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资讯资讯
屋檐上的春秋:瓦当当面的图文是传统艺术中的奇葩
目前已有的考古资料显示,陕西扶风召陈西周中期宫殿遗址和岐山礼村西周建筑遗址中有少量素面半瓦当出土,这是目前所知最早使用瓦当的地方。稍后的秦、燕、齐三地都曾使用过素面半瓦当,且都具有粗犷质朴、不事雕琢,仅为务实的风格特点。春秋晚期至战国时群雄并起,图像和图案半圆瓦当开始在各地宫殿上广为应用,到了秦代两汉时,制瓦的规模、种类和艺术水准都达到了巅峰,东汉以后逐渐式微。学界普遍认为陶制瓦当的发明和使用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不仅可以?;の蓍艽访馐芊缬昵质?,瓦当当面的图案和文字是传统艺术中的一朵奇葩,实用与审美融为一体,与先秦两汉的青铜器、漆器、竹简木牍书法等一样,成为一个时代的经典艺术。

附图一 先秦 刻划弦纹半瓦当拓片
秦始皇一统天下前,秦、燕、齐三地使用的图像、图案半瓦当具有各自鲜明的区域特色,代表了当时制瓦艺术的最高成就,也是瓦当艺术的第一个繁荣期。西周中期秦地出土的半瓦当有少量刻划的重弦纹饰,我的藏品中有同代相类似的一件,仅在瓦当底边中心位置用竹刀类工具划出粗细不等的同心圆弧纹修饰当面,坚硬细密的陶土胎骨呈深灰色,拿在手上沉甸甸的,似在诉说它浑朴的质地(附图一)。

附图二 战国 燕 大饕餮纹半瓦当
战国燕宫的半瓦当到了20世纪初才慢慢在易水河边撩开它神秘的面纱,瓦当在燕下都宫殿遗址的土层中深埋了三千年,在雨水的冲刷下逐渐露出它的棱角。燕半瓦主要以抽象而夸张的饕餮图案为母题。饕餮纹饰使用繁缛的交错、叠压穿插的构图工艺,浓缩在半圆形的瓦当当面,图案凝重雄浑,具有浓郁而特殊的西周青铜器艺术中“狞厉美”的神韵。另有山形饕餮纹、卷云饕餮纹、山字纹、窗棂纹、双龙纹、独兽纹和珍贵异常的双凤纹等图案面世。体积最大的饕餮纹半瓦,底边长达30多厘米。大部分燕瓦都有夹砂制胎,以增加瓦当牢度的工艺特点(附图二、三)。

附图三 战国 燕 双鸟纹半瓦当拓片
出土在山东临淄齐国故城遗址的半瓦当,瓦当中心饰有两边对称的树木双兽纹,这是齐瓦当最基本的主题纹饰,略显抽象的树木纹贯穿在整个齐瓦当图案的历史长河里,千变万化不离其宗。常见的图案有树木双兽卷云纹、树木双兽乳钉纹、树木双兽双骑纹、树木双兽双鸟纹和树木双兽鸟猴纹等等,非常珍贵的不做对切直接使用的圆形瓦当也有少量出土。细腻而成青灰色的陶土胎骨,配以浓重的生活气息和灵巧精致的图像、图案,齐瓦当的整体风格显得清新亮丽(附图四、五)。

附图四 战国 齐 树木双马双鸟纹半瓦当
真正的圆形动物图像纹、图案纹瓦当多见出土于战国秦雍城及咸阳等地秦人遗址中。携带着草原游牧风气的秦人,将其强悍生动的生活气息和开阔无疆的想象倾注于圆形瓦当当面,描绘的单体、一个动物并逐渐演变成多种的各类动物,灵异的动物似乎是他们永恒的歌唱对象。动物不羁的野性和活力,表达方式上的抽象与具象,结构上的挪让、盘曲、伸张等,都在有限的圆形空间里排布成饱满而生趣勃发的画面,“汉承秦制”,日后到来的第二个繁花似锦的两汉时期的文字瓦当,和一并传承的雄强气息都胎息其中(附图六、七)。

附图五 战国 齐 未作对切的树木双骑饕餮纹拓片

附图六 战国 秦 长角鹿纹瓦当拓片

附图七 战国 秦 子母鹿纹瓦当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屋檐上 春秋 瓦当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