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争鸣 争鸣
“左宗棠鸡” 告诉了我们什么?
有一道西方人称为“中国传统美食”的湘菜,在中国却很少有人知道,甚至在这道菜号称的起源地湖南,也没多少人听说过。这道所谓的“中餐第一菜”,叫“左宗棠鸡”。
据英国广播公司网站2月17日报道,在欧美,“左宗棠鸡”是一道最受欢迎的中国湘菜。从旧金山到奥马哈、从内布拉斯加到伦敦的各地中餐馆里,都有这道酥脆炸鸡块勾上糖芡汁做成的所谓“中国传统美食”。
这道菜是怎么来的?1952年,美国太平洋第七舰队司令雷德福特访台,湖南籍厨师彭长贵为他掌厨。为照顾这个西方人的口味,就将鸡肉切成大块,先炸到金黄半焦状,再下酱汁佐料,炒成一道不中不西的新菜。雷德福特品尝后询问菜名,彭长贵随口起名:“左宗棠鸡”。后来,彭长贵赴美国开办彭园餐厅。一次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在彭园宴客,吃过“左宗棠鸡”后赞不绝口。此事经《华盛顿邮报》《纽约时报》等媒体大幅报道,这道菜名气大增,逐渐成为美国人眼里“中餐第一菜”。
尽管这道菜是为照顾美国人的口味创制的,但当初多少还有些湘菜的影子。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道菜的做法不断变化,到现在已完全偏离了当初的味道,是比欧美菜还欧美的美国菜。以至于2014年的纪录片《寻找左宗棠》探寻这道菜的起源,并且把目前流行版本的“左宗棠鸡”的照片展示给彭长贵看时,彭长贵脱口而出:“简直瞎胡闹?!?/p>
一道假“中国菜”,被西方人冠以“中餐第一菜”的称号,算得上够滑稽了吧。从没尝过这道“湘菜”的中国人尤其是湖南人,是该笑呢,还是该哭?
无独有偶,有一道风行全美100多年的“李鸿章杂碎”,就是把残羹剩菜放大火上快炒,上面再盖个煎蛋。试想,这不是污蔑我们那个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李大总督不懂享受么?
其实我们不必忙着尴尬。世上不少事物,也往往和“左宗棠鸡”一样,要么无中生有,要么偷梁换柱,要么在发展过程中经过各种附丽,弄得面目全非。比如儒家学说,自孔老夫子创建以后,有孟夫子的增衍,有董仲舒的修正,有宋明理学家的个人诠释,这样,到了两千多年后的今天,早已不是本来面目了。这种增衍、修正、诠释,总是为特定的时代服务的。如果舍得下功夫梳理其源流,准备做一篇博士论文,当然可以,但我们必须明白,这仅仅是做学问,而不必陷身其中,去力图恢复本来面目,然后嚷嚷着要天下人都来宗奉那个本来面目的孔老先生。正如现在的“左宗棠鸡”,明明现在已被欧美人认同,假如你费尽心力,把当初彭长贵的原汁原味端出来,送到欧美人面前,指着他们的鼻子骂他们背祖忘宗,莫非欧美人就会因此而不吃现在的“左宗棠鸡”,回过头来吃彭长贵的原汁原味么?
而且,即便是彭长贵的原汁原味,也是为照顾西方人的口味而创制的,根本就不是正宗的湘菜。
编辑:刘小源
关键词:左宗棠鸡 欧美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