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寻医·问药>食话食说食话食说
酸辣小味道 赶走困与湿
在乳源、乐昌等地的高寒石灰岩山区,向来有在春季吃酸唤醒“春困”、吃辣对抗潮湿的饮食习惯。酸芋荷、酸辣田螺煲、香炸椒盐河鱼仔便是备受当地人青睐的春季家常小菜。
鲜椒山溪鱼仔
鲜椒山溪鱼仔:
一口一条,不吐骨头
粤北多山,一条条清澈的溪流在山林中流淌着,远离工业污染的环境让溪流成为各种杂鱼的生长乐园。
受生长环境限制,这些小溪里生长的小鱼仔体型最大仅约为成人2只手指般大小。但如此袖珍的山溪鱼,却是无数城里食客,尤其是好酒者争相追捧的对象。因为袖珍的体型让山溪鱼可以一口一条,连肉带骨都能轻易嚼碎,“吃鱼不吐骨头”。虽然这样山溪鱼都非常好吃,但彼此之间也会有细小的区别。有经验的山民们说,越是冰冷的溪流或湍急的水流,捕出的鱼儿味道越是鲜美。
山民们往往会将捕获的山溪鱼去鳃、挤出肠肚及污物,洗净即可准备下锅,绝大部分都不需要去鳞。把清理干净的山溪鱼用胡椒粉、白酒、盐腌上15分钟,在此同时,取一把鲜辣椒剁碎备用。将腌好的鱼仔投入山中常见的木薯粉或是地瓜粉中“打滚”,让鱼身均匀沾上一层薄薄的粉衣。在锅中将花生油烧熟后,在热油大火中把鱼仔投入其中迅速炸至表面金黄,再捞出沥干油液。趁着鱼身上还有高温,迅速和剁碎的辣椒末、熟芝麻搅拌均匀,即可装盘上桌。
煎好的山溪鱼仔色泽金黄,鲜红的辣椒末点缀其间,看上去赏心悦目。挟一条鱼仔入口,口感外酥里嫩。在阵阵辣味的烘托下,鱼肉越嚼越鲜,带着一股股塘鱼和河鱼所不具备的山野香甜。这种方式做出来的鲜椒山溪鱼仔,最适合下酒,但也有不少妇女儿童把它当成零食,一边看电视一边大嚼山溪鱼仔,乐在其中。
小炒酸芋荷
小炒酸芋荷:
由芋梗腌成的客家泡菜
芋头是韶关最常见的农作物之一。长在地下的粉芋头好吃,长在地面上的芋头梗,在客家人的手中也摇身一变,成为一道美味。
有经验的农户选择的芋荷梗通常是小而嫩、肉质肥者。家住乐昌市梅花镇的张晓桐告诉记者,人们通常会将芋荷梗腌制好,完全浸入淘米水中,加少许姜、青红辣椒、蒜头后密封封口,在缸顶压上重物静置至少一周后即可享用。
当叶菜青黄不接的时候,人们往往会从家中角落里的腌缸里抓出一把湿漉漉的酸芋荷,起猪油热锅爆香蒜蓉辣椒圈后,把酸芋荷投入爆炒片刻即可起锅。它本身已经饱蕴咸酸味,因此不需要再加调味品。
一盘散发着酸爽气息的爆炒酸芋荷十分下饭,吃进嘴里酸酸脆脆、爽口开胃。它作为客家特色泡菜,是当地餐桌上常见的早餐小菜,最适合搭配白粥。在正餐的时候,酸芋荷又往往和鱼、肉一起焖、煮、炒,让肉菜吃起来更加鲜美。
酸辣紫苏田螺煲
酸辣紫苏田螺煲:
用芳香扫去春日困乏
春风吹拂,当新绿开始在粤北的旷野肆意蔓延之时,气温开始逐渐升高。在午间高温时刻,暖洋洋的气息开始唤醒一群又一群越冬“沉睡”的田螺。在一条条溪流山涧、水渠水塘中,开始浮现阔别了一整个冬季的田螺身影。作为最受客家人喜爱的小菜之一,一道酸辣紫苏田螺煲虽然不是什么珍馐,但却是农家户就餐时扫却春耕大忙时节一日辛劳的美味。
一道田螺煲端上桌时,沁人心脾的紫苏清香率先袭来。夹一只田螺连汁带肉吸入嘴中,充满弹性的螺肉在牙齿中间穿梭,浓烈的香、鲜、辣、酸同时在口中迸发。连啜几个田螺,满身大汗,春日令人厌烦的潮湿与困倦顿时一扫而光。
编辑:赵彦
关键词:酸辣小味道 困 湿气 春困 潮湿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