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7全国两会专题报道>本网特稿 本网特稿
委员名医话说中国式健康生活
人民政协网北京3月2日电 每年大会期间,中医领域的全国政协委员们都会被记者们或者其他委员“包围”起来,讨要健康养生的秘诀。实际上,作为中国式健康生活,养生既不高深莫测,也没有特别的诀窍,而可能只是一些良好的生活方式和习惯。我们的采访也发现,这些委员名医们大都保持着比较质朴的养生观念或习惯。
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在平日诊治病人和健康宣教工作中,一直提倡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建立自我健康管理意识。其实,得病是因为积累,治病重在预防,维护健康不能只靠医生,还需靠自身的健康意识,健康管理功夫用在平时,收获则会在随时。
守健康,并不是单纯地指预防疾病,也指预防过快的衰老过程。现在没有病,并不等于身体衰老过程减慢了,管理健康,其实是减慢衰老的进程,而学会智慧的养生生活,则可以防范疾病,守护自身健康。
养生首先要学会养性
养生要从养性开始?!痘频勰诰に匚省ど瞎盘煺媛邸分兴怠疤竦槲?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指生活淡泊质朴,心境平和,外不受物欲之诱惑,内不存情虑之激扰。我认为,心宽寿长乃养生之道。高压力、快节奏的生活,导致今天很多疾病的倍增,现实生活中,很多“快”是迫不得已的,但也有许多“快”是自找的。外界的诱惑太多,什么都想要是不对的,要选择真正需要的去努力追求,而对于那些不那么重要的,则可以有所放弃。在获得需要的同时,应增加自我生活情趣,并考虑拥有健康生活?!妒偈辣Tど阊分兴怠氨∽涛?省思虑,节嗜欲,戒喜怒,惜元气,苟言语,轻得失,破忧阻,除妄想,远好恶,收视听”,就是这个道理。
很多人都很忙,但要学会合理安排时间。比如我自己,平时涉及很多方面的工作,既有大量的临床工作,又要搞课题研究,还要指导学生、照顾家庭,我对自己的要求,就是要有意识地放松一点,放慢一点。当然工作该快的时候还必须要讲究效率,而闲暇时,陪爱人看场电影,和儿子、儿媳唠会儿家常,陪孙子玩一两个小时,让脑子放松,让身体轻盈都是很重要的。慢并不是懒,慢是增加生活情趣,是快节奏中的慢生活。比如我经常坐飞机,一定会随身带本书,把飞机晚点当做家常便饭,这时候,我会优哉地喝杯茶看会儿书,既是充电,又身心放松,让自己慢下来,不仅是身体健康的需要,也是为更高效率工作的储备。
养生需要饮食作息适应自然规律
饮食和睡眠需和四季相应。中国是非常讲究“吃”的国家,对于“吃”的重视,贯穿文明发展长河,但现代许多都市人,要么“吃到爽”,要么“饿成纸片人”,这都是非常不健康的恶习,也导致了诸如肥胖、高血压、高脂血、糖尿病等情况的高发。比如春天来了,中医认为春天阳气升发、生机勃勃,利于人体化生气血精液,故应尽量少食温燥发物如牛、羊肉,应适应肝的条达之性,多食辛甘发散食物,像大麦、大枣、花生、菠菜、豆芽等,以适应春季人体机能日趋活跃的需要。其实,人与自然是协调统一的整体,人的各项生理活动,要顺应自然的变化规律,才能保持健康。此外中医学说“肝主升发”,与春气相通,因此如果您身边有肝脏不太好的朋友,需叮嘱春天别太累,多注意睡眠和休息,《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论述了顺应四时的睡眠调养,其中就春天说到“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春季每天需睡眠7-8个小时,晚上10点左右入睡,早晨6点左右起床,有利于机体阳气的生发。
