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7全国两会专题报道>策划>追问陈凯先之问 追问陈凯先之问
一场关于价值观的讨论
——追问“陈凯先之问”引发的思考
《陈凯先之问》是个偶然。
记者熟识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凯先先生,在2016年3月3日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开幕当天,人民大会堂外,当媒体的“长枪短炮”聚焦明星委员时,他和科技界“大腕们”却乏人问津。这一现象引起了报社领导和记者的思考———谁才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英雄?我们该如何对待科学和科学家?社会的主流价值观是什么?
当记者采访陈凯先时,他埋藏心底的忧虑被触动,发出了“很少有哪一个社会像我们这样忽视科学家。这种情形值得警醒”的慨叹。
于是,有了《陈凯先之问》,有了这篇千余字小稿在过去一年内引发的持续热议。
《追问陈凯先之问》也是个偶然。
当记者与报社领导探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的报道策划,再次聊到追星热时,灵光一现地想到《陈凯先之问》不该仅仅是发问,还应有追问。
全国两会临近,报社领导经过多次研究最终决定,两会期间推出系列报道《追问陈凯先之问》,通过采访部分科学家,对《陈凯先之问》背后的价值观导向问题进行深度挖掘、深刻反思。
于是,从《伟大的偶像唤醒伟大的自己》开篇,到《我们的下一代科学家在哪儿?》结束,本报10余位年轻记者呕心沥血奉献了9期、10位科学家的鲜活生动且发人深省的报道。
偶然与必然———
从李约瑟难题到“陈凯先之问”
偶然之中,蕴含必然。
自然科学的使命,就是在纷繁的现象中,找到必然的链条。
如果说,一年前的《陈凯先之问》是因为在人们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出一声“喟叹”而引发众人关注的话,那么,一年后《追问陈凯先之问》系列报道,在冷峻的思考中再度引起社会的强烈共鸣,其中,定有必然的因子。
如果我们把目光放得更远一点,这种必然性就看得更为清楚。
1954年,英国科学技术史专家李约瑟在其巨著《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提出了一个疑问:中国科技的辉煌历史,为什么会在近代出现停滞?
这就是著名的“李约瑟难题”。
他认为,伟大的中国人民,不缺少创新基因。例证是,古代中国对世界贡献了指南针、火药、造纸术、活字印刷术四大发明。
对这个问题,李约瑟给出了答案:逐渐固化、封闭的制度限制了中国科学的深化、升级。
历史从正反两方面,给出了佐证。
近代以来,由于封建制度的腐朽和清朝统治者对科学技术的蔑视,导致中国的科技水平全面落后于西方。最终,在西方国家的坚船利炮逼迫下,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并被西方列强瓜分控制长达百年。
由于科技落后、现代工业基础十分薄弱,新中国成立前,大到飞机、大炮、汽车,小到水泥、铁钉、火柴,都需要进口。直到现在,很多老人们说到水泥、铁钉、火柴时依然称之为“洋灰”、“洋钉”、“洋火”。
马克思在150多年前就指出:“社会劳动生产力,首先是科学的力量?!钡诵∑皆谏鲜兰?0年代也作出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
新中国成立后,从第一辆解放牌汽车出厂、第一架喷气式飞机下线,到结晶牛胰岛素的人工合成、“两弹一星”震惊世界,再到银河巨型计算机的研发、神舟系列飞船和天宫探测器的上天、嫦娥探月工程的实施,以及首颗量子通信卫星的发射等等,无不印证了“科技创新作为国家战略”的正确性。
日益开放、自信、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制度,不断为世界创造奇迹——2007年中国超越德国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2010年中国经济规模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的公开讲话中,“创新”一词出现超过千次。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中,“创新”更是排在第一位。
数据显示,我国创新引领正在强化。2016年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突破100万件,技术交易额超过1万亿元,科技进步贡献率上升到56.2%。
关注制度变化之外,李约瑟的另一个结论似乎被遗忘了: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对社会分工的排序是仕农工商,技术研发被列为“奇技淫巧、以悦妇人”之流。
比如,二十四史之首的《史记》中详载了从黄帝至汉武帝太初四年3000多年历史,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写满帝王将相、君子贤臣,但春秋战国诸子百家中,以工业技术为主业且声名隆盛的墨家,竟然没有一篇完整的记录,以至此风延宕千年!
