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资讯资讯
品赏诗词,传承文化
——“我看传统文化大会现象”专题研讨会综述
近日,原创文化类电视节目《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在中央电视台热播并引起广泛关注。在第二季播出前,由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著名艺术理论家李心峰倡导并主持的“艺术学前沿习明纳尔”系列研讨活动专门以“我看传统文化大会现象”为主题进行了专题讨论。该活动采用了近年学界流行的“习明纳尔”小型专题讨论会形式,邀请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副总监梁红、央视科教频道执行导演滕一红、宋丹等“诗词大会”创研人员与研究生院的部分研究生们及部分青年学者,共同热议以“中国诗词大会”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大会”现象。
“诗词本体+中国传统文化”
梁红以《中国诗词大会》为例,阐述了节目创作的缘起、过程及创作追求。她说,优秀传统文化是国家大力倡导和弘扬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种类非常丰富,如诗歌、汉字、谜语、成语、民歌等等,那么,如何将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电视节目中同时又能引起观众的兴趣是节目重点考虑的问题。拿中国的诗词为例,它是真善美的结合。诗词内涵丰富,儒释道具在;在每个历史阶段,还都有其不同的文化背景、文学内涵和美学意味。它容纳百川、包罗万象,有诗人的情怀,含词人的境界,适合中国人的表达,更是中国人依恋不舍的情愫。正是基于此,节目的策划者才想要做一档“诗词本体+中国传统文化”的原创节目。
关于节目的创作追求,梁红进行了阐述。她说,节目中除了代表着全国各个行业、不同年龄段的诗词爱好者、既是观众又是选手的“百人团”外,还有点评嘉宾,他们主要是对诗词的背景、文化含义进行简要解读。这样设置的目的,不仅是对广大的观众进行诗词本身知识的普及,更重要的是对诗词背后所具有的情怀、文化意蕴以及价值观的宣扬,传递出现代社会所需的正能量。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
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的传承和发展高度重视,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并提出“让古代经典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要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p>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王圆圆在研讨会上从古典文学爱好者的角度发表了对“传统文化大会现象”的看法。她认为,汉字、诗词、民歌、成语、谜语等都是中华民族文化最优美的体现,是人类文明中的瑰宝?!吨泄蚀蠡帷返却澄幕嘟谀恳跃喝男问讲唤龃チ酥泄判愦澄幕?,同时也向观众传递着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她以《中国成语大会》为例,指出成语中承载的价值观和对现代社会的意义?!氨热纾吨泄捎锎蠡帷费≡竦某捎镆捕季哂械贝募壑?,如‘精忠报国’‘结草衔环’‘同舟共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等都体现出优秀的传统文化思想?!?/p>
张新科博士从语言学的角度谈了自己的观点。他指出,近期的《中国诗词大会》和《中国民歌大会》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语言在这里不仅仅是一个交流工具,而是作为一个本体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人的生活方式被强调。节目“一方面是直接地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与意义;另一方面,通过展现中国语言和传统文化的独特性、多样性以及美好,让更多的中国人热爱自己本民族的语言和传统文化。通过中国语言、中国文化来影响中国人的生活方式,进而通过生活方式的改变来间接促进中国语言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让诗意回归生活
滕一红导演从个体角度对传统文化类综艺节目进行了解读。她认为,中国诗词的美不仅唤起了人们内心对美的渴求,更对个人修养起着重要的作用,是促使人们诗意回归生活的一种方式。诗词大会的宋丹导演则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大会得以受到人们的欢迎,是因为在某种程度上它与人们当下生活中所产生的心理和情绪的契合,使当代人焦虑的心灵从中得到抚慰;如古诗词中有很多表达人与人、人与天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复杂关系的诗句,之所以千百年来被人们拿来传诵,正是这些共通的东西回荡在人们的内心中,诱发精神和心灵上的共鸣。河北师范大学的胡小满教授从音乐学专业方面对央视传统文化大会进行分析。他认为,拿《中国民歌大会》来说,民歌不仅是表达真善美的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人们智慧的结晶,通过与传统节日的节点相结合,不仅给中国人上了一堂生动的民歌课,还以人们最易接受的形式,使艺术回归生活。
著名文艺评论家李心峰认为,在前些年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一切向钱看一时成为很多人追求的生活方式和目的。近年来,在国家大力提倡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背景下,文化自信已成为时代的鲜明主题;而追求国人所特有的诗意生活,已逐渐成为一种社会风气。此次央视推出诗词大会等“传统文化大会”可以说恰逢其时,并进一步推动了这样一种风气。中国有着深厚的文化传统,曾经是诗的国度,在追求现代化进程中,在生活逐渐富裕的过程中,国人如何寻找诗意的生活已经成为一个社会课题。他说,《中国诗词大会》第一季在去年春节期间于央视播出,获得巨大成功;刚刚结束的《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也引起了很大反响。这不仅说明人们对生活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一种生动体现。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品赏诗词 传承文化 传统文化大会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