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画·现场>人物志人物志
郭志鸿:翰墨点点寄深情
先后在国内外数十次书法大赛中获奖,作品曾多次在国内外展出,入选教育部编写的《小学生书法丛书》等书籍,被中南海、中央档案馆、国家博物馆等收藏展示。主持编辑国家项目《中国书法艺术典藏——简牍艺术》大型系列丛书,在图版设计、图文合一、装帧设计、释文考释等方面实现了新突破。

郭志鸿 现任中国书法出版社副社长,北京国宝书画院副院长。
【书之孝】
云居寺办展替父完成心愿
2016年12月31日,“诗意云居——郭志鸿、苏诚书法作品展”在房山区云居寺举办。郭志鸿、苏诚两位中青年书法家,围绕赞美千年古刹云居寺,弘扬“坚韧不拔、锲而不舍、一丝不苟、默默无闻”的石经精神,推出60余幅书法精品力作。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郭志鸿先后参加过国内外一系列有影响的主题展和专项展,曾在国内外数十次书法大赛中获奖,但这次“诗意云居”展览,他却比以往展览倾注了更多的心血和汗水,因为这次展览对他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要完成父亲一生的心愿。
郭志鸿从小跟随父亲习字,学得许多人生道理。父子俩亦师亦友,感情深厚。平时工作再忙,郭志鸿每天也要想方设法抽出时间陪父母双亲聊聊天、说说话。郭父年轻时被养家糊口的重担所累,虽痴迷书法,自学写了一手好字,但无名师指点、更无闲暇时间习练,书法只能作为业余爱好。后来,他把精力全部放在对志鸿的培养上,每每看到儿子在书法道路上取得点滴进步,他都倍感欣慰,但老人家还有个最大的心愿,那就是有生之年举办一次个人书法展。去年,郭父罹患癌症,身体十分虚弱,执笔挥毫已不可能,郭志鸿一边忙工作一边陪护左右。在陪同父亲游览云居寺时,一下子就被这座千年古刹秀丽奇特的文化所吸引,郭志鸿深深感到,历经千年、六朝二十多代人,镌刻完成的14278块石刻佛经所蕴含的坚韧不拔、锲而不舍、一丝不苟、默默无闻的石经精神,也正是父亲一直以来恪守的人生信条??醋鸥盖浊迨莸牧撑?,回想父亲对书法的痴迷热爱,当即萌生了在云居寺举办书展替父亲完成心愿的想法,并开始着手筹备“诗意云居”书展。郭父的病情发展很快,没能来得及亲眼看到这次书展,这成为郭志鸿的最大遗憾。父亲故去后,郭志鸿擦干眼泪,全身心地投入到这次书展筹备工作中。从内容选择到书写装帧、从门类区分到位置布排都作了精心设计,力求完美,每幅作品都精益求精,饱含着对老父亲的不舍眷恋和浓浓深情……
为期七天的展览,得到几十家主流媒体的报道。展览结束之日,郭志鸿回到家中,肃立在父亲遗像前,默默地燃上一炷清香,双手合十,不禁潸然泪下,老父亲仿佛正在天空中对他颔首微笑,依旧是那般慈祥……
【书之缘】
孩提执笔15岁入围大展
1969年9月,郭志鸿出生于黑龙江省鸡西市的一个普通人家。郭家为其取名志鸿,期望他将来能够成就一番事业。郭父写得一手好字和好文章,小志鸿天生也与书法有不解之缘。郭母说,在周岁抓周时,小志鸿不抓离他近的东西,偏偏探着身子去抓离自己最远的毛笔,家人甚是欢喜,觉得这孩子长大必定会舞文弄墨。果不其然,稍一懂事,每当父亲提笔写字,他便趴在旁边盯着看,一动不动。后来,他一哭闹,父亲就用写字来哄他。说来也怪,只要父亲一动笔,他立刻就安静下来。7岁那年,他正式随父亲学习书法。在那个精神和物质产品都极为匮乏的年代,别说购买市面上难得一见的书法专集,就是买一本薄薄的字帖都是一种奢望。于是,家里仅有的几本快翻烂的旧字帖,成了小志鸿形影不离的贴身宝贝。别的孩子在外面疯跑时,小志鸿却躲在角落里把字帖掏出来默默地临摹读帖。没钱买纸张,父母就从单位捡回废报纸、废包装纸给他练字;臭味很大的玻璃瓶墨汁也要用水兑到最稀最淡才舍得用,有时连这也没有了,就用笔蘸着水在地上写。13岁那年,郭志鸿有幸拜当地的名家兰振昌先生为师。兰先生在教学上一丝不苟,对学生要求很严苛。郭志鸿每天晚上6点至8点必须准时到兰老师家里学习书法,寒来暑往,从未停歇。最难熬的是三九寒冬,东北气温低至零下三十多摄氏度。但执着的小志鸿依然顶风冒雪,每天摸黑到先生家习字,即便感冒发烧,也咬牙坚持,从未中断。正是这段时间在兰先生的悉心教导下,他潜心专注临摹柳公权《玄秘塔碑》、《神策军碑》,颜真卿《颜勤礼碑》、《麻姑仙坛记》、《多宝塔碑》,并从报刊上剪裁下来当代名家作品进行研习,打下了深厚的书法功底。梅花香自苦寒来。虽小小少年,但郭志鸿的书法作品却已有种“随心所欲不逾矩”之感,看似天马行空、不受拘束,但笔笔都合规矩,特别是随着书写的进行,笔毫内蓄墨渐少,线条由浓到淡、由润到枯,起承转合、笔走蛇行,挥洒自如、妙不可言。15岁时,他的作品入围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全国大展;16岁那年,他在报考鸡西师范学校的艺术课考试中,因书法特长得到高分而崭露头角,成为当地书法界一颗闪亮的新星。
【书之情】
名师亲授情注笔墨
随着年纪的增长,书法成为郭志鸿的挚爱,用心至真、追求执着、如醉如痴。用他自己的话讲,饭可以一日不吃,但字不可一日不练。生活中,郭志鸿省吃俭用、粗茶淡饭,把攒下来的钱全部用在购买字帖摹本、笔墨纸砚上。笔秃千管、墨磨万锭。那些年,他利用领取奖项的机会跑遍了北京、南京、西安、哈尔滨等地书店、图书馆、美术馆,广泛涉猎各类书法知识。他的口袋里总是随身带着笔和本,遇到喜欢的作品就去临摹,以至于时间久了,衣服口袋总是最先被戳破,缀上了一个又一个补丁。他开玩笑说,自己这双手除了写字,就数缝补丁最熟练。其间,他写石鼓、写“二王”、写孙过庭、写苏轼、写黄庭坚、写米芾、写王铎、写黄道周、写张瑞图等诸家,对《兰亭序》、《祭侄稿》、《圣教序》用功尤深。除了寻访临摹典籍外,一有机会他便拜访名师、讨教书艺。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至今,先后得到了吴悦石先生、刘炳森先生、刘艺先生、刘洪彪先生的亲授和指点,从各家经典中汲取营养,博采众长,书艺不断精进。
十几年前,为实现心中梦想,他来到北京从头奋斗。人生地不熟,生活也很拮据,还要时不时把家乡的双亲接来休养看病。但繁忙的工作、家庭的重担却丝毫没有影响到郭志鸿对书法艺术的热爱和追求,反而成为抚慰心灵的灵丹妙药。每当夜幕时分,忙完一天工作后,郭志鸿便在阳台上支起桌椅,铺开纸张,提笔挥毫,不知疲倦。现在,他母亲还总是心疼地说,“那时候呀,我们志鸿练字苦呀,我一觉醒来,看志鸿还在那儿写呀写呀,真不知他每天几点睡的?!敝档靡惶岬氖?,在书法道路上,爱人的理解和支持给了郭志鸿不断前行的无穷动力。他的妻子贤淑知礼、勤俭持家,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始终理解支持丈夫,即使手头不宽裕,她也要时不时买上一些宣纸,闲时为丈夫裁好备用。夜里不论志鸿写到多晚,她都在旁研墨洗笔,静静地守候着丈夫凝神练字。窗外繁星闪烁,屋内对影成双,夫妻俩相敬如宾、恩爱有加。那是一段艰苦的岁月,更是一段温馨的时光。每每回忆起这段往事,郭志鸿总是感慨万千,充满甜蜜。
郭志鸿常说,“从事书法的人,就是通过多姿多彩的笔墨情趣和文化内涵,向别人讲述美妙的中国故事,把内心最美好的世界展示给观者;书法不仅仅是简单地把字写好,其中蕴含着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它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是一门既要踏踏实实地传承,又要不断寻求新高度的艺术。”近年来,郭志鸿为书法人才的培养付出了大量心血。他策划拍摄了《从小写好中国字,长大做好中国人》公益宣传片,先后在央视一套、二套、四套和央视网播出,至今还被多家教育部门和教育文化机构选用。他热心提携年轻一代,每年他都会举办多场书法公益讲座,对此他乐此不疲、满心欢喜,从中找到了无尽的快乐。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郭志鸿 书法
 