多做适度的运动也非常有利于健康。现代社会中的人类,一方面脑力劳动日趋繁重,精神压力越来越大,另一方面久居室内,不注意体育锻炼,抵抗力越来越差,变成房间里的花朵,弱不禁风。因此,要多做适度户外活动,以体力活动来拮抗脑力疲劳,这也是对心身的保健,增强免疫力。比如我,原来属于拼命三郎,脑力体力劳动大,饮食不规律,缺乏规律运动和健身,体重每年都在增加,血脂变高,身体也时有疲惫感,总觉得是个隐患,但又以忙为理由,不注意休息也很少锻炼,直到有一次连续做了5台手术,累倒在病房里输液。之后,我才痛定思痛,觉得应该做出改变。从那以后,我有意识放慢工作节奏,一有空就去走路散步,短距离尽量走路不坐车,坚持每周游泳两三次,控制饮食和饮酒,不熬夜,通过两年的时间,我体检指标血脂正常了,体重减下了近20斤,这种生活方式的调控,效果真的不错,现在工作效率反而提高了很多,体力有很大改善,可谓“人轻”气爽、精力充沛,患者见到我,说我气色好、精神饱满,连可爱的孙子都说爷爷变年轻了。
良好的生活方式
是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
我曾是一名“老烟枪”,19岁高中毕业,在家乡街道一个小工厂工作,学会了抽烟,后来烟瘾越来越大,多的时候一天抽两包多,到2014年戒烟时,烟龄已达30多年,尼古丁陪伴我半辈子。正因为此,在2015年之前参加的7次大会,我几乎没提过关于控烟的提案,没参加过关于控烟的会议,主要是因为自己抽烟,抽烟的人谈控烟,没底气。作为医生,自己深知吸烟的危害,也曾尝试戒烟,可是意志一直对抗不过尼古丁,好几次都失败了,于是自己找借口,经常手术很紧张,抽口烟就是为了放松一下,就这点爱好,不戒就不戒吧。但4年前,我下决心戒烟了,内外环境都不允许再抽了——2006年1月9日《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在中国正式生效,中国的控烟效果不理想,影响了国际形象,很多政协委员、医学专家都在大声疾呼控烟,自己既是医生,还是医卫界的一名全国政协委员,不但不参与,还抽烟,形象不好。另外过了55岁以后,自觉身体健康状况较之以前有些下降,再继续抽下去,会加重晚上睡觉打呼噜,损害心肺。因为尼古丁在体内已经形成依赖,如果一下子完全戒断,可能会出现体重上涨、焦虑、精神不佳等戒断综合征,所以我采取了逐步戒断的办法,2013年上半年每天抽多半盒;下半年每天抽半盒,并逐渐减到每天只抽5支,到2014年全国两会之后就完全戒掉了。我不抽烟,现在改成每天散步和做仰卧起坐,体重控制住了,精神状态也很好,对身体健康、对工作都有好处。我用自己的戒烟经历告诉更多烟民“戒烟,你能行”,也在全国两会期间递交了《关于在〈广告法〉中明确全面禁止烟草广告、促销和赞助的建议》和《关于卷烟应采用全警示包装的提案》,积极做一名控烟先锋。
健康的钥匙不是什么保健品和高档补品,而是良好的生活方式?!端匚省ど瞎盘煺媛燮分兴怠耙秤薪?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疾病和意外伤害造成的折寿是相对的,调整生活方式,并持之以恒,是影响健康和寿命的主要因素。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骨科主任)
养生是我国传统文化所倡导的健康生活方式,或者也可以称之为“中国式健康生活”。时下流行的“伪养生”把养生神秘化、神奇化,误导公众认知,诱导百姓消费,而真正的养生是很生活化的事情。简单地说,就是饮食有节、起居有常,注意宣和情志以养心神,做些导引锻炼以养形魄,再根据需要采取一些药物、针灸之类的保健措施,总之就是养成健康生活方式?!敖】抵泄?030”把普及健康生活作为首要任务,依我之见,应该积极倡导以科学养生为特色的“中国式健康生活”。
在中医人的生活里,养生无处不在。且不说国医大师都是“善养生者”,都有自己的“养生经”,就是我们这些晚生后学也都有过被人请教养生经验的时候。每每遇到这种情况,除了作一些经验之谈,我更想让大家对养生首先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比如,养生旨在“治未病”而不是治病,有病须就医,这个界限不能混淆;养生基于个体差异,理想养生模式是个性化养生,不可盲目复制他人经验;养生要从整体着眼,做到顺应自然、适应社会和身心兼顾,修身养性比强身健体更容易被忽视;养生贵在循序渐进,切忌极端和激进的做法,否则求益反损,等等。最重要的一点,必须坚持科学养生,树立科学养生观,拒绝和抵制“伪养生”。养生并没有一定程式,不是必须要怎样做才行,但是上述这些原则应当成为社会共识。
