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寻医·问药>医讯同期声医讯同期声
结核防治 依然任重道远

3月24日,北京胸科医院,唐神结教授(左)在义诊。
编者按:3月24日是第22个“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今年我国的宣传主题是“社会共同努力,消除结核危害”。虽然结核病已经不再如鲁迅、林徽因等人生活的年代那么可怕,但仍然是目前全球最为严峻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对此,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唐神结教授指出——
结核防治依然任重道远
3月24日上午9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的门诊大厅,人头攒动。
这一天,是世界防治结核病日,这里正在举行大型义诊活动。门诊大厅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有列队出诊的义诊医生,有愁眉不展地带着病历和检查单候诊的患者,有身着橘黄色马甲忙于分发结核病防治材料的志愿者,还有带着防护口罩武装起来的媒体记者。
这些人的繁忙,在提醒我们——曾经让人谈“核”色变的结核病并未远去。
我国结核病患者数量位居世界第三位
41岁的李涛(化名)来自安徽,在北京的一家建筑工地上务工。
一个月前,李涛开始出现持续的咳嗽和咳痰现象,自行在药店购买了多种治咳嗽的药物服用,均未见效。直至一周前,社区医院的医生告知他可能患上了肺结核。
“结核病不是已经被消灭了吗?”这是获悉自己可能患肺结核之后,李涛的第一反应。但随后他在北京胸科医院的进一步检查,确诊了之前社区医生的判断。
“很多人都以为结核病已经被消灭了,这其实是一种不容忽视的认识误区。”每次在临床遇上如李涛一样的患者,北京胸科医院结核病多学科诊疗中心主任唐神结教授就会向他们特别强调。
事实的确如此。根据世界卫生组织2016年公布的数据,我国居民结核病的发病率为63/100000,这一数据和2015年相比,几无差异。但和5年前相比,则呈现出稳步、缓慢下降的趋势。
“虽然发病率缓慢下降,但我国每年仍有90多万例新发结核病患者,位居世界第三位。这其中还有新发耐多药患者7万多例,这怎么能代表结核病已经被彻底消灭了呢?”作为一名致力于结核病防治30余年的临床医生,每每看到公众对结核病的错误认识和防治掉以轻心,唐神结都急在心里。
据唐神结介绍,作为一种由于感染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结核病曾经在人类历史上和天花、鼠疫、霍乱等烈性传染病一样广泛流行。人们熟知的林徽因、鲁迅等人,也都死于结核病。
“自20世纪四五十年代抗结核药物被相继发现之后,人类曾一度战胜了这种曾被称为‘白色瘟疫’的疾病,但上世纪90年代耐药结核病的出现,似乎又把我们带回了结核病‘防无办法、治无措施’的困境。”唐神结告诉记者,结核病的死灰复燃,尤其是耐多药结核病甚至广泛耐药结核病的出现,使得一些悲观主义者说这种疾病有可能成为“不治之症”。
事实当然也没有这么悲观。目前,绝大多数的结核患者其实都可以通过规范治疗获得痊愈。
“但患者痊愈的前提是一定要配合、遵循治疗原则。比如,初治肺结核病患者的规范治疗时间是6个月,患者在服用抗结核药物2~3周后,大部分结核菌被杀灭,临床症状缓解或消失,但是仍然有少部分结核菌存活,这个时候患者千万不能自作主张停药,相反地应该严格按照医嘱服药及复查。不然,这种患者很有可能转成耐药结核病患者,治疗结果会大打折扣?!碧粕窠峤淌谔乇鹛嵝选?/p>
基因科技已经被应用于结核病的临床诊断
虽然结核病并不能被算作“不治之症”,但耐药结核病的出现,的确给患者和医生带来了诸多困扰。
因为北京胸科医院承担着国家结核病防治的临床中心,在这里经常收治全国各地医院转诊过来的疑难重型结核病患者。有些患者在确诊之后,治疗了一两年都不见好转,转诊到北京胸科医院之后往往被确诊为耐药结核病患者。
对于耐药结核病,不只有患者苦恼,医生们也同样苦恼。
