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协·协商>建议 建议
全国政协委员聚焦"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
人民政协网北京3月16日电(记者 张磊 崔吕萍)
编者按:
近几年,我国经济呈现明显的“脱实向虚”趋势,关于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息。
什么是实体经济?什么是虚拟经济?两者又是什么样的关系?
从西方经济学的角度看,实体经济是基础,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二者相互依存,互相推动。
同样,从东方哲学来看,金融经济好比是水,实体经济好比庄稼,水流向哪里,哪里的庄稼就长的好。假如没了实体经济,虚拟经济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根之木。
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之间应该如何共存,如何均衡发展?虚拟经济如何支持实体经济?
两会期间,本报特别策划,专访全国政协委员当中实体经济的代表人物和金融业的代表人物,旨在为我国实体经济的发展贡献一点绵薄之力。
实体经济的代表人物
曹德旺:全国政协委员,福耀玻璃集团创始人、董事长。1987年成立福耀玻璃集团,目前是全球最大汽车玻璃供应商。他是不行贿的企业家,自称“没送过一盒月饼”,以人格做事,他是行善的佛教徒,从1983年第一次捐款至今,曹德旺累计个人捐款已达80亿元,认为财施不过是“小善”。
记者:曹委员您好,去年年底,您因为在美国投数亿美元建厂,被卷入“跑路”的舆论漩涡。其实,了解您的人都知道,您在全球许多地方都有投资,具体是什么情况,正式采访之前,您可以借此机会向读者澄清一下。
曹德旺:福耀集团成立于1987年,经过30年发展,在全国16个省市建有生产基地,且俄罗斯、美国、德国等海外项目也已建成投产,福耀集团每年将三分之二的投资放在国内,三分之一的投资放在国外。作为中国汽车玻璃的高级供应商,企业的发展战略是依托全球供应链,实现全球化供货。
近30年间,福耀公司从一个默默无闻的乡镇企业,发展成跨国集团,“走出去”投资恰恰反映了民营企业的底气和信心。部分媒体此前报道我在美国投数亿美元建厂,并非我要跑路。而是应汽车厂的生产要求,成为美国汽车生产商的主供应商,必须要在当地建厂,保证原材料供应。中国企业有资格作为国外汽车生产商供应链的重要一环、到美国设厂,我感到光荣和骄傲。
记者:您几十年一直坚持做实体经济,您建立的玻璃王国做到了世界第一,终结了中国汽车玻璃市场100%依赖进口的历史。您对振兴实体经济一定有很深的感悟吧?
曹德旺:我们国家现在提出的振兴实体经济,应该和美国提出的恢复制造业大国是一样的。
一个国家是否强大,不是看它的国土面积,人口多少,有多少军队,有什么武器,这都不能代表强大。
那什么是真正的强大?2001年的达沃斯论坛上给出了答案:一个国家的GDP总量和GDP的可持续化能力。因素之一是国家的能源、淡水、矿产、土地资源等能否满足经济高速发展的需求。因素之二就是看品牌,这个国家有多少知名品牌,而这品牌背后就是制造业的动力。像日本那么小的国家,就有几千个国际知名品牌。
从这点来看,我们就能意识到制造业在国民经济的地位。大到飞机大炮,小到农用的收割机等等,一切都离不开制造业。制造业的强大,才会让这个国家真正强大起来,我们应该恢复制造业,向制造业发展。
记者:您刚才谈了制造业的重要性,那么,我们国家目前的实体经济是什么状况?应该如何振兴和发展?
曹德旺:目前,经济脱实向虚,我们要认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首先要加强全民对制造业重要性的认识。第二,适当调低GDP的增长速度,从管控要素着手,提高制造业竞争力,有利于发展实体经济。GDP增长速度太高实际上不科学,会影响到环境要素成本的上升,企业的人工、资金、材料、物流和管理成本都会上涨,这就大大影响实体经济的发展。
此外,实业之所以脱实向虚,很大部分原因就是企业成本太高不赚钱,所有的人都去搞金融。而从金融行业来看,应该给企业创造比较好的融资环境。大家应该明白这两者之间的关系,虚拟经济产生于实体经济,它要服务于实体经济,实体经济是基础这个原则不能变,金融企业应该把更多的能力和资源投入到支持实业发展上,而不是在自己圈内循环、赚钱。资本市场必须从实体经济的内在需求出发,发挥优化资源配置、引导要素流动等,才能为实体经济的振兴提供源源不断的支持。
记者:对于实体经济自身的发展壮大,您有什么建议?
