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画·现场>讯息讯息
平等的幻象:安迪·沃霍尔与《十位莉兹》

安迪·沃霍尔 十位莉兹 版画复制 1963年
正在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美术馆展出的“流行之前:安迪·沃霍尔早期作品展”展出了超过300件美国艺术家安迪·沃霍尔的早期作品,作品借展自匹兹堡安迪·沃霍尔博物馆,包括他的绘画手稿、摄影作品、广告插画、书籍等。其中大部分展品为首次展出,回顾了沃霍尔自20世纪50至70年代的25年职业生涯,这是对他早期创作经历最全面的一次回顾展。
其中,重要展品为沃霍尔的早期获奖商业插画和他1962年在纽约斯泰勃画廊举办的首次个展中展出的艺术作品。展品包括玛丽莲·梦露肖像版画、《100个汤罐》、《100个可乐瓶》以及《100张美元钞票》等,这也是他的第一个波普艺术展。
安迪·沃霍尔1928年出生于匹兹堡,代表作包括《金宝汤罐头》绘画系列、玛丽莲·梦露肖像画等。主要探索美国20世纪50至60年代的名人和广告文化。除了绘画,安迪·沃霍尔的创作还涉及摄影、雕塑、电影和音乐等多个艺术领域,被认为是波普艺术的开创者之一。本次早期作品回顾展将展至5月28日。
20世纪60年代安迪·沃霍尔创作了一系列名人主题的作品,玛丽莲·梦露、伊丽莎白·泰勒、埃尔维斯·普雷斯利等诸多美国市民文化中的热门人物。而这些人物的出现与当时消费社会的流行趋势息息相关,造星运动扶摇而上,商品流水线生产渐渐普及大众,人们面对的是一个极度机器化的时代,沃霍尔十分敏感地关注到了这个现象,他的敏锐促使他创作了作品《十位莉兹》。
作品中的莉兹(伊丽莎白·泰勒)形象源自电影《巴特菲尔德八号》中的宣传照,她扮演的是一位应召女郎格洛丽亚的角色。显然,沃霍尔想展现的身份是莉兹本人而非电影中的人物形象,而且是作为电影明星的莉兹。他与莉兹是好友,他们不仅留下了许多合影,在沃霍尔书中她也常常被提及。他在自己的书中提到:“所有的可乐味道都一样。伊丽莎白·泰勒知道,美国总统知道,流浪汉知道,你也知道?!?/p>
这段文字中提到了莉兹,但重点在于沃霍尔所说的平等,即我们所有人都知道,所有的可乐都是一样的,我们都能拥有它。同样大众通过莉兹的电影,或是沃霍尔的作品,也都能拥有这位作为电影明星的莉兹。
《十位莉兹》所选择的创作方法是截取摄影图片进行版画复制,模仿工业社会批量流水生产的创造行为。当然,沃霍尔以莉兹为蓝本的作品绝非仅此一个,他以这张图片作为生发点选用不同媒介进行了多种实验。沃霍尔曾经回忆道,当他在创作这些作品时,莉兹正被严重的肺炎所困扰,以至于当时她逢人就说自己快要死掉了。而也正是因为在拍摄《巴特菲尔德八号》时肺部感染严重,有一说法就是第33届奥斯卡唯恐莉兹因此去世而为她颁发了最佳女主角一奖。所以当时沃霍尔所创作的就是这么一位在死亡线上摇摆的女星形象。那么名人系列的背后,沃霍尔想要表达的是什么?
《巴特菲尔德八号》对于时代的背景叙述得不够明确,当我们回想起另一部同时期安东尼·奥尼指导的经典电影《红色沙漠》,就不乏想象到当时工业革命带来的那种抑制人性的荒凉景观。抑制的手段来自于机械,沃霍尔则用不断印刷复制将这种机械化、流水线的操作感带入观者眼中。这与西方传统绘画中的“天才”概念截然不同,自文艺复兴时期起,我们便热衷于为艺术家套上“天才”的光环。但沃霍尔并非如此,在他看来,艺术家不再是独特的天才精英,而变身为文化工业的生产者,他们也同样为艺术不断复制生产作品,如同画中的明星一样,他们都被商业符号所取代,个人价值被不断消解。
当然有人会怀疑,沃霍尔的这些创作,看上去是促使这些明星更加出名,或者说更加艺术,为何会说他们的个人价值被消解?当明星介入艺术之时,我们一般会思考,这种行为使明星艺术化,也使艺术明星化。一方面明星借助沃霍尔在艺术界的名气而让自己更加出名,沃霍尔也选择名人创作来使自己受益,实现自己所希望的明星的符号化、概念化??晌只舳靶牟?,如果将《十位莉兹》与沃霍尔的汤罐头、可乐联系起来思考,我们甚至可以说,沃霍尔所希望的不是由此去助长明星的名声,相反,他希望的是去平均这种名声,它们与可口可乐、汤罐头并无二致,它们同样代表了美国上世纪60年代的文化,也同样是被大众所消费的主题。不仅如此,沃霍尔以固定的重复形式削弱了由艺术家之手施加于作品的痕迹,或许一张莉兹表现的是作为电影明星的不朽,但我想十张莉兹着眼表现的是上世纪60年代所独有的机械与冷漠的大众流行现象,重复使得图像上的个人特征逐渐被隐藏、被覆盖,也使得绘画不再是与流行文化划清界限的媒介了,我们关注的不再是图像是如何美丽动人,也不是这种流行文化是如何风靡一时。
我们关注的是这个时代背景所生成的一种图像,以及这种特有的语言习惯。就如同沃霍尔自己所说,可复制的商品是在工业时代对自由与平等的最好馈赠。图像所想表现的是那个时代的一种直觉感受,对观者来说,图像上的莉兹是现代社会每个人的真实写照,如同一面镜子,人们从中看到自己,看到自己生活的社会。而这个社会就像《楚门的世界》一般,好莱坞幻象蒙蔽了现实观众的双眼,分不清真实与虚幻,人们用最廉价的印刷方式平等且自由地获得了虚构的人物,却沉溺于时代的媒体操控,与鲜活的人生渐行渐远。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安迪·沃霍尔 《十位莉兹》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