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画·现场>书画学院书画学院
全显光谈德派艺术教育特点:从"对"着画到"背"着画
全显光是著名艺术家和艺术教育家,现居沈阳。他在1955-1961年留学德国莱比锡艺术学院,师从汉斯·迈耶-弗雷特(Hans Mayer-Foreyt,1916-1981),同时还师从沃尔特·门泽(Walter Munze,1895-1978)学习油画。归国后成为新中国艺术教育史上“德国学派”的领军人物,曾创办“全显光教学工作室”,推行有个人教学特色的新颖美术教学方法。其研究素描教学的著作《素描求索》出版后曾多次再版。近日,本报特约张玲、韩亮对其进行专访,请全显光谈谈德派艺术教育的特点及他在教学领域的探索。
阴差阳错去了德国,开启中西结合之路
美术报:全老师,能谈谈您是如何走上艺术之路的吗?
全显光:我老家在云南昆明,我的启蒙老师是雕塑、绘画、陶瓷、壁画、年画等各个领域的民间艺人,我跟着这些老师学了很多东西,他们对我影响挺大。那个年代,如果你愿意学,他们就带着你一起做。
后来,我跟着袁晓岑老师学画画,他自学出身,学的是西洋艺术。解放后,我跟着一个法国留学回来的廖新学老师学习,他曾公派到法国留学,在法国生活了15年,他的法国油画技法很地道。
全国首次高考后我考上了鲁艺,那时候家里穷,饭都吃不饱,我发现鲁艺能解决生活问题,供吃供住,就去了鲁艺。在鲁艺上学期间,学的是前苏联那一套方法,快毕业的时候,苏联有专家来鲁艺教学,特别欣赏我,让我到苏联去学习,可是因为种种原因苏联没去成,这时文化部定下来让我到欧洲留学,我选择了德国。
在德国留学6年,国家指定我学版画,因为当时中国的版画很弱,我在德国学了铜版、石版、丝网版等等。技术上得到德国石版画发明者阿洛伊斯·森奈菲尔德(Aloys Senefelder,1771-1834)后人的指点。最初因为德国石版画技术属于核心技术,所以轻易不外传,后来我慢慢融进他们的圈子,与他们搞好关系,他们也放心地把技术告诉我,我因此受益颇多。回国后,感到艺术创作还应走中国的道路,于是开始探索中西结合的艺术之路。
要求一个小时画多少张,解决哪些问题
美术报:全老师,您认为德国的艺术教育有哪些特点?
全显光:首先,德国的艺术教育制度是双选制。学生选老师,老师选学生,双方协商好后学生才能进工作室,这有点类似于师徒制。在德国,如果学生喜欢学色彩,就会找专门的老师学色彩,如果喜欢学造型就找专门的老师学造型,不用在意老师是哪个工作室的,只要老师同意教就行。教授在你画画的过程中会评估你的才能,然后会向其他老师介绍你。这种双选制教学方式比较灵活,学生可以选择不同的老师学习,容易学到每个老师的长处。老师也不是硬要你学什么,他会根据你的基础、能力,还有你将来想要走什么样的艺术道路给你建议。举个例子,老师问你喜欢哪个画家?如果你回答喜欢毕加索,好,那就画一张画看看,老师会问你和毕加索差距有多大?帮你从中找出差距,然后根据你的不足给你补习。缺什么补什么,强化训练,没有固定的教学法则,教学内容也不是指定的,这样比较科学。老师一般先不讲理论,而是让学生去博物馆看大师原作,看伦勃朗、拉斐尔等各家各派的画,看完原作回来再谈感受及讨论提高的方法。
其次,德国人在教学中对艺术的基础训练非常重视。有一次,老师问我:“你什么时候能提高到你想要的程度?”我回答:“三年?!崩鲜Ψ吲耍骸叭??你能活多少年?一辈子有几个三年?要缩短时间!”
我是从素描学习开始的,老师认为素描要解决的问题是造型,要很准、很快地画出来,我向老师提出将计划缩短到一年,老师最后对我说:“半年吧!”就这样本来三年的计划缩短为半年。老师又一次问我:“你打算一学期画多少张?”我说在国内的时候一学期画十张至二十张,老师生气地说:“那你回国去吧,我教不了你!”他说你要画上万张才能解决造型问题,素描一天能画上百张最好。
德国人在教学上非常实际,他们认为最重要的是为学生打下基础,要是没有基础,创作出高水平的作品是天方夜谭。德国人的教学计划与中国也有所不同,每个学生都要拟定一个计划,具体到一个小时画出多少张画,我以前一个小时画一张,老师说不行,速度得提高,要画得更快,“你画很多画有饭吃还是画一张有饭吃?”所以,在德国,老师和学生一见面就问:“你画了多少张画了?”接着会问:“你解决了什么问题?”这样的训练真是累,但造型问题解决完了以后画画就特别轻松了,变得很简单,水平也提高了,造型能力、观察能力都随之得到提升。解决了造型问题后,下一步要解决的是绘画语言问题,也就是形式语言,画画要有自己的语言,老师说这才是一个画家一辈子应做的事。
第三,德国的艺术教育主张除了要学会对着画,还要背着画。背画要求画得更快,要准,还要带着感情去画,这教法和中国民间艺术的创作方法很吻合,所以我对中国民间艺术很佩服,感到它真是了不起。曾有民间艺人告诉我:“你要先对着画,研究,然后背着画,背着也能画出来后,第三步就是凭想象画?!辫蟾?,27岁学画,37岁自杀了,用10年时间成为世界大师,走的路径和其他画家不一样,他就是背着画,凭想象画。现在的学生,有些只会对着画,画不下来就拿照相机拍下来对着照片画,这样想学会背着画就更难了,凭想象更是画不了。
最后,德国的老师严格执行教学计划。一年的计划,一学期的计划,一周的计划,都要按计划进行,老师平时不在工作室,学生需要老师指导时,要给老师打电话,老师过来和学生见面后,一点客套话都没有。德国老师进屋后就用手敲敲桌子,学生也敲敲桌子,师生用这种方式互相问好。
学生遇到什么问题,就电话和老师约定好什么时间见面,老师会让秘书把时间记下来,安排好时间,比如哪月哪天8点钟会面,只给你15分钟,学生一定要准时到,如果去晚了老师就走了。
我有一次见到老师后,老师先问我最近画得怎么样,让我拿出一张画得最好的,一张最坏的,叫我自己说准备怎么解决遇到的问题,训练我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接下来老师问我:“再往前怎么走知不知道?”我说不知道后老师就给我讲解应该怎样去深入,说完敲一下桌子后就走人了。
另外,德国的美术高考也和中国不一样,考试时间为一周,只需画一张素描,考生可以天天去画,画到自己满意就可以交卷,有些人20分钟左右就交卷了,有些人画了一周还没画好,考试期间,家长可以进去,专家可以进去指导,这是看看考生在专家指导后有没有提升的空间,但是不允许专家动手画,所有考生画完后集体展览,统一录取。
三分钟速记模特造型特点,作画要快
美术报:全老师,您回国后在艺术教育领域进行了哪些探索?
