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争鸣 争鸣
诗意的元宵节跳动着文化的音符
丁酉年元宵节,在期待中如约而至。和其他传统节日一样,元宵节也有自己独特的蕴含,也有自己独特的表达。吃元宵、赏花灯、猜灯谜、舞狮子、耍龙灯、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祭门户、迎紫姑……就是元宵节的特有仪式。仪式有所不同,内核实则一致,那就是对于美好的向往,对于幸福的追逐。
元宵节的热闹气氛,在古代诗文中随处可见?!霸床闪?宝马香车拾坠钿;
风雨夜深人散尽,孤灯犹唤卖汤元?!?宋·姜白石)试想入夜之后,街头彩灯高悬,人流摩肩接踵,妇女头上的钗饰都被挤得掉在了地上,及至花灯散去夜深人静,还能听到叫卖汤圆的吆喝,这个节日该是何等地深入骨髓。辛弃疾的《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词,也道尽了元宵节的热烈与繁华?!岸缫狗呕ㄇ鳌8德?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庇倘缁鹗鞯牟实?犹如星雨的烟花,车马、古乐、歌舞、灯光、月色、鱼龙交相辉映,把元宵热闹景况推向极致。
中国人喜欢闹元宵,一个“闹”字,道尽了元宵节的全部特质。闹就是喜庆、就是欢乐、就是惬意、就是满足,抑或是对喜庆、欢乐、惬意、满足的渴求。而元宵节的一轮明月,则成了向往与愿景最好的载体。千百年来,我们祖先对于月亮有过无尽的思念,有过极致的赞美,有过探究的梦想,以此形成的月亮文化也是中华文化中的瑰宝。月亮早已成为中国的大众“情人”。“新月如佳人,出海初弄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还有“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下夜郎西”,“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都对月亮寄寓了万千情思。
元宵时节的月亮迸发出无尽的风韵,引发沛然的诗情和无数的咏叹?!八壹履芟凶?何处闻灯不看来”(崔液《上元夜六首》),“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张祜《正月十五夜灯》)。这些精妙地描写,为元宵节勃发了文化脉动。没有满月高悬众星拱卫,很难设想诗人会用笔轻灵、设色徍妙、空灵高远、诗情沛然??梢运抵泄硕杂谠铝恋那楦幸丫搅宋抟愿醇拥某潭??!版隙鸨荚隆钡纳窕?正是中国人渴望美好的寄托。
元宵节的热烈奔放,充满了诗意地表达。有道是“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诗·大序》)
舞狮子、耍龙灯、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如此等等,就是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而形诸于文字的记载,正是我们所说的文化的结晶。
元宵节是诗意的文化的,其间充满了家国情怀。中国人对于元宵节的热切,背后是家国情怀的支撑。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有了强的国,才有富的家。所以,就要张扬元宵节的文化价值,把节日的文化蕴含发掘出来,成为建塑家国情怀的良机。
建塑家国情怀,就要赓续元宵节的传统习俗,使其与时俱进,融入现代文明。建塑家国情怀,就要营养元宵节的文化根脉,使其植于沃土,更加茁壮旺盛。从而使元宵节彰显的优良传统文化根深叶茂蔚成大观。
元宵节所以会代代传承,因为它根植在民众心中;元宵节所以会植根心中,因为它是人类情感的寄托,这是一个完整的逻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习主席说:“当今社会发展快速,人们为工作废寝忘食、为生计奔走四方,但不能忘了人间真情,不要在遥远的距离中隔断了真情,不要在日常的忙碌中遗忘了真情,不要在日夜的拼搏中忽略了真情。我们要让真情大义像春风一样吹遍神州大地,吹进千家万户,给每一位中华儿女带来温暖。”元宵佳节,无疑就是不要隔断、不要遗忘、不要忽略真情的最好的时机。
编辑:刘小源
关键词:元宵节 文化 诗意 元宵 月亮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