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企·民企>财·知道财·知道
在全球制造业重构中提升中国制造
当前,“中国制造2025”“德国工业4.0”等多个国家的制造业规划正稳步实施,推动着制造业转型升级。与此同时,贸易保护主义、贸易壁垒在世界多地出现了抬头趋势。在这些复杂的背景下,全球制造业格局将出现哪些新趋势?中国将在其中扮演怎样的角色?企业又该如何更好地应对不断变化的制造业格局?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7年会上,多位中外企业家就此进行了讨论。
中国中车集团公司总经理奚国华认为,全球制造业发展趋势正呈现出新“四化”特征,并逐步重构着全球制造业产业格局,“一是壁垒化。贸易投资?;ぶ饕逄?人才、商品、资本自由流动壁垒愈发明显。二是智能化。制造业传统竞争优势正在消失,‘互联网+制造业’深度融合,塑造经济发展的新动力。三是梯队化。高端制造业逐步向发达国家回流,低端制造业向发展中国家分流,全球制造业分工竞争的态势正在加剧。四是多极化。各经济体对全球价值链的依赖程度提高,全球价值链被发达国家垄断的局面正逐渐被打破,价值链重构步伐不断加快”。
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许立荣则从航运数据角度,证实了奚国华的部分观点,“制造业在全球空间布局逐步多元化,在发展中国家之间也出现了梯度转移现象。全球集装箱海运量已经可以证明这一点”。
随着制造业发展格局变迁,产业溢出效应更加显著,制造业与其他行业的融合不断加强。许立荣对航运业受到的影响感同身受:“制造业在全球布局调整将深刻影响着全球航运布局。随着消费市场回流、智能制造进一步发展以及全球消费者需求不断扩大和升级,制造业所需要的综合全球物流的配套要求越来越高。因此,航运与制造业之间的跨界融合将不断深化。”许立荣表示,航运与制造业将不断创造新双赢模式,形成融合、物流、制造、贸易、金融为一体的“制造+航运物流供应链”生态圈。
在此过程中,中国制造业该如何把握发展方向,掌握市场主动权?中国建材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宋志平认为,中国首先要从制造业大国迈向制造业强国。
“从出口额和规模来看,中国确实是制造大国。但是,从自主创新和自主品牌来看,我们还不是制造强国。‘中国制造2025’就是帮助我们提升自己的制造业品质。”宋志平还认为,中国企业要逐步“走出去”,更要注重和西方跨国企业的合作,共同发展,而不是“我来,你走”,“中国企业‘走出去’会进一步改变全球制造业格局。‘走出去’应该是合作的心态,而不是简单的竞争心态”。
作为世界知名制造企业,联合技术公司董事长、首席执行官贺国瑞对中国过去为全球制造业发展所作出的贡献印象深刻,并坚信中国在未来的全球制造业发展过程中将产生重要影响,“中国有技能娴熟的工作人员,也给全世界提供了庞大的市场。我们公司中国员工人数达到23000人,覆盖各个业务部门。他们不仅给我们提供制造支持,而且让我们更好地为客户提供服务,也让本地业务和本地客户更好地联系起来”。(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袁 勇)
编辑:刘小源
关键词:制造业 中国 全球



球迷风暴
毕业啦
斯里兰卡“螃蟹部长”的美食故事
格鲁吉亚新总理和内阁赢得议会信任投票
美商务部批准首批钢铁产品“232”关税豁免申请
联合国总部举行“国际瑜伽日”活动
中国美食节在特拉维夫举行
匈牙利国会通过“阻止索罗斯”法案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