全显光:回国后,我在鲁美创立了自己的工作室,第一堂课我先不让学生动笔,一个字——看,就观察模特,学生可以跟模特一起聊天,模特也可以随意走动,等模特走后,我对学生说:“你们现在画吧?!弊畛跹嵌笺铝?。我就问学生刚才怎么观察的,学生有的说一直在观察模特身上的调子,我说:“有用吗?没有用。要靠线条,抓特征!”我又问道:“教室进来一个人,是找我的,正好我不在,这个人是什么样的特征?”开始有个学生说的特征是人物的高光、三调子,我就说:“这个人是谁???莫名其妙!”后来有个学生说:“那个人高1.8米,宽脸蛋、尖鼻子、红脸,头发还竖着?!蔽宜担骸岸粤?,这就是抓住了特征。”
我教学生要求作画要快,作画速度快的画家我可以举两个例子:一个是铁岭人高其佩,他一个月能画1500张钟馗,后来岁数大了画不了了,画完初稿找他的学生上色;另一个是西方的艺术大师鲁本斯,鲁本斯的画也非常多,画的速度很快,画得也相当好,晚年画完稿子后叫学生填色,将好几桶颜料编上号,指定哪个色填到什么地方,填完色后他再加工。我办工作室时教过几个学生,他们跟我学习时,同学间轮流负责给全班打饭,收粮票,怕打饭耽误画画的时间,整天都在不断地画,吃饭也晚了,睡觉也晚了,晚上熄灯了点着蜡烛继续画,宿舍锁门了就在教室躺着睡,就是这样画了好几年,真的是废寝忘食。我也跟着学生一起画,学生画一张,我就画十张,教学相长。我的教学方法也是以讨论为主,上课时每个人都说自己画多少张,解决了什么问题,大家听后师生们互相评论,学生自己判断,吸收对自己有用的知识,这也是德国美术教学中一般的办法,就是要将有用的东西兼收并蓄。
我对学生的要求,第一步是对着画,第二步是背着画,第三步是凭想象画。我曾经听过德国版画家柯勒惠支的录音,她探索出一种方法,是一种不需要对着模特而是随意作画的方法,我给它起了个名字叫“潜意识画法”,我曾经写过相关的研究文章,文章的题目是《潜意识动向造型》。柯勒惠支在她的日记里写道:“想画什么就画什么,但一定要找到一个规律?!彼?2岁时找到了自己的方法,不需要任何模特,抛开对象凭自己的想象就能画出很多东西来,特别精彩。把所有的记忆融合起来后肯定会出新,想象画是在记忆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我教学生画素描时就是凭记忆画,提高他们的记忆能力,学生一开始可能画不了,但是要逼着他记,先记后画。后来我将观察的时间缩短,由半小时缩短为15分钟,然后10分钟,最后3分钟,模特坐3分钟后,我就问学生:“都记住了吗?”如果学生在3分钟内能记住就很厉害了,3分钟记忆就要求抓特点,不抓特点怎么画呢?我的教学目的就是训练学生抓特点,而不是照着模特画,去稀里糊涂地画调子。
美术报:全老师,您对当前的中国艺术教育有哪些建议?
全显光:传统绘画学科要重视色彩、造型等基础的研究,研究艺术风格、艺术语言等等。比如印象派的色彩对于如何画亮有一套自己的办法,这就需要通过基础研究去解读。现在的艺术教育中,工作室只教一些基本的小技术,这样不科学。
艺术应为大众服务。老师要注重开发学生的才能、开发学生的智慧,让他们自由发挥创造,不是教给学生死的方法。
在德国,每隔一段时间就举行一次讨论会,所有学科(包括工艺美术、油画、版画等等各个学科)的老师和学生都参与讨论,大家不分专业,都踊跃地表达各自的观点,这也让学生很长见识。中国可以借鉴这种教学思路,老师在教学上应该集思广益,海纳百川。
(张玲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教师 韩亮 鲁迅美术学院教师)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全显光 德派艺术教育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