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集·言论集·言论
刘道玉:学术研究可以慢下来
当我提出这个命题时,似乎是不合时宜的,因为在新的技术革命时代,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人们都是以追求高速度、高效率和快节奏为时尚。我之所以提出这个问题,是从国际慢城联盟的宗旨得到的启示。自信息革命以来,随着经济和文化的全球化,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这不仅没有给人们带来美好的生活,反而使城市人口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不断攀升。于是,1999年10月在意大利奥尔维耶托市诞生了国际慢城联盟,它的宗旨是“以人为本,实现人居终极理想”。慢城联盟如今方兴未艾,已有24个国家的135个城市加入,似有席卷全球之势。应该说慢城诞生绝非偶然,是对一切求快的反叛,这也应验了物极必反的规律。如果说人们生活和公共社会节奏要慢下来,那么鉴于学术研究的特殊性,学术研究更需要慢下来,唯有在“冷环境”中,才能穷究宇宙的终极真理。
学与术之别
什么是学术?学术一词,含义甚广,早在司马迁的《史记》中就有多处提及。如果专指学问和学识的话,南朝梁何逊在《赠族人秣陵兄弟》诗中有:“小子无学术,丁宁困负薪。”南宋苏轼在《十八阿罗汉颂》中也有诗句:“梵相奇古,学术渊博”。通常,人们都是把学术当作一个词汇来理解和使用,权威的《现代汉语词典》的诠释是:“有系统的、较专门的学问。如学术界、学术思想、学术团体、钻研学术”,等等。
其实,学术一词是由学与术二字组成的,它们分别指称两种与学识有关的不同概念。梁启超是清末思想启蒙的代表人物,他于1911年在《学与术》一文中,第一次对它们作出了明确的界定,他写道:“学也者,观察事物而发明真理者也;术也者,取发明真理而致诸用者也。”“学者术之体,术者学之用?!敝爰已细匆踩衔骸案茄в胧跻?,学者考自然之理,立必然之例;术者据已知之理求可成之功。学主知,术主行。”两位学术大师对学术的释义是完全一致的,仅就学而言,与牛津高级辞典的注释也是一致的,它的释义是:“学术是与学校、学院有关的,学者式的、非技术或实用的,仅仅注重理论?!?/p>
以知识为基础的科学是分类的,现代通常把科学分为三类,即基础科学、应用科学和开发技术。既然科学是分类的,那么承??蒲а芯康牟棵乓灿Ω檬怯蟹止さ?,一般地说,科学院和少数研究型大学是承?;】蒲а芯?,工业技术部门是从事应用技术研究,而技术学院和企业则是从事技术开发研究的。这一模式,基本上得到国际共识。以德国为例,该国有两个最大的学术团体,一是马克斯·普朗克学会,下属70个研究所,它们更重视基础研究;二是夫郎禾费协会,下属38个研究所,主要从事应用科学研究。它们的区别是什么呢?对此,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学会主席彼得·格鲁斯给出了科学简明的回答,他说前者是创造作为研究的知识平台,而后者是在现有知识平台上进行研究。简单地说,基础科学研究是回答:这是什么?这是为什么?而应用技术研究是回答:这有什么用?这有什么效益?
但是,纵观我国科学研究的情况,各部门的分工并没有这样的清晰,以至于各大学相互错位。例如,某些研究型的大学,却提出要上经济主战场,花费极大精力从事应用技术研究,结果“捡了芝麻,却丢了西瓜”。然而,另一些非重点大学,出于虚荣心的需要,拼命地向研究型大学里挤,自不量力的拼凑博士点,搞基础科学研究,结果劳而不获。我国基础科学研究落后,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其主要原因是实用主义在科学研究中占据了主导地位,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基础研究的重要性,以便赶上发达国家的学术水平。
浮夸是学术研究之大忌
20世纪90年代初,是我国经济发展史上一个拐点,其标志就是追求GDP的指标。在高等教育领域,大学合并,学院更名,专科学院升格,大跃进式的扩招,一浪高过一浪,一直持续了近20年。大学中的科学研究,无论是论文或是专利,求多不求新,求量不求质,抄袭、剽窃屡禁不绝,身陷其中的既有校长、院长,也有院士、博士生导师,严重地玷污了大学这片圣洁的领地。一个好的学风,需要几代人培育,而一旦学风遭到破坏,又将殃及几代人。
中国是世界人口第一大国,但是这个第一并说明不了什么问题,最根本的是人均占比。例如,中国科技研发人员8114万人,雄居世界第一;科技论文连续6年世界第二,专利申请数量连续5年世界第一。其实,这些第一并不能证明一个国家科学真实的水平,更反映不出一个国家的创新能力。一个鲜明的对比是日本,人口尚不到中国的十分之一,迄今却已有22人获得了诺贝尔奖,涵盖物理、化学、医学和文学多个领域,而尤为突出的是最近14年中,几乎每年都有一人获奖,就获奖的速率已经超过美国。中国就相形见绌了,在科学领域仅仅只有一项生理或医学奖。
