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收藏鉴宝头条收藏鉴宝头条
“大英博物馆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一场“全球化”展览
“大英博物馆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所展现的主题,是人类的“全球化”历史。这是笔者看过这一世界顶级展览后的感受。
最近一个月来,很多收藏界人士,都在关注着“大英博物馆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展览,很多平时并不涉足“收藏”活动的人,也被这个展览所吸引,它已经跨出“收藏圈”,转变成为一则大众文化新闻。
▲亚述浮雕板
▲丢勒木刻版画《犀?!?/span>
▲佘盆梅海特内棺
“以物述史”并不新鲜,但大英博物馆从其馆藏800多万件藏品中精选出100件(组)展品,不仅展品的品质绝对值得期待,而且策展人用什么眼光来如何挑选,更是足以令国际博物馆界同行们瞩目。
“大英博物馆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是大英博物馆的拳头产品:它缘起于2010年大英博物馆与英国BBC广播公司的合作项目——用100件馆藏文物讲述世界历史。广播节目很快在英国火了起来,创下1100万人同时收听的纪录。此后,大英博物馆又出版了《大英博物馆世界简史》)一书,此书在出版市场上也大火,目前已经出版了中文版。
在图书基础上,大英博物馆又对此项目进行深度开发,对文物进行调整,推出了同名的展览项目,在世界范围内进行巡展。这一展览已经在日本、阿联酋、澳大利亚等国家和中国台湾地区的多家博物馆展出,成为近年来国际博物馆界的热门话题。
生活文物里的“全球化”
“大英博物馆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展览序言部分仅有一件展品:一套属于古埃及女贵族佘盆梅海特的木棺。
展品说明说,显然这个制作于公元前600年的木棺初看起来和人们常见的古埃及木棺并无二致,但是经过分析研究人们发现,它的全部材料都来自埃及以外的地区:木料来自于黎巴嫩,黄金来自努比亚,青金石来自阿富汗,沥青来自两河流域。
之所以选这个普通的木棺作为整个展览的第一件展品,“它试图向观众表达,在早期文明时代,世界范围内的交流合作已经成为普遍现象。”“大英博物馆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英方策展人贝琳达·克里勒说。
中方策展人闫志对此也深有感触,这次策展与他此前参与的一些项目最大的不同在于,“大英博物馆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与我们熟知的世界史叙事模式不同,并非展现不同文明之间的差异,或者文明自身的独特性,而是通过两条线索突出其共性以及文明之间相互交融、彼此影响的事实。
“中英两大世界级博物馆的牵手,展览以崭新的立意,使观众可以领略文物所揭示的世界文明之间的密切联系,体会不同文明对话和相互尊重的重要,感知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融合与影响。不同文明之间的平等、交流与互补这一事实,将为实现全球的和谐与繁荣贡献智慧和力量。习近平主席所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其深远的现实意义就在这里?!惫也┪锕莨莩ぢ勒律暝诳皇缴纤?。
一件名为“仿冒足球衣”的展品完美地佑证了这一判断。这件2010年的球衣来自切尔西足球俱乐部,它是一家伦敦俱乐部,由俄国人所有,由韩国三星集团赞助,球衣上印的是迪迪?!さ侣薨偷拿?,他是一名在法国长大的科特迪瓦球员。这件仿冒的球衣在印度尼西亚生产、在秘鲁售卖?!白魑澜缱钍芑队脑硕?,足球能够创造出人意料的国际关系?!北戳沾铩た死锢账担骸罢饧蛞铝恿苏飧龅厍蛏霞负跛写舐?,表明遍及世界的足球运动已成为当今真正的全球现象。”
这件“仿冒足球衣”除了令现场观众感到颇为好奇外,也体现了英方策展人办展的新奇巧思。
从古埃及法老王的木棺,到今天的“仿冒足球衣”,“大英博物馆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展览在告诉我们一个事实:人类文明一直在互相交流,从来不是一个孤独的存在,人类的全球化从文明之初一直延续到如今。
宗教文物里的“全球化”