曹德旺:“供给质量”仍然是振兴实体经济的命脉。如今,实体经济存在结构性失衡,关键还是供给的质量和效益上不去。跟国外相比,我们的一些产品输在了源头上。比如同样工艺的一把剪刀,竞争力若不如国外,那是钢的问题,不是刀的问题。如果不从源头上解决,质量将难以提升,一定不能让实体经济死在质量上。比如,由于缺乏质量过关的原片,我们不得不从美国买回原材料来生产。从2月份开始,福耀已从美国进口一万吨玻璃原片。当下,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全球化和转型升级都是发展的机遇,企业家要有责任感和使命感,做好转型发展的实践者。
杨元庆:全国政协委员,联想集团董事长,国家高级工程师,享受政府专家特殊津贴,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企业家协会理事,中国科技大学客座教授,未来论坛创始理事。
记者:我国经济“脱实向虚”,实体企业家都体会到了这种“彻骨之寒”,您应该也有一些体会吧?
杨元庆:近几年,我国经济呈现明显的“脱实向虚”趋势,社会资本加快由以制造业为代表的实体经济向以金融、房地产为代表的的虚拟经济转移。这一问题已引起各界的广泛关注,国家也明确提出要着力振兴实体经济。
经济“脱实向虚”的原因是实体经济的投资回报远远低于虚拟经济。从实体经济自身发展的角度看,既有产能过剩、融资难、融资贵、成本负担过重等方面的影响,也与我国制造业处于结构转换阵痛期,低成本竞争优势削弱,新的竞争优势尚未形成密切相关。
记者:实体经济有如此症候,您觉得应该如何对症下药?
杨元庆:尽管实体经济整体上困难重重,但是符合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和消费升级方向的领域却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也是资金投入的热点。因此,解决脱实向虚的问题,既要降成本、减负担,让实体经济轻装上阵,抑制资产泡沫和虚拟经济过热,也要坚持供给侧改革,通过发展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增强实体经济的竞争力、培育增长新动能,逐步改变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之间悬殊的投资回报率差距。另外,需要解决科研计划实施‘两张皮’现象”,科研创新方面企业参与程度弱,资金使用效率和成果转化率有待提高,建议今后在制定国家科技和产业发展规划时,更加广泛地征求企业意见,进一步扩大企业在国家创新决策中的话语权,在科技创新计划中充分反映企业的实际需求。
记者: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应该如何共存,相互促进、相互发展?
杨元庆: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液”,但资金瓶颈一直制约实体经济发展,广大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突出。我国融资成本居高不下,按照央行统计,大约是6%~8%。对一些小微企业来说,融资成本在10%以上都很普遍。要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必须完善金融服务,平衡金融部门与实体企业的利润关系,引导更多社会资金流向实体经济。
记者:您能否结合联想自身实践,具体谈谈金融应该如何支持实体经济?
杨元庆:结合联想自身实践,应大力发展依托大企业的产业链金融。大企业位处产业链的核心位置,有实际业务往来的上下游企业众多,熟悉企业征信情况,便于开展基于贸易流的融资行为。建议国家鼓励金融机构与符合条件的大企业合作,支持设立围绕实体产业的供应链金融公司,开发相应金融产品,降低中小企业融资门槛和融资资本。国家还可探讨设立政府专项基金,从源头向产业链金融注入资金,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资金支持力度。二是建立基于制造业核心企业数据的企业信用管理体制和信息平台,将其纳入国家征信体系建设的总体规划,解决中小企业征信难题。三是进一步拓宽企业发展直接融资服务的平台和通道,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除推进股票注册制改革外,积极发展企业债券,加快推进改革试点,简化审批程序。
记者:现在我们国家支持企业走出去,也拓展了实体经济发展的新空间。对此,您有什么建议?