这正是让陈凯先等科学家担忧之处——科技创新的“土壤”问题。
由于传统文化隐性而又长远的影响,加上市场经济大背景下,现代传播方式的多样化,娱乐化大行其道,人们尤其是年轻一代主流价值观模糊了、偏移了,崇尚科学、尊重科学家的氛围淡化了,科技创新的“土壤”有板结退化的危险。
正如在采访中科学家们所担忧的那样,现在领军的科学家大部分是以潘建伟等为代表的50后、60后,主力是70后、80后,可90后、00后呢?他们还愿意在实验室、在野外基地、在冷板凳上,实现自己的青春梦想吗?我们的下一代科学家在哪儿?如果“长大成为科学家”这个选项,开始远离学子们的梦想,若干年后,科技火炬谁来高擎?
这正是陈凯先的疑问,是这个曾经经历了百年苦难,正逐渐走上复兴之路大国应有的自我诘问。
这也是本报要努力寻找的答案。
现象与本质———
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与科技创新的“短板”
如今的中国,站在什么历史方位?
2014年9月,习近平主席深刻地指出:“我们前所未有地靠近世界舞台中心,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前所未有地具有实现这个目标的能力和信心?!?/p>
这一点,在经济上可以得到充分印证。
中国经济用了不到40年时间,走过了发达国家百年工业历程,体现中国人对效率追求的无与伦比。如今,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连续6年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超过30%的贡献。在全球500种左右主要工业品中,中国有220种全球产量第一。
这一点在科技上也可以得到体现。
中国科学技术已经站在世界中心的边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卫说,一个国家学术产出占世界20%,才可以成为一个世界科学中心。
如今,我国国际科技论文总量占世界的比例,从20年前不到3%,上升到2015年的18%,自2006年以来一直居世界第2位。
其中,高水平论文从1997年的占比不到0.5%,发展到2016年超过20%。
但是杨卫也作出了这样的判断:我国基础研究产出总量达到门槛值,人均量刚刚超过世界平均水平,产出质量略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处于从底部不断攀升、中部向上发展,距离最高高度还有明显差距,需要一代代人补上。
如果说杨卫的判断是基于一个科学家专业分析的话,习近平总书记在去年“科技三会”上的讲话则更加振聋发聩:“从总体上看,我国科技创新基础还不牢,自主创新特别是原创力还不强,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格局没有从根本上改变。”
这一点从诺贝尔奖的获奖数量可见一斑。以我们的邻国日本为例,2000年以后,该国共有17人获得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而自诺贝尔奖设立100多年来,中国大陆只有屠呦呦一人获得过诺贝尔自然科学奖。
难怪陈凯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发出这样的呼声:“当前,中国正处于转型期和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的关键节点,可以说,现在对科研人才的渴求比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所以,我们更要培育崇尚科学、尊重科学家的“土壤”,尤其是要让孩子们热爱科学、崇尚科学,这样将来才会有更多的人投身科学事业?!?/p>
正如姚期智所言,《陈凯先之问》与其说是在拷问社会对科学、科学家的态度,不如说是在思索一个经济大国如何建设和营造科学的繁荣,科学的繁荣又该如何助力中国的全面复兴!
