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资讯资讯
云南昭通成古老物种避难所 巨型水獭化石再揭新种起源之谜
日前,在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古人类实验室内,记者看到一具完整的水獭头骨化石,它是刚发现的名为似獾泰国水獭的新种。虽然只是约30厘米长的头骨化石,但它至少有600万年的历史。

昭通水獭与现生水獭头骨大小和体重对比图 王晓鸣供图

似獾泰国水獭新种生活场景复原图 云南省文物考古所供图
欧亚大陆最大水獭化石
1月23日,国际著名学术刊物《系统古生物学》在线发表了中美法科学家共同研究的这一成果。该化石是迄今欧亚大陆发现的体型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水獭化石之一。
这具水獭完整头骨化石是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共同组建的野外采掘队于2010年在云南昭通水塘坝发现的。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联合发掘又发现了不同个体的新标本,并由美国洛杉矶自然历史博物馆的研究员王晓鸣领衔研究。
据论文的第一作者王晓鸣介绍,水?。ㄋ⊙强疲┦趋浦邪胨氖橙舛?。现生水獭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分布,但其化石记录非常贫乏,尤其是距今600万年前的晚中新世时期。这一类群最早发现于泰国北部中中新世湄莫盆地,但多是一些零散的牙齿。云南昭通水塘坝化石地点最晚中新世褐煤层(距今约624万年)发现几乎完整的头骨、下颌骨和头后骨骼的化石组合,时代比泰国的同类标本晚了大约600万年。此前发表的华北榆社盆地早上新世(距今约500万年)的水獭头骨颌骨也应归为这一新种。
王晓鸣认为,CT复原后的水獭头骨牙齿既像獾又像水獭,因此,昭通新发现的标本被命名为似獾泰国水獭。新发现的水獭的体重与狼相似,大约是欧亚大陆现生水獭的4倍,南美现生水獭的2倍,体重大于50公斤,身长1.5到2米,上、下颌骨大且非常有力,牙齿丘齿型颊齿,适合于咀嚼大型水生螺壳和贝类。水塘坝标本的完整性让科学家更好地了解水獭的进化史,表明似獾泰国水獭是水獭亚科最古老和最原始的支系之一。
同一时代的昭通古猿与水獭
一年前,一篇科学论文在自然出版集团子刊《科学报告》上发表,揭开了“最后的古猿”——昭通古猿在600万年前在昭通幸存之谜。而昭通古猿化石的发现地点也在昭通水塘坝。
“我们的最初目的是寻找从猿到人过渡时期的人类起源缺环,找到了古猿幼年头骨。昭通剑齿象、中华乳齿象、似獾泰国水獭等动物是意外发现的伴生动物。水獭化石的发现地点与昭通古猿的发现地点相隔大约5米,发现地层层位比古猿发现的位置稍低,而且它们大体上都属于同一时代?!狈⑾只囊巴夥⒕蚨佣映ぁ⒃颇鲜∥奈锟脊叛芯克芯吭奔剿怠?/p>
王晓鸣认为,昭通与大约100万年后的山西黄土高原上的榆社盆地发现同一属的标本,水獭能够从东南亚到中国西南、华南再到华北,跨越多个纬度和气候带,显示这一类群独特的迁移扩散和适应能力,为研究这一新种的分类进化史、地理分布和形态功能分析提供了重要信息。
昭通为何能成古老物种避难所
为什么昭通能成为古猿和水獭新种的起源地和古老物种的避难所?昭通水塘坝究竟还隐藏着多少物种演化的秘密?
据研究表明,当时的昭通盆地具有温暖、湿润的东亚季风气候,降水季节性变化显著,使昭通古猿和水獭有了一个长期适宜生存的地理环境。湿热的森林环境以及部分植物提供的果实和种子,可能是昭通古猿的重要食物来源。而浅水沼泽环境的水塘坝有丰富的螺壳和贝类及水生植物,是水獭的重要食物。这些因素都可能是晚中新世昭通古猿和水獭成功生存的主要原因。
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项目负责人认为,水塘坝新近纪古生物化石群项目自2010年立项以来,确认了一批新属新种,并已经发现昭通中华乳齿象、似獾泰国水獭、昭通麂等动植物新属新种化石。这一系列突破性的研究成果,奠定了水塘坝可能成为我国南方最晚中新世时期地质、古脊椎动物和古气候研究典型地点的地位。20多个研究人员组成的研究团队正在分工合作研究,目前已发表10多篇具有影响的研究论文。(记者 张勇)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巨型水獭化石 新种起源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