目前市场上的保健品还做不到细分体质,而且真假难辨、陷阱重重,与其为防上当受骗而绞尽脑汁,不如找正规的医院、可靠的专家定制一些个性化的养生方。中医治病讲究“辨证论治”,养生也应追求“辨证施养”。无论药养还是食养,或者别的养生方法,都要建立在对自身体质和健康状况尽可能充分的了解之上。我自己也是利用专业特长,并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为自己定制了养生方。
传统文化有“道”与“术”的区分,以上谈的是养生之术。我所理解的养生之道,可以用“道法自然”一言以蔽之。这里面有几层意思:其一,人生天地间,与天地相应,所以养生要以天地大自然的规律为遵循,做到《黄帝内经》讲的“法天则地,随应而动”;其二,生命之于人,是被利用,而且往往是被过度或不当地利用,养生是让生命复归自然,顺其自然地终其天年,并非通往长生不老之道;其三,养生应当成为我们生活中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就像穿衣吃饭一样自然,这是“善养生者”的境界。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山西省科协主席)
成为一名中医医生,和我的家庭经历有关?;故窃诤⑼氖焙?父亲患重病离我们而去,留下母亲和我们姐弟5人艰难地生活,这让我暗暗立志成为一名医生,来守卫家人的健康。1978年,国家恢复高考,我也终于如愿以偿,考入了黑龙江中医学院,成为一名医学生。
可我还没有大学毕业,遗憾就再次发生——积劳成疾的母亲因为脑出血也悄然离开了我们。对我而言,这既是打击也是鞭策,一方面我因为没有留住母亲而终身抱憾,另一方面我更加明白了健康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重要性,因而也更加珍惜学习的机会,如饥似渴地学习中医知识。在学习的过程中,我积极致力于临床实践,时刻铭记张仲景“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的明训,首先从自己家人做起,改变不良生活习惯,一晃40年过去了,是中医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防复的治未病理念和养生保健医疗知识,实现了家人不得病、晚得病、不得大病的目的,维护了家人良好的健康状况。
每个人都是家庭和社会的一名成员,也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就我个人而言,我的健康养生观点是从自己和家人的衣食住行开始的,也建议大家都能够构建适合自己的家庭养生模式。
我爱人是南方人,习惯早睡早起,喜甜食,我则是典型的北方人,习惯晚睡晚起,喜咸食。为了协调两人本来差异很大的生活习惯,我们家首先根据中医的医理养成了子时睡觉的习惯,坚持晚11点前睡觉。特别是孩子出生后,11点前睡觉的习惯得以更好地坚持,不管孩子学习多忙,也都坚持晚11点前睡觉。在饮食方面,则始终坚持多样化原则,喜欢吃的或不喜欢吃的食物均吃一些,没有什么偏嗜,在食物的烹饪过程中则减甜少咸,让家人都能适应。
另外,我们还坚持一些简单的保健习惯,如坚持临睡前热水泡脚,每周至少三次,保证了良好睡眠;每天至少敲打足三里(外膝眼下四横指处、胫骨边缘)三次,每次用拳敲打两侧足三里各30-50下,达到增强抗病能力、调理脾胃的目的。与此同时,我们还坚持一些形神合一的运动,比如游泳、太极拳、散步等都属于此类,以致力于动肢体、调呼吸和守意念的有机结合,且三者缺一不可。当今家庭,任何人都不可能一帆风顺,平时家人有小恙,如情绪不佳、睡眠不实、精力不足、消化不良、咳嗽、头痛等,都可以通过食疗、中药泡茶、中成药等调理治疗,以避免小恙形成疾病。
虽然中医养生是中国的特色瑰宝,但大家对其认识利用还很不足?;故?0年前,我家孩子突然感冒发热39度,我开了中药处方,中午煎好下午1点钟服下,下午2时测体温39.6度。夫人很不高兴,认为我是拿孩子做实验,执意抱着孩子去儿童医院治疗。到医院挂号化验检查后,已近下午5时,医生已下班,她感觉孩子发烧不太重了,十分不情愿地抱着孩子回家,到家后测体温36.7度,全家欣然。从那以后,中医真正成为维护孩子健康的主体,无论是咳嗽、痤疮、过敏性鼻炎、荨麻疹等,都是中医调治而愈。同时孩子也或多或少地了解一些中医养生保健的知识,并潜移默化在生活中践行,如今孩子已过而立之年,学业、事业成绩突出,且性格开朗,身心健康,我深感欣慰。