就发明专利而言,虽然中国发明专利连续5年雄居世界第一,但是含金量究竟有多高?发明专利包括新产品、新方法,对产品的形状、包装以及外观设计等,而我们在后者上居然占了60%以上。中国的一些大公司每年申请专利多达数万件,这是商人们?;ぷ约豪娴淖魑悴簧嫌惺裁词抵市缘拇葱?。据介绍,美国许多企业的主要盈利来自知识产权,产权交易每件是37万美元,而中国产权交易的收入可以忽略不计,这就是我国专利的硬伤。
在文学创作中,也一味地追求短、平、快,一部电影三天杀青,一周写出几十万字的“大部头”,有些剧团一个月就抛出一部“鸿篇巨制”。我国电影年产量为六七百部,电视剧年产量为两万多集,每年出版长篇小说四五千部,但销量如何呢?有不少作品,还没有进入市场,转身就进了仓库。莫言是我国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他的获奖作品《蛙》也仅仅印刷了20万册,这与那些世界名著动辄发行几千万甚至上亿册相比,简直是小巫见大巫。
去年6月,在上海召开了电影票房论坛,有人提出中国电影票房即将超过美国。对此,两次获得奥斯卡最佳导演奖的李安是最有发言权的,他认为:“中国电影工业刚刚起步,慢慢来。我希望它是开始,而不是高峰,不要让年轻人浮躁,电影工业不是一蹴而就的?!?/p>
我们必须冷静地看到,在我国学术研究、文学创作、专利申请、出版行业、电影制作等领域,不同程度存在浮夸现象,其恶果就是粗制滥造。老子在《道德经》中有言:“轻则失根,躁则失君。”这就说明,轻浮和狂躁是学术研究的大敌,学术研究只能在冷环境中求索,应当治一治“虚火”太旺的病症。我们应当看到,热环境或群众运动式的研究,只能导致浮夸和粗制滥造。学术研究要慢下来,首先是我们科学家、作家、发明家和出版人的心态要静下来,倡导板凳一坐十年冷和十年磨一剑的精神,唯有如此,才能诞生传世经典。
学术奇迹需要漫长等待
纵观人类科学发现和发明的历史,一切重大的学术奇迹,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什么是学术奇迹?我认为,能够称得上奇迹的,应当包括:科学领域的诺贝尔奖,各一级学科世界大奖,创立颠覆传统理论的科学学派,旷古绝伦的重大发现和发明,传承百年甚至千年的学术经典著作等。显而易见,这些成就的取得,绝非毕其功于一役而为,需要百折不回的持久求索。
就拿诺贝尔奖来说,据统计,在114年中,共有889人获得这一殊荣,其中美国人占了四成。在这些获奖的成果中,除了极少数是偶然幸运者以外,绝大多数都是皓首穷经的结果。例如,美国物理学家雷蒙德·戴维斯,对宇宙中微子的研究长达40年,于2002年才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200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获得者,又是3位美国人,他们的研究耗时10年,而且经过30年的考验;2004年诺贝尔化学奖的获得者是两位以色列化学家,他们的研究经历了长达35年漫长过程。又如,英国剑桥大学生理学教授罗伯特·爱德华兹被称为“试管婴儿”之父,他用20年的时间,经过反复试验,终于培养出了首个试管婴儿路易斯·布朗,但他于85岁才获得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滞后了32年。
最近,媒体报道了世界耗时最长的5个科学实验,其中之一是沥青滴漏实验,这是由澳大利亚物理学家托马斯·帕内尔等人进行的。他们耗时85年,观察到看似固体的沥青也能够流动。每6到20年会有一滴沥青滴落,迄今只滴出了8滴,其间只发表了一篇论文。此项实验的意义在于,物质的固态和液态是相对的,也是可以转化的,问题是要找到他们的临界点。这项研究获得了2005年搞笑诺贝尔物理学奖,它的意义不在于科学贡献,而在于对历史文化的影响。实验者们还计算出了沥青的黏度,它是水的黏度的2300亿倍,这个比值真堪为是天文级别的数字,仅此一点,就可以流芳百世。
在文学创作方面,也能体现“慢工出细活”的规律,急功近利只能出劣质品。例如,曹雪芹的《红楼梦》写作十年,审阅十载,增删5次;司马迁写《史记》15年;李时珍撰写《本草纲目》27年;徐霞客写作《徐霞客游记》历时34年;托尔斯泰创作《战争与和平》历时37年;歌德毕其一生之精力,用60年创作了鸿篇巨制《浮士德》,等等。这类例子是不胜枚举的,与当今中国的文学界某些急就章的作品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应当引起人们深刻的反省。
上述的事例都充分证明,学术研究贵在创造,而创造是从无到有的过程,是做出第一的、率先的和旷古绝伦的学术成果。因此学术奇迹只青睐有心人,他们应当是那些清心寡欲和安贫乐道的学人,只有持之以恒,耐得住寂寞,学术奇迹才会光顾你。如果有谁不愿意付出,那他就休想有收获;如果没有踽踽独行的毅力,也休想有品尝学术奇迹的人生况味!
(作者:刘道玉,系武汉大学原校长)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刘道玉 学术研究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