杨元庆: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海外新兴市场成为企业发展的“蓝?!保笠怠白叱鋈ァ辈椒ゴ蟠蠹涌?。然而,跨境金融服务发展滞后一直是阻碍“走出去”的一道坎。建议鼓励商业银行与开发性金融机构(亚投行、金砖国家银行、丝路基金)紧密合作,以定向宽松、税收优惠等手段,采用银团贷款、委托贷款等方式支持“一带一路”等项目投资,建立国际并购贷款、工程项目贷款、国际保理等一站式绿色服务通道。增强金融机构境外服务能力,简化商业银行在境外设立分支机构及并购的审批核准手续,鼓励支持其在“一路一带”沿线国家和地区进行业务布局,努力构建金融大动脉通道。建立部际协调机制,对重点行业和实体企业跨国并购的用汇提供便利,优先放行,支持我国企业加强对具有核心技术、核心资源的世界行业领先企业的并购。
金融业代表人物
车迎新: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农业银行原监事长。
曾任中国人民银行河南省分行副行长;中央金融纪工委副书记、监察部驻金融系统监察局局长,中国人民银行纪委副书记、监察局局长;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助理、党委委员;国务院国资委派驻国有重点金融机构监事会主席等金融业界要职。
记者:“要综合运用货币政策工具,维护流动性基本稳定,合理引导市场利率水平,疏通传导机制,促进金融资源更多流向实体经济,特别是支持‘三农’和小微企业。”。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有这样一段话令金融业界人士印象深刻。一直以来,我们都在谈如何让金融“活水”浇灌实体经济“之花”,而今年的关键任务可能是要疏通浇水的通道。您在金融领域工作多年,如何看待这一问题?如果实体经济依旧感觉融资难、融资贵,那么金融“活血”可能卡在哪里了?
车迎新:服务实体经济是金融业的天职。俗话说,金融和经济实体是“鱼水关系”,也是银行明确的工作方向。但现在社会上反映“融资难、融资贵”的呼声一直很高,迫切要求解决这个问题。对此,应该要高度重视。
首先,在资金短缺时代,融资难、融资贵这个问题是长期存在的。客观上讲一般发生在经营效益、经营管理不好的企业,也可能发生在一些中小微企业。其次,一些新办企业,由于资本金投入、效益不明显问题,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更为严重。
“资金是企业血液”,怎么使血活起来,问题卡在哪里。我认为,“卡”在融资不畅上,现在企业融资主要靠银行,银行也是企业,为了防范风险,取得经营效益,不可能向没有效益保证企业融资支持。财政资金又不安排向企业投资。社会融资渠道不畅,导致这些企业融资难。如果向社会集资则会出现融资贵问题。若这些企业已经在银行取得贷款,由于企业效益差,不能按时归还银行贷款,银行加息也会加重企业负担。
还有一种现象,就是金融内部资金循环,也是会加重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大型银行融资门坎高,资金雄厚,中小型银行融资利率高,中小银行从事较高利率业务,在资金缺少的情况下,要向大银行融资,金融内部的资金循环,在社会层面看,也会构成“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记者:您认为如何才能解决这个问题?怎么把金融资源引向企业?
车迎新:一是企业的融资渠道不能单一。国家应安排一些资金,扶植那些发展有希望,暂时资金有困难的企业,把企业风险降到最低限度,吸引金融资金流入企业。二是降低社会融资“门坎”。引导企在资本市场融资,让企业上市、发债,在市场找资金,用企业担风险形势,吸引金融资源向企业流动。三是要改革金融内部考核体系,把支持企业发展做为重要考核内容,促进金融资源流向经济实体。
记者:您谈到改革金融内部考核体系问题,这个题应该怎么破?
