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党派·声音>好声音 好声音
民进会员:推进职业教育转型升级的几点建议
| 根据教育部《2013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的数据显示,全国有职业技术培训机构14.9万所,2013年全国接受各种非学历高等教育的学生678.6万人次,接受各种非学历中等教育的学生达4914.7万人次,我国整个教育培训市场规模达1.2万亿。仅在线教育一个板块2015年市场规模就已达到1600多亿,按平均增速40%来推算,2016年可达到2260亿元。 但从教育培训体系来看,总体上来说供给侧是缺失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教育思维模式僵化;教师队伍与社会发展的脱节;社会需求与教育培训机构的供给严重脱节;职业教育的长期边缘化。 为此,建议: 一、 运用“互联网+”的思维,打造枢纽型开放平台。 1、 以行政主管理部门、行业协会为载体,打造枢纽型开放平台,这是基于“互联网+”的良性循环生态圈,一方面把社会培训机构从传统的办学模式中脱离出来,不拘泥于几间装修规范的教室,另一方面甚至不需要再独立建设网站、在线教育平台,最大限度地减少技术开发和人员成本的支出,支持教育内容创业者,支持教育方式的创新者,让为师者乐教,让求知者乐学。 2、 推进社会培训机构开展职业角色教育设计。大部分在职在岗学员对自己在工作中的能力需求和岗位的对接有强烈的渴望,基于职业角色的教学设计使得课程具有职业性特点,课程设计尽可能来源于实际工作岗位对知识能力的需求,每个工作情境或工作任务都来源于生产实际。通过对职业角色的模拟训练,学员到实际岗位以后就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达到触类旁通、迅速适应工作岗位的目的。并且,根据教学对象、教学活动、空间的不同或变化,不断更新、变化教学设计,从而达到教与学的最佳状态。 3、 融合互联互通的优势,集合大数据应用、语音识别、人像识别、三维模拟、VR等互联网技术,开发“微课”资源,破除“在线教育就是课堂常规教育平移到互联网上”简单认识,把互联网中碎片化、分散化、低效化的知识,利用系统化、多元化、个性化的手段将职业教育立体、简洁地传授给学员,这不仅是职业教育的信息化、国际化的趋势,也终将是社会培训机构转型升级、取代传统学校教育而成为主流的必然选择。 二、 创新“互联网–”的做法,夯实职业教育培训的基础。 1、 做好示范性培训基地的建设。以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为契机,梳理和整合区域内的核心功能发展资源,建设、完善示范性培训基地,如安全生产、精密仪器等,一是减少同行业、相近企业之间的重复性建设投资,二是为打造集示范教学、职业培训、参观旅游、拓展教育、展览展示、创新创业指导等具有综合功能的海绵化培训基地,从而提高基地的营收能力、延展能力。 虽然建筑业是北京非核心功能的疏解产业,但只要北京地区有工程建设,建筑业从业人员的职业培训,包括入职培训、继续教育培训、职业功能升级培训、安全生产培训、再就业培训等一系列措施就要作为配套工作存续。在落实建设部、市建委在2014年提出的“建设专业化培训基地,提升建筑业转型升级”政策时,才认识到十几年来北京地区建筑业从业人员的职业化培训一直停留在理论培训、考试取证的层面上,模拟训练主要找建筑工地打游击,诺大的北京竟然没有一处标准化的建筑业示范培训基地。 2、 推进社区教育工作与社会培训机构协同发展。社区教育的功能和定位在2016年7月21日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推进社区教育发展的意见》已有明确的指导思想和任务目标,这将是职业教育细分化、终身化、普惠化的重要推手,但是社区教育的专业化、品质化、信息化建设工作,在指导人员、资金支持、培训内容等因素的制约下,有吸引力地高效运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达不到的,而与社会培训机构协同发展,充分利用社会培训机构的师资、平台、专业化培训课程,推动社区教育的运转,将会起到多赢、互补、共生的协同发展的局面。 3、 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才是个性化、专业化教育的起点。 服务于核心功能的推进,引导社会消费资源的开发,社会培训机构只有与区域内的经济工作、社会服务同步发展,因地制宜,才能体现出强有力的生存能力。不是只有跨区域办学才能做大,也不是多元化发展才能做强,与社区教育工作相结合是因地制宜,参与并完成政府购买服务是因地制宜,为企业定制从业人员的专业化培训是因地制宜,做好本地区高校、中职学生的入职教育是因地制宜,对转移或行业过剩从业人员的再就业培训、服务非首都核心功能的人口疏解工作也是因地制宜。 