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企·民企>话·数据话·数据
青岛GDP挺进“万亿俱乐部”
青岛GDP挺进“万亿俱乐部” 产业创新持续发力
青岛一手抓规模与转型,一手抓创新与技改,推动实体经济加快向新兴、蓝色、高端和智能方向发展。同时,青岛作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领头雁,为半岛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日前,青岛市宣布2016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万亿元,达到10011.29亿元,成为全国第12个GDP总量跨越万亿元的城市,昂首挺进“万亿俱乐部”。
从2010年的5666亿元到2016年的10011.29亿元,仅用了6年时间,经济总量几乎翻番,青岛的蜕变得益于城市发展的升级和产业创新的引领。同时,其庞大的经济体量,将辐射并带动山东半岛经济区的加速发展。
产业创新持续发力
2010年以来,青岛制定了全新的城市发展战略:“全域统筹、三城联动、拥湾发展”青岛由此拉开了大城市发展格局,随后建立的西海岸新区更是为青岛插上了逐梦的翅膀。截至2016年上半年,西海岸新区GDP达到1358亿元,超过省内菏泽、滨州、枣庄、日照、莱芜5个地级市,预计全年GDP逼近3000亿元。
经济发展的辉煌成就让青岛多了许多新名字:国家“一带一路”枢纽型城市、新一线城市、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龙头城市、国际性港口城市、历史文化名城、滨海度假旅游城市以及最新的国家中心城市。一系列城市定位不仅是对青岛经济、发展地位的肯定,也是对其承担更多责任的期许。
与此同时,青岛在制造业、海洋科技方面的持续发力,奠定了其雄厚的产业基础。近30年来,青岛市制造业实现飞速发展,2016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5%。优势产业对工业拉动作用突出,规模以上工业十条千亿级产业链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75.7%。目前,青岛正加快以“互联网+”引领推动青岛“制造”向青岛“智造”转型升级,推进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在工业各领域的深度应用。同时,作为青岛工业转型升级的动力,新兴产业也已成为拉动工业升级发展的新生力量,助推制造业全速向中高端迈进。
海洋科技方面,“一谷两区”推动了青岛再次跨越。作为海洋科技新城的青岛“蓝谷”,集中布局海洋科研、教育、成果转化、学术交流等重大平台项目,成为中国科学开发利用海洋资源、走向深海、链接全球海洋科研资源的创新平台。
近年来,青岛市在创新领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2016年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1348家,比2011年增长了2.3倍;全市研发经费占生产总值比重预计2.9%左右,比2011年提高了0.4个百分点以上;2016年1至11月,全市发明专利授权5894件,同比增长29.7%,增幅居副省级城市首位,PCT国际专利申请588件,首次跃居副省级城市第三,占全省61.4%。
在各领域发展先后取得重大突破,硕果累累,成为青岛GDP迈过万亿元的有力支撑。
半岛经济区的“催化剂”
青岛作为山东半岛经济区的“龙头”城市,紧邻着省内GDP第二名的烟台市和第四名的潍坊市。近年来,半岛经济区建设的步伐加快,连接城市之间的交通大项目频频落地,为半岛经济区蜕变打下坚实的基础。
2016年11月16日开通的青荣城际铁路,是山东首条城际高速铁路,这条全长302.757公里的城际高速铁路,把青岛、烟台、威海变成了“一小时生活圈”,对青岛、威海、烟台、荣成等沿线城市以及整个半岛地区在经济、文化、旅游、出行等方面产生影响。青岛市社科院城市研究所副所长冷静认为,青荣城际铁路将极大促进区域内资本、技术、人力资源的快速流动,形成“1小时—2小时的交通圈和经济圈”,实现青岛、烟台、威海的“同城效应”,推动山东半岛地区的一体化发展。到2020年,山东省将基本形成以济南、青岛为中心,济南、青岛至周边城市1小时通达,济南与省内各地级市2小时通达,省内各地级市之间3小时通达的“1、2、3小时”高速铁路交通圈。
交通便利所形成的“同城效应”,使“中心性”明显的青岛体现了更显著的辐射效应。人才辐射效应首当其冲。众所周知,企业创新的基础是大学,有了大学的集聚,企业创新研发的人力成本将大大减少,竞争力也将逐渐增强。目前,青岛已有约50所大学,未来将力争达到100至200所,众多高校创新研发机构落户青岛,将形成一个“磁场”和“生态”,而这个磁场,辐射的不仅仅是青岛,更辐射到了整个山东半岛。目前,这种辐射已比较明显,青岛的众多大专院校,与烟台、威海等城市的企业,建立了紧密的联系,众多的科研成果在这些城市的企业中实现了产业化,众多的专业人才穿梭于山东半岛的企业间。
为有利于山东半岛城市群间产生更大的人才协同效应,山东半岛已经建立了区域合作机制,山东半岛7个城市,将实现人才库和项目库的资源共享,未来无论人才还是项目,在这7个城市任何一个人才市场,都可以连结上7个城市中适合自己的“姻缘”;产学研融合的协同机制也初步建立起来,占全国海洋科研资源半壁江山的青岛,已同山东半岛城市均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形成了支持、开发和利用科研资源的共同体。
产业的辐射已扩展到很多领域。青岛贝尔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曹荣军告诉记者,他们的企业总部和研发中心设在青岛,但工业园建在烟台的海阳市,“这样我们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青岛科研力量雄厚的优势,一方面可以享有海阳制造成本较低的优势”。
目前,在山东半岛城市群中,互有工业项目纷纷在对方城市落户。2016年,青岛有数百个项目来自山东半岛城市。青岛也有近千亿元的项目落户到山东半岛其他城市。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龙头城市”,青岛着力打造的“蓝谷”,对山东半岛城市发展海洋经济提供了极大的科技支撑。据悉,“蓝谷”所在的青岛即墨市,已累计引进建设各类创新创业项目260个,其中拥有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国家深?;氐?5家“国字号”科研机构和山东大学等16所全国知名高校的科研院所。目前,山东半岛的“涉?!逼笠?已普遍与“蓝谷”的科研院所建立了合作关系,许多专业技术人才成为山东半岛很多企业的技术合作者?!袄豆取辟踩灰殉晌蕉氲汉Q罂萍即葱路⒄沟那苛Α耙妗薄?/p>
具备人才、资金等资源的汇聚优势,GDP过万亿元将为青岛这座城市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为周边城市发展提供可借鉴的样本,从而更好发挥其中心城市的带领作用。(经济日报记者 刘 成)
编辑:刘小源
关键词:青岛 城市 山东半岛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