陈凯先和姚期智的观点也正是此次报道的一个基点。
观察与引领———
多元社会如何突出主流价值
然而,报道的执行遇到了一些意料之外的困难。特别是随着采访的深入,我们发现,社会舆论大多对“陈凯先之问”处于一种无意识状态。
社会舆论主要存在两种论调:一个是现代社会价值观多元化了,无需干涉个人选择的权利??銮胰澜缍甲沸?,追星和是否尊重科学、是否尊重科学家没有什么关系,无需上纲上线;另一个是科学家就应该安于寂寞,不要去当“明星”。
不仅如此,执行此次系列报道的记者对“陈凯先之问”的认识也存在分歧,采访之初甚至有过比较激烈的思想交锋。
这些细节,又一次印证了陈凯先院士的担忧——问题主要是社会大环境变了,各种思潮激烈碰撞,主流价值观被模糊,而舆论在其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打开手机、电脑、电视,充斥最多的是各路明星的娱乐新闻,以至于某青年歌手的离世把“布鞋院士”李小文去世的消息几乎掩盖了。
即便在全国两会期间,在人民大会堂前,各路媒体记者的“长枪短炮”依然更多地对准了明星委员,而本报记者也曾是他们中的一员。
人们常说:“全国两会是国家政治的晴雨表和风向标?!绷交峒钦咦分鹗裁矗褪巧缁岬枷虻南日???杉毕律缁帷坝槔只鼻阆蛞狄咽盅现?。
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也更坚定了我们对问题本质的溯源考察——发现问题是记者的本分,分析问题蕴含的本质也是记者的天职。
在此基础上,我们认为应该有承担历史使命的自觉———在全国两会这样十分严肃的国家政治生活平台上,作为一家主流媒体,应该为引领社会价值观导向做点什么。
最终,罗永章、武向平、欧阳钟灿、田中群、姚檀栋、田刚、姚期智、贺林、黄晓军、陈凯先10位科学家对“陈凯先之问”的回应和故事被呈现在了报纸上。
从开篇罗永章“科学家可以不出名,但科研氛围和崇尚科学的精神不能被冷落”的深情呼唤,到结束篇陈凯先“潘建伟他们现在是中流砥柱,20年之后呢?下一代科学家在哪儿?”这样发自内心的呐喊,得到了社会各界包括各大媒体的广泛关注和好评。
这种关注、好评,既是对报道的认可,也是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上,如何为科学、为科学家提供更为优质的“土壤”、实现科学研究接力代际传承问题的集体思索。
我们的记者,在深入采访中和观点的碰撞中,思想也得到了升华。大家都有这样的感受——
报道结束了,但关于《陈凯先之问》的追问还远没有结束?。ū就钦?nbsp;李木元 杨朝英;摄影 贾宁)
编辑:赵彦
关键词:陈凯先之问 价值观 全国两会 明星委员 科学家委员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召明 王霞
王霞 辜胜阻
辜胜阻 聂震宁
聂震宁 钱学明
钱学明 孟青录
孟青录 郭晋云
郭晋云 许进
许进 李健
李健 覺醒法師
覺醒法師 吕凤鼎
吕凤鼎 贺铿
贺铿 金曼
金曼 黄维义
黄维义 关牧村
关牧村 陈华
陈华 陈景秋
陈景秋 秦百兰
秦百兰 张自立
张自立 郭松海
郭松海 李兰
李兰 房兴耀
房兴耀 池慧
池慧 柳斌杰
柳斌杰 曹义孙
曹义孙 毛新宇
毛新宇 詹国枢
詹国枢 朱永新
朱永新 张晓梅
张晓梅 焦加良
焦加良 张连起
张连起 龙墨
龙墨 王名
王名 何水法
何水法 李延生
李延生 巩汉林
巩汉林 李胜素
李胜素 施杰
施杰 王亚非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姚爱兴 贾宝兰
贾宝兰 谢卫
谢卫 汤素兰
汤素兰 黄信阳
黄信阳 张其成
张其成 潘鲁生
潘鲁生 冯丹藜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袁熙坤 毛新宇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学诚法师 宗立成
宗立成 梁凤仪
梁凤仪 施 杰
施 杰 张晓梅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