因材施教不是“一对一”教学方法,也不是“小班授课”的教学模式。因材施教的前提是以人为本,这要解决“生存”和“生活”的两个方面的命题——要“生存”就要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开发个体的技术潜能,引导并体现出其一技之专长;要“生活”得踏实就要明白个体存在的价值,离不开人文修养的辅助指导,这是我们长期以来职业教育工作缺失的重要环节,导致“以工作为苦”的浮躁思想广泛存在。社会培训机构专注于个性化职业教育,就要从因材施教入手,做好“务实”与“务虚”两方面的工作,解决好“深度”和“温度”两个层面的问题,这是社会化职业教育精细化分工的需要,也是社会培训机构转型升级的方向之一。 三、 放下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为社会培训机构松绑。 1、 正名。2016年3月16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将为“民办非企业单位”正名,从而确认其专业化、国际化的“社会服务机构”的身份,这将使学校的功能定位“名正言顺”,少了歧视性色彩。 2、 确定公益属性。社会培训机构的“非营利性”性质已很难适应社会服务机构的现代化发展,这一属性导致学校不能申请贷款、不能抵押,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校的发展壮大。任何一个机构的发展壮大都离不开政策的指导、金融资金的支持,成长不起来的社会培训机构也无法承载社会服务的功能。界定有利于社会组织发展的“公益”属性而非“非营利性”的表述,对公益业务和营利性业务区分审计,有利于社会培训机构的转型升级。 3、 修正注册条件。(1)学校名称去区域化限制,有利于社会培训机构品牌的塑造;(2)办学范围的区域限制规定还保留着计划经济时代的烙印,现在已无实际意义,连朝阳区都走不出去,又怎么能融入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反之要大力鼓励走出去,在更大范围内办学;(3)办学条件之一是需要300-500平方米的办学、办公面积,这对社会培训机构是一个严重的束缚。一是与互联网时代的教学模式背道而驰,二是高昂的房价、租金已成为社会培训机构沉重的包袱,且一般在周末进行面授课的情况也导致了教室的大量闲置,三是有关“禁止公办学校出租房屋”的规定给社会培训机构关上了一扇合作发展之窗。 四、 引导“做强”而非“做大”,鼓励联盟化抱团发展。 1、 职业教育的发展离不开企业的参与,企业参与的不积极、不主动是职业教育发展的瓶颈之一。社会培训机构要主动出击,积极寻求与企业的长期战略合作,一方面可以把优秀的企业文化植入到职业培训之中,培训企业忠实的员工,另一方面也是引导学员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培养优秀职业精神的需要。 2、 希望在主管部门的引导下设立“共创教学生态空间”,共建培训教室,与企业、高校、社区协同发展,形成教育联盟,在减少重复投资和资源浪费,鼓励社会服务机构轻装上阵、专注于专业化、公益化的职业教育发展。 3、 引导有实力、有水平的优秀的社会培训机构向更高层次的职业培训学院、职业教育集团转型升级。 (作者系民建会员、朝阳区政协委员、北京市无限培训学校校长) | 
编辑:李晨阳
关键词:民进 职业教育 转型升级 培训 机构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召明 王霞
王霞 辜胜阻
辜胜阻 聂震宁
聂震宁 钱学明
钱学明 孟青录
孟青录 郭晋云
郭晋云 许进
许进 李健
李健 覺醒法師
覺醒法師 吕凤鼎
吕凤鼎 贺铿
贺铿 金曼
金曼 黄维义
黄维义 关牧村
关牧村 陈华
陈华 陈景秋
陈景秋 秦百兰
秦百兰 张自立
张自立 郭松海
郭松海 李兰
李兰 房兴耀
房兴耀 池慧
池慧 柳斌杰
柳斌杰 曹义孙
曹义孙 毛新宇
毛新宇 詹国枢
詹国枢 朱永新
朱永新 张晓梅
张晓梅 焦加良
焦加良 张连起
张连起 龙墨
龙墨 王名
王名 何水法
何水法 李延生
李延生 巩汉林
巩汉林 李胜素
李胜素 施杰
施杰 王亚非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姚爱兴 贾宝兰
贾宝兰 谢卫
谢卫 汤素兰
汤素兰 黄信阳
黄信阳 张其成
张其成 潘鲁生
潘鲁生 冯丹藜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袁熙坤 毛新宇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学诚法师 宗立成
宗立成 梁凤仪
梁凤仪 施 杰
施 杰 张晓梅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