 

 也门饮用水供应严重短缺
也门饮用水供应严重短缺 美国纽交所“换装”迎接李维斯上市
美国纽交所“换装”迎接李维斯上市 江苏盐城化工厂爆炸已救出31人
江苏盐城化工厂爆炸已救出31人 圆月
圆月 纳米比亚举行独立日庆典
纳米比亚举行独立日庆典 “巴基斯坦日”阅兵彩排
 “巴基斯坦日”阅兵彩排 山东:春雨润花
山东:春雨润花 当中国京剧遇上意大利歌剧
当中国京剧遇上意大利歌剧
 法蒂玛·马合木提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召明 王霞
王霞 辜胜阻
辜胜阻 聂震宁
聂震宁 钱学明
钱学明 孟青录
孟青录 郭晋云
郭晋云 许进
许进 李健
李健 覺醒法師
覺醒法師 吕凤鼎
吕凤鼎 贺铿
贺铿 金曼
金曼 黄维义
黄维义 关牧村
关牧村 陈华
陈华 陈景秋
陈景秋 秦百兰
秦百兰 张自立
张自立 郭松海
郭松海 李兰
李兰 房兴耀
房兴耀 池慧
池慧 柳斌杰
柳斌杰 曹义孙
曹义孙 毛新宇
毛新宇 詹国枢
詹国枢 朱永新
朱永新 张晓梅
张晓梅 焦加良
焦加良 张连起
张连起 龙墨
龙墨 王名
王名 何水法
何水法 李延生
李延生 巩汉林
巩汉林 李胜素
李胜素 施杰
施杰 王亚非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姚爱兴 贾宝兰
贾宝兰 谢卫
谢卫 汤素兰
汤素兰 黄信阳
黄信阳 张其成
张其成 潘鲁生
潘鲁生 冯丹藜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袁熙坤 毛新宇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学诚法师 宗立成
宗立成 梁凤仪
梁凤仪 施 杰
施 杰 张晓梅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