作为中医,我也非常注重和谐家庭内外环境建设。一方面,老人离去后,作为长子,我承担起建设和谐家庭的责任,与姐弟情同手足,相互尊敬,相互帮助,构建和谐的家庭关系;另一方面,构建和谐的同事与邻里关系,运用中医防病治病能力,帮助同事、朋友治病除疾,营造了良好的周围环境。这种关系,都有利于促进健康。自工作至今30多年,我诊治病人30余万人次,积累了完整的临床资料,几乎没有享受过休息日,但我始终乐在其中。其实身为医生,最开心的事情莫过于看到患者的康复,而患者又属于每一个家庭,他们的家人也都如同我们想要守护自己家人一样,期盼他们能够健康。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司司长)
养生是自己通过养精神、调饮食、练身体等各种方法达到保养身体、减少疾病、增进健康和延年益寿的方法。中医养生,讲究通过阴阳五行生化收藏之变化规律,对人体进行科学调养,保持生命健康活力。
怎样的人才能长寿呢?我们通过调查中国长寿之乡浙江丽水的100多名长寿老人,发现他们多有共同的特点:即居住地环境好,污染少;生活有规律,且长期从事劳作;饮食有节而且简朴;性格开朗,心境平和。
人的一生除8小时工作外,大多时间是在家中,家庭养生对延年益寿就显得十分重要。在日常生活中怎样养生呢?丽水长寿老人的故事或许可以给大家一些启示。
我认识一位90多岁的老太太,其实也是我们以前的邻居。老人家就住在丽水的山区,这里环境优美,气候适宜,没有污染。因为交通不便,老人家很少下山。她的生活很有规律,吃的是自己种植的蔬菜,饭后几乎就去田地里干农活。虽然已经90多岁了,依然每天不停地劳作,洗衣服、做饭、带孩子等,事事都能够做到得心应手。
和不少老年人饭后就睡觉,没事时就躺着休息不同,这位老人家闲着没事时就会出去捡柴火。虽然在很多年轻人看来,老人家这样比较辛苦,儿女有时候也劝告她不要过于劳累,但老人家总是眯起眼笑笑,一副很满足的幸福模样。即使一直居住在山区,老人家对于山外的世界也并不向往。相反地,能待在自己家里就觉得格外满足。这都是心境平和使然。
实际上,人的疾病很多都是懒出来的、想出来的、吃出来的。虽然饮食有节、合理膳食的道理大家都明白,但是真正能够做到饮食有节、合理膳食的却并不占多数。
明代著名养生家汪绮石在《中外卫生要旨》中指出:“养生当以养心为先,心不病则神不病,神不病则人自宁?!逼涫笛木褪且幸豢牌匠P?凡事保持愉悦、平和的心态。同时,要注重调节心理平衡,控制情绪,不自找烦恼、不任性、不好强,不要老惦记自己的年龄、疾病等,通过这些做法来怡养心神,调摄情志,进行精神养生。很多人本来身体上没有病,但是经?!跋肴敕欠恰?总怀疑自己这儿不舒服,那儿有问题,久而久之就真的患上了自己想象的那些疾病了。
还有些人过于慵懒,根本不做运动。就我个人而言,每天早上都会花大概15分钟的时间,做一套自编保健操,可以活动颈部、肩部、腰部、下肢,效果很好。几十年来,我每天晚上都会花费45分钟至1小时的时间,用于快步走路,走到微微出汗。从养生的角度讲,并不建议大家做过多的剧烈运动,但是适度的有氧运动不可或缺。
运动也要注意细节。比如走路,如果在城市里,路面首选塑胶跑道,其次是柏油马路,最后才是水泥地。走路对鞋子也有要求,要穿运动鞋,不能穿皮鞋,更不能穿高跟鞋,不然不能起到运动的效果还会损害关节。对于患有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快步走路这样的运动也需要经过医生的指导,用什么样的速度、频率运动,最佳锻炼时间等,都有讲究。
总起来说,养生就是要做好自己的健康管理,这并没有特别的诀窍。如果每个人都要做到对自己身体状况心中有数,并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健康体检,做到有病早治,无病先防,其实也就已经把健康握在了自己手里。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浙江省丽水市中医院院长)
编辑:刘小源
关键词:养生 健康 生活 中医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