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人民日报头版批中外文夹杂现象 NBA不幸中枪

专家认为主流媒体使用NBA而不加注释不合乎规范
"明天conference(会议)上,要对你那个report(报告)进行discuss(讨论)……"听到热播电视剧里这样中外夹杂的表达,你觉得"高大上"还是有点"硌牙"?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外语词已经渗入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不分场合、不分层次过度使用外语词的情况不仅在自媒体上越来越常见,甚至主流媒体、正规出版物都难以避免。
中外夹杂随处可见 乱用滥用不合规范
翻开近日的一份报纸,随处可见字母缩略词的踪影。在某版面上,两个新闻标题尤其醒目:《央行上调逆回购和MLF操作利率》《P2P网贷成交量连续两月下滑》。前者在行文中交代了MLF指的是"中期借贷便利",后者则通篇都没能对P2P(网络借贷平台)作出必要解释,这让对财经领域不熟的读者有些摸不着头脑。
除了纸媒,电视也不例外。"一换到体育频道,NBA(美国男子职业篮球联赛)、CBA(中国男子职业篮球联赛)、KHL(大陆冰球联赛)等不绝于耳;一转到财经台,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等就纷至沓来。"武汉大学文学院副教授阮桂君认为,主流媒体使用外语词而不加注释,是不合乎规范的。
与此相比,一些情况下夹杂外文则显得"情有可原"。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学生小王告诉记者:"工作或研究时,如果用'脱氧核糖核酸'代替'DNA',或是用'聚合酶链式反应'代替'PCR',既不好说,也不好写,反而会带来一些困扰。"
信息交换爆发增长 语言接触不可避免
"中外夹杂的现象,自现代以来就普遍存在,其中的原因既古老又新鲜。"国家语委副主任、教育部语用司司长姚喜双分析,古老,是因为凡是有语言接触,外来词就不可避免;新鲜,是因为现代以来,我们与国外的接触既频繁又快速,必然会通过新词语反映出来。
语言是有生命的,在对外来词的吸收上,往往有这样几种方式:纯音译借词,如咖啡(coffee);中西合璧式的词,如X射线、维生素C;义译词,如:蜜月(honeymoon)。"在全球性的信息交换爆发式增长的今天,很多时候新词语还没来得及翻译,专业领域和媒体就直接将外语词形拿来用了。"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研究员王敏表示。
"不少人觉得,使用中文时夹杂着外文是一种时尚。"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教授石定果认为,这既是文化不自信的体现,也不符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
勇于交流本土吸收 树立语言文化自信
对于外语词的使用,事实上早有规范?!豆彝ㄓ糜镅晕淖址ā饭娑?汉语文出版物中需要使用外国语言文字的,应当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作必要的注释;《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规定:使用国际组织外文名称或其缩写形式,应当在第一次出现时注明准确的中文译名。
"我们应该以科学态度对待外语词,既要敢于交流、不断吸纳,又要将其本土化,而不是盲目堆砌、无条件吸收。"姚喜双表示,要贯彻落实《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区分不同情况加以积极引导和规范。
当前,常态化的管理正在发挥作用。我国外语中文译写规范部际联席会议制度成立以来,夹杂使用外语词的现象正在逐渐减少;即便使用,括注中文译名的方式也正逐渐增多;在政府公文等正式文本中,中外夹杂的现象也在减少。
编辑:周佳佳
关键词:人民日报 中外文夹杂 NBA


大熊猫宝宝在熊猫“幼儿园”里悠闲自得
成都连续三天遥望高清版雪山
巴格达存放大选投票箱的仓库发生大火
北京八达岭长城进入旅游旺季
河北:“三夏”忙收麦
京张高铁张家口南站建设稳步推进
第五次包揽世界杯金牌 跳水“梦之队”“无敌不寂寞”
河北南宫发现明成化年间七彩圣旨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