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资讯资讯
敦煌汉简:汉代丝绸之路畅通的历史见证
2000年前汉代丝绸之路开创时期,位于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在中西文明交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世纪以来,敦煌汉塞及邮驿遗址先后出土的大量汉代简牍,记录了华夏文明与西方文明传播交流的生动历史进程。

康居王使者册生动地反映了中亚使者到汉地贡献的真实状况。图片来源:甘肃省博物馆
1907年和1914年,英籍匈牙利人斯坦因来到敦煌汉塞,将盗掘的汉简3000余枚与莫高窟敦煌经卷一同劫掠而西,保存在今大英图书馆。罗振玉、王国维闻之扼腕叹息,奋笔数月著成《流沙坠简》,唤醒了国人对汉代简牍的珍视。1944年,向达、阎文儒在玉门关遗址发现汉简48枚,现藏于台湾中研院史语所。新中国成立后,敦煌地区屡出汉简。1979年敦煌马圈湾烽燧遗址出土汉简1217枚,内容丰富。1990年至1992年,敦煌悬泉置遗址出土汉简20000余枚,是目前国内外单一地点出土汉简数量最多的一次,悬泉置遗址因而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在历年文物调查工作中,敦煌汉塞陆续发现汉简数百枚,也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从两汉史籍和汉简文献来看,敦煌在汉代丝绸之路开拓阶段具有重要地位。由于张骞凿空西域,汉代对西方神奇的土地充满了解的渴望。出于抵御匈奴入侵的需要,汉朝实施了联通西域的重大策略?;羧ゲ〕鍪游?,汉开河西四郡,在敦煌设立阳关、玉门关作为出入西域的枢纽,中西文明交流的进程在敦煌留下了清晰的印迹。
汉与西域的畅通交流,是外交与军事协同作用的结果。汉武帝派遣张骞通西域后,以西域绝远,非人所乐往,于是“募吏民毋问所从来,为具备人众遣之”。汉朝使者经敦煌到达西域,由于路途遥远,食粮不继,往往受到西域诸国欺凌。太初二年,汉武帝派遣贰师将军李广利西伐大宛。初次出征,由于粮草准备不足,大军到郁成而中道返回。汉武帝闻之大怒,派出使者遮玉门关,下诏说“军有敢入者辄斩之”,李广利只好驻师敦煌。次年,汉又征发六万多人,广备粮草,李广利复出敦煌一路向西,最终取得了征伐大宛的胜利,得天马而归。这一事件,充分反映出敦煌在西域开拓史上的重要地位。此后,无论是长罗侯联通乌孙、都护郑吉屯田西域,还是匈奴日逐王归汉、西域诸国入朝中原,敦煌出土汉简文书都有反映。东汉时西域三通三绝,敦煌发挥的作用更加重要:西域副校尉一度设在敦煌,敦煌太守兼领西域——敦煌是汉代联通西域的咽喉要地。
张骞开拓的丝绸之路,经过武、昭、宣以来数世经营,到西汉中后期,已经形成了使者商旅不绝于途的盛况,掀起了中西文明交流的第一个高潮。从华夏文明向西传播的进程来看,随着中原使者商贾经敦煌到达西域,中原文化开始了面向西方的传播。首先,汉朝为了解决使者食粮供应问题,先后在西域的轮台、渠犁、车师、伊循、赤谷城开设屯田。随着屯田规模的扩大,汉代农业技术在西域得到了广泛传播。特别是水利灌溉技术的实施,有效促进了西域的农田开发。其次,随着中原使者、商贾出使西域,中原的手工业技术如冶炼、髹漆等技艺也传到西域诸国,促进了西域社会文化的进步。再次,中原的传统文化与礼仪制度也向西传播,西域一些国家如龟兹向往中原文明,将中原礼仪制度实施于本国。不少国家派遣侍子、贵人到中原学习文教礼仪。汉朝在西域诸国设官分职,也是华夏文明向西传播的标志。
