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今日要论今日要论
等不是办法 干才有希望
本报昆明3月19日电 (记者张帆、徐元锋)岩头村从前真穷:嫁进来的媳妇儿熬不住,偷偷跑了6个;村民卖头猪,光雇工把猪抬出去,就得花去猪价的1/4。如今,致富之门豁然打开,外面的企业主动上门谈合作。偌大反差,皆因一条一公里长的水泥路——村民小组长李华明带着15户人家干了12年,在悬崖峭壁上劈出4米宽的进村路,“实干”二字刻在了村头。不仅是岩头村,整个西畴县,扶贫重扶志,唤起群众自力更生的“洪荒之力”。
只有26万多人的云南省西畴县,地处滇黔桂石漠化核心区,石漠化率高达七成以上,一度被认为罹患“生态癌症”。但在这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有一个出名的“不等式”:政府在农村投入10万元,群众跟着投工投劳、捐款凑钱,能干出二三十万的事来!县委大院的墙上,书写着“西畴精神”——搬家不如搬石头,苦熬不如苦干;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
鸡街乡肖家塘村的5公里硬化路,修得不比岩头村轻松——4户人家整整干了6年,为此家家几乎“砸锅卖铁”。带头的小组长侯寿高今年38岁,他感叹:“修路比修长城还难!”2015年通了路,去年肖家塘种下1000多棵核桃树,村里4G信号也很强。侯寿高走出大山开了家餐馆,还买了辆微型车,直接能开到院子里。从带头修路到带头致富,侯寿高家堂屋里挂起一副对联——敢比愚公劈山修路建家园,勤劳一家欢天喜地迎新年。
截至目前,西畴县完成农村自建路1361段1876公里,累计投资4.6亿元,其中群众自筹、投工投劳折资3.46亿元。虽为滇东南边境小县,西畴每平方公里上的农村公路长度,却是全省平均数的3倍。在县里有关农村公路建设的“红头文件”上,“群众主动”排在“党政推动”前面。
有志气修路,就不愁致富。李华明说,路通后,村民把地流转给种三七的企业,养的猪也好卖了,2016年村里人均收入6000多元。
石漠化治理,西畴唱出政府投资、群众出力的“合奏曲”。隆冬时节的“三光”片区,收了烤烟的“石头梯田”一望无际,为了这片高产稳产的石埂田,片区群众自筹及投劳折资7000多万元。“三光”本因“树砍光、水土光、姑娘跑光”得名,如今具备了发展产业的条件,土地流转租金从每亩二三百涨到八九百元。
穷山恶水逼出了西畴人的自力更生精神,持之以恒的“西畴精神”美了山水、富了群众:30年绿化了石漠化土地,20年来减少贫困人口20万。2015年,西畴被评为云南10个“争先进位县”之一,县域“三农工作”综合评比排名全省第一。到今年末,县里2万多贫困人口将全部脱贫。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办法 群众 石漠 漠化 农村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