车迎新:一是金融机构要把经营指导思想转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上,修订自身考核体系,把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放在首位,而不能把自身的效益放在第一位,使经营管理“指挥捧”更倾向支持经济实体。二是监管部门要在监管指标考核上,把支持实体经济作为重中之重,引导金融资源向实体经济流动。三是尽快实施监管体制改革,促进金融企业健康发展。
梅兴保简介:中国东方资产管理公司原总裁。此前曾先后任湖南省张家界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湖南省经贸委副主任、中共中央办公厅调研室科教组组长、中央金融工委办公厅主任、中国银监会宣传部部长。
记者:金融业一直被人们视为赚钱行业,虽然伴随利率市场化进程,金融业利润空间在压缩,但仍然有人认为这个领域的利润高于实体经济。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梅兴保:金融是一种高端服务业。高端服务业的改革或者特殊服务业的改革,对于我们这样大的国家,不能像一个城市国家那样,比如说,新加坡就可以服务业立国,也可以靠金融。中国这样大的一个国家,有着十几亿人口,我们不能只靠金融服务业。首先要明确,金融业的改革,是现代服务业的改革,改革是否成功,不能只看金融业能够赚多少钱,创造多少利润,而是要厘清关系,必须和服务的对象结合起来考察。同时,还要看我们的市场经济和整个国民经济的主体部分,是否通过金融改革提升效益,促进产业结构完善和升级,打造我国经济结构的升级版。
记者:实体经济“差钱”,但有的金融机构还在玩资金“空转”,您认为其背后原因是什么?
梅兴保:金融改革的切入点应当是服务好实体经济,针对实体经济最需要的“痛点”,布局其服务。但最近两三年来,金融方面暴露了其价值取向的问题,以钱炒钱、脱实向虚的倾向十分明显。特别是金融市场的一些主体,比如银行、证券公司、信托、基金等机构,以理财和资产管理为名,以钱炒钱。这些年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对于金融资源的需求量很大,使金融资源成为一种紧俏货,谁能找到贷款,谁就能赚到钱,有的上市公司圈钱以后又委托理财,是典型的脱实向虚。
记者:一方面是大企业很容易拿到钱,另一方面是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仍求解。这个世界性难题在中国是否能得到破解?
梅兴保:我们从金融改革谈起,金融改革要适应国家实体经济的发展,当前最主要的切入点,其实就是小金融机构的门槛进一步放宽,要让为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服务的金融加快发展。
另外,李克强总理所作政府工作报告,涉及金融业的改革任务比较集中。我认为,要改变以当前信贷为基础的融资结构,关键在于增强直接融资比例。
记者:中国金融监管改革也成为今年全国“两会”上的热词。在混业经营逻辑深植市场之后,分业式监管是否也要“变局”?
梅兴保:金融监管体制改革是今年金融业的重头戏。建议监管职能重新调整,原有监管中的“交叉地带”、新发展起来的金融机构等方面,都应在新的金融监管体制改革中予以重点关注。监管应覆盖“空档地带”,还要加强对金融消费者的?;ぃ⒃谛录喙芴逯浦凶龊眯骱驼甙才?。
记者:您见证过中国银行从“技术性破产”到剥离不良资产轻装前进的历程。当前,在处理“僵尸企业”的同时,银行贷款也承受着一定的风险。这一次,要同时保证实体企业和银行顺利过关,我们有哪些新策略?
梅兴保:在上一轮的不良资产处置中,政府扮演了推动者的角色,而在当前,很多银行都是上市公司,股东结构较为多样化,我们或者应该考虑用市场化的办法来运作,比如稀释一部分股权,来处置风险。
需要明确的一点是,当前银行业贷款质量并不像一些人说的那么严重,同时,也不能单纯认为不良贷款率高的银行风险就大,低的银行风险就小,有些银行存在资产断裂的风险。
另外,我建议加快推进债转股。债转股不仅是债务关系的处理,还是帮助实体经济度过难关的重要手段。据我观察,以往债转股大多数债权回收情况都非常好。而债转股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实施起来遇到困难,主要原因在于多方利益纠缠其中。
整体来说,债转股标的选择和债权资产的评估定价,应以专业性机构为主体来做。对于专业性机构的资金压力,建议由中国人民银行给予一些再贷款资金支持,可以由多个相关部委设计出具体的实施意见来推进债转股。
编辑:李晨阳
关键词:实体经济 虚拟经济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