“大英博物馆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展览中,有一件来自公元2至3世纪的阿拉伯铭文青铜手,展现了伊斯兰教到来之前也门地区独特的宗教信仰。
这件文物的介绍文字上说:青铜手上的铭文记录了一位神祇的名字,他在公元100—300年间受到也门山城居民的崇拜。铭文还告诉我们,这座山城叫作“里阳”,神叫作“塔拉布·里阳”,意即“里阳的强者”。他被视为里阳百姓的保护神,一位信徒将这件青铜手当作祭品奉献给他。
在这件器物制作时代,数百个形形色色的神祇在阿拉伯半岛受到崇拜。之后,琐罗亚斯德教、基督教先后到来;最终,伊斯兰教永久改变了中东地区的宗教版图。青铜手也极具个性化:折断的小拇指和罕见的勺形指甲,似乎暗示这只手是根据真人的手浇铸而成。青铜手所献祭的宗教已经消失,但这一文化遗存仍能帮助我们追寻那消失的信仰。
不仅宗教器物记录了宗教历史的演变,宗教故事也同样记录了不同宗教之间的交流和互通。现在一提到人类早期的“大洪水”故事,人们一般第一反应就是《圣经》中的诺亚方舟故事,但在“大英博物馆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展览中,有一块来自中东地区的泥板,上面用楔形文字书写了人类最早的史诗《吉尔伽美什》的部分篇章,其中记录了公元前7世纪的“大洪水”,其内容与《圣经》中诺亚方舟的故事极为相近,仅有人物名称的不同,而时代则比《圣经》早了400年左右。
中国的《山海经》也有“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的内容,古巴比伦、印第安地区、玛雅地区、古墨西哥文明中,都有“大洪水”的记录。也许,这些人类最早的记忆都与这些文明产生于大江大河流域有关吧。
军事文物里的“全球化”
战争也是人类童年时期的一种重要的交流形式。
“大英博物馆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展览中,有一块精美的浮雕版,反映的是一个强大的亚述帝国,在公元前700年左右的辛纳赫里布国王统治时期,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国家,征服了埃及的古实王国。战争的胜利者奉行文化上的拿来主义政策,吸收了许多埃及传统,包括建筑、宗教和丧葬习俗。公元前644年的塔拉哈卡“沙伯提”雕像,表现了这一主题。
在古代的欧洲,战争也是以人类交流的重要形式而存在着。查理曼大帝在西罗马帝国崩溃后第一次统一了大部分欧洲,并引领了一场匹敌古罗马文明的文化复兴。在欧洲其他地区,凭借土地和白银,斯堪的纳维亚的维京人变得富有。维京人既是作为广为人知的入侵者,也是干练的商人,他们逐步建立起西起北美、东到撒马尔罕的贸易网络。他们以自己的勇敢和善战,努力地将世界联结在一起。
以军事征服为主要形式的交流,在工业革命前后达到高潮。16世纪,欧洲的科学家和探险家成功地完成了人类历史上首次环球旅行,并永久改变太平洋地区的生活方式?!按笥⒉┪锕?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展览中展出的环球纪念章,就是纪念英国德雷克船长继麦哲伦之后进行的第二次环球航行的。对于夏威夷等海岛的居民来说,欧洲人是数百年来登陆的首批陌生人。
彼此陌生的文化不期而遇,既有成果,也有冲突?!按笥⒉┪锕?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展览中,有反映贝宁(现在的尼日利亚)奥巴(贝宁的国王和精神领袖)和他的臣民与葡萄牙人进行贸易的雕版;有太平洋海岛原住民的宗教信仰的服饰。
在这个世界历史的转折时期,此前毫无联系的区域文化被紧密联结在一起,真正意义上的全球时代开始了。
商业文物里的“全球化”
“一件微小的石质印章使得一个消失的文明重见天日,非洲海岸上被随意丢弃的陶瓷碎片可以展现早期商人横穿印度洋的惊人航程。所有的文物聚集在一起,共同讲述了一部涵盖各大洲、纵横百万年的全球故事。”在展览的新闻发布会上,大英博物馆馆长哈特维希·费舍尔用几句话为记者描述了人类的商业史。
他说的“一件微小的石质印章”指的是展览中的一枚长宽高都不足3厘米的“印度文明印章”。这枚石质印章制作于公元前2500年到前2000年之间,来自古印度文明,一个曾繁盛于今巴基斯坦和北印度地区的印度河谷的古老文化。这枚印章刻有奶牛图案,用滑石雕刻而成,曾在软泥上压印使用,上面雕刻的标记尚未被破译??脊叛Ъ以谟《纫胖分忻挥蟹⑾稚莼木铀蛎碛睿踔亮淦鞫己苌俜⑾?,表明该文化尚未出现明显的等级分化,社会相对比较平和。这一文化的鼎盛时期以印度河冲积平原为中心,覆盖范围超过50万平方公里,可能由于气候变化、洪水和地震的原因,古印度文明约于公元前1900年衰亡。之后,这一辉煌的文明被遗忘了3500多年。这种小型石质印章发现于19世纪90年代,是发现印度文明的一个关键证据。
