文化内容的反哺,还要注重推动文化载体的发展。很多原生文化载体的?;ば钥⑾钅课薹ㄔ诙唐谀谙允境龆允谐〉奈?。因此,地方政府和文化管理部门要从机构建设、人员编制、创作经费、交流平台、市场渠道等多个角度进行制度和资金的支持。此外,还应抓住脱贫攻坚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机遇,通过文化扶贫和城镇文化建设加强对原生文化载体的扶持力度,给予原生文化载体发挥作用的平台和渠道,彻底盘活源头资源,最终实现原生文化资源的循环发展。
以文化融合促进有机衔接。中华传统文化的形成是多样性文化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中华文明之所以成为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延存至今的“活文明”,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处理好了“一致性”与“多样性”的关系。即便是在文化交流尚不便利的汉唐,中华文明体系就通过和亲、丝绸之路贸易等方式实现了多样性文化的融合,创造了中华文明历史的一座高峰。当构成文明的文化结构中存在非同源亚文化时,就特别要注重文化融合,强化内部衔接。
文化的融合,并不是要以特定的文化取代各民族文化,而是要通过更为广泛的文化传播和文化交流,增强不同民族之间的相互理解,阻止文化断层线的延长。在民族文化融合过程中,要通过建立文化交流联系机制,推动少数民族文化的内容建设和载体发展,增强各族群众对民族文化的直观感受,为维护民族团结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
以文化创新实现包容发展。文化创新是中华文化存在和发展的动力。纵观中华文明的历史,疆界的范围变更、民族的融合演进、朝代的交换更替,都显现出文化创新的推动力。建议从文化创新的整合作用入手,充分梳理不同地区的文化特点,一方面,创新文化的传播方式,推动传统文化内容的网络化,探索进行传统文化载体的虚拟现实处理,提高文艺作品的表现力;另一方面,鼓励各地对优秀传统文化因素进行本地化改造,结合地域特征进行有针对性的文艺作品创作,增强文艺作品的感召力。
文化创新是全民族生活方式的创新。为此,应当通过文化交流形成更具包容性的生活方式,进而促进对当代中华文化的高度认同。
(作者:杨林,单位:中央社会主义学院)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反哺 融合 创新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