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众说 众说
环保预案竟也能“复制黏贴”
2月25日,环保部在官网通报空气质量专项督查情况。通报称18个督查组近日走访检查144个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和企业,发现问题65个,唐山芦台经济开发 区管委会规划建设管理局重污染天气专项应急预案无落实清单,存在照搬照抄问题,在正式文件中出现其他县的地名。(2月26日现代快报)
环保应急预案,顾名思义,是确保环境生态在关键时刻不掉链子的“压箱宝”、“大杀器”。如此事关碧水青山的公文,竟然也能“复制黏贴”,甚至连人家的名字都一应俱全地照搬过来,除了让人喟叹抄袭得太实诚,恐怕也说穿了地方部门在重污染天气专项应急工作上的敷衍塞责。
这里显然有三个问题绕不开:这样的红头文件,还打着“正式”的旗号,有关部门“正式”看过一眼吗?应对极端污染事件的“利器”竟然如此糊弄,真出了问题谁来兜底?要不是环保部的专项督查,这堂而皇之的公文抄袭就这样沉潜于历史的汪洋了?
2月23日,有媒体描述了以下的即景:钢铁企业高耸的烟囱冒着白烟、门前马路上的卡车胎印到处都是、厂区内机器轰鸣、工作人员繁忙穿梭……眼前的一幕发生在 面临大气污染治理和产业结构调整双重压力的钢铁重镇——唐山。有人说,一方面是1月份唐山PM2.5浓度同比上升50.6%,另一方面是当地钢企日均盈利几百万元,这给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带来了巨大压力。但,就照搬照抄环保预案的“冰山一角”来看,少数地方环保部门阳奉阴违、表里不一,或许恰是地方环境治而难理的根源。说起来重视,做起来漠视,绿水青山又如何PK得过金山银山? 如果问得不客气一点:就算地方上个别部门装聋作哑,他们的这种工作态度,在层级管理面前又是如何糊弄得过去的呢?这样的公文,除了环保部顶格的抽查,难道地方环保部门和其他职能部门就都睁眼闭眼了吗?
一句话,公文抄袭闹剧的背后,表面是个文风问题,背后是权力生态出了系统性问题。
这让人联想起前几日刚刚曝光的一件事:郑州金水区房管局大门口“创全国文明城市知识宣传栏”上,赫然印着“人文宝鸡,活力宝鸡,和谐宝鸡”等字样。相关工作 人员称,这是印刷公司操作错误导致的。官方一解释,看客就失笑。郑州正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宝鸡于2015年获得全国文明城市,有些“聪明人”复制黏贴宝鸡创文的经验材料,又有什么稀奇的呢?背锅的印刷公司何德何能,还包干起了宣传部门的分内事?宝鸡去了郑州、开封指导漯河……心照不宣的悖谬,也不是头一回见了。
公文抄袭,禁而难绝。尤其是在办公信息化之后,复制黏贴简直不费吹灰之力。曝光一次,无非是惩戒一个当事人。只是,放任这种“糊差事”的行政制度和领导责任,何时才能在绩效管理的雷厉风行中真正转身呢?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预案 环保 复制黏贴 地方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