他说的“非洲海岸上被随意丢弃的陶瓷碎片”指的是发现于非洲东海岸坦桑尼亚的陶瓷碎片,这些陶瓷碎片来自于中国,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典型器物。而陆上丝绸之路也在人类文明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公元800年左右,中东和亚洲的大部分地区被两个超级大国控制,分别是中国的唐朝和伊拉克的伊斯兰阿拔斯王朝。他们支配着连接东西方的丝绸之路上的巨额贸易;依靠商人和骆驼组成的商队,香料和丝绸等奢侈品得以在丝路上流通?!按笥⒉┪锕?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展览上展出的一件公元4世纪制作的霍克森胡椒瓶,其珍贵的材质和奢华的装饰,表明香料在中世纪西方有着怎样的价值。
热爱艺术的朋友也可以在“大英博物馆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展览中找到兴奋点,一幅丢勒的木刻版画《犀?!肺簧僖帐醢谜咦ぷ?。丢勒生活的时代,犀牛对于欧洲人来说,只存在于传说中,连丢勒本人也没有见过真正的犀牛。也许是题材的珍贵,在制作时,他还将自己的名字缩写刻在了上面。
丢勒的创作,反映了一头犀牛在1515年被从亚洲运到欧洲引起的轰动。从十六世纪初叶,欧洲人就在印度开展殖民活动。1514年,葡萄牙殖民者阿尔布克尔克去向古吉拉特苏丹请求一座印度岛屿的使用权时,给苏丹带去了许多奢华的礼物以博取好感。为表示礼尚往来,苏丹也有礼物回赠,犀牛便是其中之一。
葡萄牙国王深知要想实现自己的帝国梦,必定离不开天主教会的支持。因此,葡萄牙国王决定把这头珍贵的犀牛作为礼物献给教皇。但这头庞然大物结局惨淡,可怜的它根本没能踏上意大利的土地。运载它的船途中失事,它也永远地沉入了海底。但有关它的故事一直流传着,丢勒的这幅画也成了欧洲许多代人心中犀牛的第一形象。
中国文物里的“全球化”
100件展品中,最受中国观众关注的,要数那些与中国有关的文物:良渚文化玉琮是中国古代的重要礼器;西周早期的康侯簋刻有铭文,是证明海内康氏以封国得姓的重要实物资料;春秋晚期的镈是当时祭祀仪式的重要乐器;东汉青瓷六博俑栩栩如生,表现了流行在春秋至秦汉时期的古代掷采行棋角胜的博戏;唐代刘庭训墓的三彩文官俑让人们一窥唐代官僚系统与墓葬机制的复杂性;元代的青花瓷盘和龙首双耳瓶让观众一睹青花绘画艺术的顶峰之作。
第100件文物是一件最不像文物的文物:2010年“出生于”中国深圳的一只太阳能灯具与充电器。
在新闻发布会上,大英博物馆馆长哈特维?!し焉岫匾馕庾畈幌裎奈锏奈奈镎赫饧蛊肪哂蟹浅7岣坏囊庖澹牖肪?、能源、教育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息息相关。虽然太阳能板既小巧又造价低廉,它可以让几千公里之外一个没有通电的非洲部落孩子读上书,可以改变他们的人生。
细心的参观者也许会发现,“大英博物馆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并不是只有100件展品,而是共有101件展品:每到一地巡展,都由当地合作博物馆为这部世界史增添一件能够代表社会当下进程的物品,作为第101件展品为展览收尾,引起世人对于过去、现在和将来的进一步思考?!暗闭飧稣估雷吖?00个博物馆的时候,所有的第101件展品集中在一起,一定会是一个很有趣的展览?!贝笥⒉┪锕莨莩す匚!し焉岫谡估赖男挛欧⒉蓟嵘纤?。
中国国家博物馆提供的第101件展品是“宣布中国重返世贸组织的木槌与签字笔”,这一组展品记录着中国迈着自信的脚步走向国际舞台的重要时间节点。“它显示了当代中国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努力,及始终对世界敞开中国大门,为全球经济稳定、增长做出贡献的意愿?!惫也┪锕莨莩ぢ勒律杲樯?。文/记者 杨春
(本文作者感谢大英博物馆和中国国家博物馆提供参展文物的文字介绍)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全球化 大英博物馆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