“虽然结核病属于国家免费治疗的病种,可也不难想象,一两年徒劳无功的治疗会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多大的负担?!币恢毙γ忻械厮祷暗奶粕窠峤淌?,在谈到疾病负担的时候,突然收敛了笑容,停顿了一下。
除了耐药结核病患者,还有一类患者也让唐神结和同行们苦恼,他们是难以被确诊的结核病患者。
确诊的困难,会导致疾病的危害增加。比如对于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不能及时确诊就不能及时干预,这可能直接导致患者的致残和致死率上升。因该病常见于儿童,治疗不及时还可能给患儿留下后遗症。
“有些患者的症状不典型,在其他医院诊治了一两月,做了多种检查,就是不能确诊,可此时患者可能已经花掉了几千甚至几万元。这对于贫困地区的居民来说,不是一个小数目?!彼档秸饫?,唐神结的语气再次变得严肃起来。
原来,我国的结核病疫情呈现出不均衡的分布特点。其中,西部地区的发病率明显高于中东部地区,农村的发病率又高于城市,农牧民和老年人口结核病疫情则相对更加严重。
“所以,我们必须不断去探索结核病更有针对性的诊断和治疗方法?!碧粕窠崆康鳌?/p>
令唐神结欣喜的是,目前,基因科技已经被应用到北京胸科医院结核病的临床诊断过程中,这使得复杂、难治型结核病的诊断率直接提高了20%~30%。
“只有确诊才能实施早期规范化的治疗。提高确诊率,特别是提高复杂难治型结核病的确诊率,对保证治疗效果以及终止结核病的重要性显然不言而喻?!绷蕉扔锲纤嗥鹄吹奶粕窠?,在提高了1倍的诊断率面前,忽然又如同如获至宝的孩子一样开心。
这不仅对中国至关重要。对世界上的诸多不发达国家和地区,同样重要。
“因为,迄今为止,结核病在全球范围内仍是最严重的公共卫生威胁之一。而发达国家的结核病病例较少,他们没有足够的样本去进行更深入的研究。而那些不发达国家和地区,又往往没有能力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因而相比之下,中国在结核病防治领域的突破,就具备了在全世界推广的价值?!碧粕窠嵋馕渡畛さ叵蚣钦弑硎尽?/p>
我国研究成果被WHO引用制定行业指南
事实上,基因科技在结核病防治领域的应用,不只是提高了诊断率,其还进一步促进了患者治愈率的提高。
“比如,针对耐多药结核病患者和广泛耐药结核病患者,在通过基因技术诊断出其为耐药结核病患者之后,我们就可以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临床研究证明,采用新方案治疗之后,耐多药结核病患者的治愈率提高了20%~30%,广泛耐药结核病患者的治愈率则提高了30%以上?!碧粕窠嵝老驳叵蚣钦呔倮得?。
据记者了解,唐神结教授带领的团队两项临床研究成果“利奈唑胺治疗广泛耐药结核病的疗效、安全性、耐受性研究”和“氯法齐明治疗耐多药结核病随机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分别发表在国际著名杂志《欧洲呼吸杂志》和《临床感染病杂志》上。2016年,WHO发布的《WHO耐药结核病治疗指南(更新版)》中更新的部分内容,依据就来源于唐神结教授团队的上述研究结果。
这让唐神结很是骄傲。因为,WHO颁布的指南是医疗卫生领域的最高指南,学术研究成果被其所引用,说明了该成果在全球推广的意义。
但骄傲和欣喜之后,依然是结核病防治不容小视的现实。
“很多人以为结核病已经被消灭了,或者以为结核病的传染性和危害性不值一提,这都是认知误区?;褂胁簧偃艘晕岷瞬∷淙痪哂写拘裕静换嶂氯瞬屑埠退劳?,这也是认知误区,结核性脑膜炎就是致死和致残率很高的病种。在一些国家和地区,超级耐药型结核病患者,往往1-2个月就可能导致死亡?!泵棵刻傅秸庑┏<娜现笄?,唐神结就感到忧心。
不过,他也特别提醒大家,虽然结核病防治状况不容忽视,但也无需人心惶惶。毕竟,只有1/10的结核菌感染者最终会患上结核病,而绝大多数的结核病患者又都是可以治愈的。
“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的抵抗力足够强大,即使感染了结核菌,也不会发病。所以,防治结核病,还需要每个人从增强自身免疫力做起。”最后,唐神结笑言。
编辑:赵彦
关键词:结核防治 世界防治结核病日 基因科技 临床诊治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