从西方文明向东传播的状态来看,敦煌所处的地位更加重要。由于敦煌是西域进入汉朝的第一个郡治,因此也是汉王朝接受西方文化的要冲之地。从敦煌悬泉汉简的记载来看,西域重要国家如西域北道的车师、孤胡、山国、危须、焉耆、乌垒、渠犁、龟兹、姑墨、温宿、乌孙、大宛,西域南道诸国如楼兰(鄯善)、且末、小宛、精绝、扜弥、渠勒、于阗、皮山、莎车、蒲梨、疏勒,都有与汉朝往来的记载。而不属西域都护的国家如中亚的康居、大月氏,西亚的乌弋山离,南亚的罽宾,以及史籍未载的祭越、折垣等国,也屡次派遣使者到中原出使贡献。敦煌设有传置机构,为西域来汉的国王、贵人、使者提供饮食传车住宿,悬泉置出土的汉简对此有忠实记录。如位于今乌兹别克斯坦费尔干纳盆地的大宛,经李广利征伐之后,与汉朝保持着密切往来。悬泉汉简记载元康年间朝廷发出传书,派遣使者经敦煌去迎取天马。汉成帝时,大宛使者又经敦煌到中原贡献。位于今哈萨克斯坦南部的康居,是张骞出使西域官方接待的第一个国家,虽不属都护管辖,但一直与汉朝保持着密切往来。宣、元时期,康居都曾遣使贡献。汉成帝时,又遣子入侍,显示出与汉朝的重要关系。居于今阿姆河上游的大月氏,是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国。虽然大月氏已据有大夏地而不愿东归,但是悬泉汉简却记载了大月氏使者多次到达中原的情况。特别是简文记载的大月氏双靡翖侯、休密翖侯派遣使者到达汉地,更是反映了大月氏占有大夏地后松散的统治。五翖侯可以自主和汉朝交往,是大夏王朝政治形态的重要反映。处于西亚的乌弋山离,悬泉汉简记载了敦煌传置为其使者提供传车的情况。处于今克什米尔地区的罽宾,悬泉汉简记载了传置机构出钱沽酒接待其使者的情况。综上,中亚、西亚、南亚国家都有与汉朝交往的记载。从简牍文书来看,这种中西之间的使团交往颇为频繁,规模不一,大的使团有数百人,一般的也有数十人,是汉代中西文明交流的主要形式。
伴随着中西使者团体的往来,贡赐及商业贸易也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西域商贾常常以进贡为名获取汉朝的赏赐,所谓“欲通货市买,以献为名”。悬泉汉简记载了当时贡赐贸易的发达。如有七枚汉简组成的康居王使者册,记载了元帝永光五年康居王使者到酒泉贡献骆驼,使者自言他们数次奉献,进入敦煌后都会受到当地郡县的饮食接待,地方官吏与使者共同登记所献骆驼的肥瘦价值。但是这一次却待遇不公,不但得不到饮食,地方官员独自评价贡物,将他们进献的白骆驼说成了黄骆驼,肥骆驼说成了瘦骆驼,为此而上书朝廷。朝廷下文到敦煌郡县置,要求查清当地接待康居使者的情况。这件文书生动地反映了中亚使者到汉地贡献的真实状况。使者争辩的骆驼黄白肥瘦,正是当时商贡贸易的典型体现。悬泉汉简记载西方使者贡献的物品有骆驼、狮子、良马等物,是丝路贸易的重要内容。
敦煌汉简记载的汉代丝绸之路上东西文明交流的盛况,与敦煌所处地理位置有密切关系。史书言西域地区“东则接汉,扼以玉门、阳关”,敦煌两关正是通往西域的必经之路。中原使者在此休整准备而踏上西行征途,西域贵人使团到此而得到食宿接待。汉代的敦煌,已经成为丝绸之路上的“华戎所交一都会”。
(作者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敦煌悬泉置墙壁题记整理与研究”负责人、甘肃简牍博物馆副研究员)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敦煌汉简 汉代丝绸之路 历史见证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