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资讯资讯
罕见的国宝:越窑青瓷蟾滴

1983年12月10日,浙江省慈溪市彭东乡寺龙桥头泥沙中出土了一件瓷器,经专家鉴定为越窑青瓷,名为越窑青瓷蟾滴。越窑青瓷蟾滴原称“三足蟾蜍水盂”或“三足蟾蜍形带托盘青瓷水盂”。清代许之衡著《饮流斋说瓷》称:“蟾滴、龟滴,由来已久。古者以铜,后世以瓷。明时有蹲龙、宝象诸状。凡作物形而贮水不多者则名曰‘滴’。”基此,本器改称“越窑青瓷蟾滴”。
全器十分完整,通高6.7厘米,系在荷叶形托盘中,上置蟾蜍形水盂组合而成。淡灰胎,质细腻,通体施湖绿色薄釉,滋润光亮,局部表微泐,足面依稀见有支钉痕。从其轻盈端巧的器型特点来看,当属文房用具。清代许之衡著《饮流斋说瓷》称:“蟾滴、龟滴,由来已久。古者以铜,后世以瓷。明时有蹲龙、宝象诸状。凡作物形而贮水不多者则名曰‘滴’。”基此,本器应改称“越窑青瓷蟾滴”为宜。
蟾滴,造型可分上下两部分:上为水盂,下为荷叶形托盘。水盂呈立体的蟾蜍形,横长10.4厘米、高6.2厘米。蟾蜍躯体作扁圆状,昂首伸颈,口微启,水可从口中溢出,双目圆瞪,炯炯有神,头颈间有桃叶状角饰,颇富神奇色彩;后背微隆,器表满布象征赘疣的灵芝状乳钉装饰,两侧间施以如意形卷云纹;腹腔中空可盛水,上开置注水的圆孔;下腹部较为扁平,光素无纹;前有稍曲蹲的两足,趾间有蹼,后端弧收下敛,并有独足(肢)支撑如尾状;蟾蜍体态轻盈而又充满灵气,造型取其踌躇满志,以求一搏之势,生动逼真,栩栩如生,逗人喜爱。下部的托盘作大口圆唇,浅腹坦敞,卧足。口径10.8厘米、足径3.5厘米、高1.5厘米。盘体呈两侧边缘稍内卷的荷叶形,内腹壁刻划纤细而清晰的叶脉,充分显示出惠风吹卷荷叶的一派盎然生机,将荷叶形托盘与蟾蜍形水盂巧妙地组合成蟾滴,可谓相映成趣,相得益彰。1985年,这件蟾滴,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并于1989年入选《国家文物精品展览》,为越窑青瓷中极其罕见的国宝。
越窑肈始于商周,青瓷成熟于东汉,源远而流长。逮至晚唐、五代及北宋初,以慈溪上林湖为中心的越窑,烧制的青瓷器已达到炉火纯青、登峰造极的顶峰,被列为中国瓷窑之首。尤其是吴越国时烧造的“秘色瓷”,更属闻名遐迩的高档宫廷珍品。依此件蟾滴造型和釉色特点显为北宋早期孑遗,且具有“秘色瓷”遗风,恰为晚唐诗人徐夤盛赞越窑青瓷“窍剜明月染春水,轻旋薄冰盛绿云”的生动写照。其匠心独具的造型,玲珑典雅的神态,深奥奇特的寓意,令人遐思,玩味无穷。
蟾蜍,又称蝦蛤、蛤蟆、蟾诸、蛤蚆,属两栖纲,蛙科。在今日看来,好像形象丑陋,皮肤燥而多疣状黑斑点,特别是因它性情悠闲,行动迟缓而被俗称为“癞蛤蟆”或“疥蛤蟆”。然而,在我们的古人眼中,其貌不扬的蟾蜍,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被蒙上了浓厚的宗教色彩,闪耀着神秘的灵光,注入了神圣的法力,深深地烙印在古人的心中,成为顶礼膜拜的神物。认为蟾蜍可超度死者的灵魂,羽化升天成仙,以致在许多汉墓壁画、帛画和石刻上,??煽吹缴窕捏蛤芡枷??!侗幼印吩唬?蟾蜍寿三千岁者,头上有角,颔下有丹书;《玄中记》称,蟾诸头生角,寿千岁;而民间又有端午敬祝蟾蜍,可避兵燹之说;甚至还有王乔食白蟾蜍长生不老,得道成仙的故事流传,反映出蟾蜍不但是长寿吉祥的象征,同时还具有祈福禳灾的魔力,故文献中有蟾蜍万岁,背生灵芝,为世之祥瑞记载。在清代东轩主人所著《述异记》中,还有“古谓蟾蜍三足,窟月而居,为仙虫”之类记述。
脍炙古今,盛传不衰的美女嫦娥因服食西天王母的长生不死“仙药”后,飘然飞奔月宫变为蟾蜍的著名民间传说,更为蟾蜍戴上玉蟾、天上月神、月精、人间仙虫等桂冠,喻为月亮的代称?!痘茨献印ぞ裱怠吩疲骸叭罩杏雄Z乌,而月中有蟾蜍”;《太平御览》(卷四)引《春秋纬演孔图》曰:“蟾蜍,月精也”;李白《古朗月行》诗有:“蟾蜍蚀月影,大明夜已残”;而金代元好问还专为蟾蜍作诗,称“小蟾徐行腹如鼓,大蟾张颐怒如虎”。人间不起眼的小动物,被赋予神灵色彩,幻化成备受青睐的月宫宠物,擢为古往今来文人填诗赋词的歌咏偶像,于是前植桂树,琼楼玉宇错落有致,华贵富丽的广寒宫,又有了“蟾宫”之称。自唐以降,科举选官更益盛行,读书人应试中榜,则常被誉为“蟾宫折桂”。
这件青瓷蟾滴是文人雅士案前桌上不可缺少的文房用具之一,其上的蟾蜍形水盂,也称水注或砚滴,可盛水以备研墨之用,既实用而又十分美观。造型采用蟾蜍形象,显然蕴含着“蟾宫折桂”的美好愿望,祝福主人金榜题名,登科及第。蟾蜍头上有角,暗喻长寿吉祥;而身作三足,也正同清代《述异记》所载:“俗语云,三脚蛤蚆无处寻”,“古谓蟾三足”相合(蟾蜍和青蛙一样有四足,只是从蝌蚪演变成蛙之时,短时间有尾和两足,古人不明底细,误以为“三足”,故有三足蟾蜍为世所珍之说),足见它是何等的名贵,
蟾滴寓意深刻,它的造型独特新颖,工艺精湛,又具有灵性非凡的寓意,堪称中国陶瓷艺苑中的一朵光彩夺目的奇葩!制瓷大师将情态优雅、形神兼备的蟾蜍,与出污泥而不染的荷叶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既符合文人雅士的美好祈盼心态和审美情趣,实在是一件富含艺术美感、价值连城的越窑瑰宝。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国宝 越窑青瓷蟾滴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