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寻医·问药>医讯同期声医讯同期声
“全球新”引领药物研发新格局
记者日前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独家获悉,自去年3月新的化学药品注册分类改革实施以来,已有539件化学药品注册申请按照新注册分类进行申报,其中创新药291件,占53.99%。数据显示,近年来在“全球新”政策的引领下,我国的药品注册申报正在悄然发生变化。
中国新药“全球新”
才能走上世界舞台
按照国务院改革药品审评审批制度的要求,经全国人大授权,国务院同意,去年3月4日国家总局出台了《化学药品注册分类改革工作方案》,将新药定义由过去的“未在中国境内上市销售的药品”调整为“未在中国境内外上市销售的药品”,虽然只是一字之差,却是一个质的改变。
国家总局药化注册司负责人表示,新药概念的改变传递出一个信号:我们需要的新药,不是已有药品的简单重复,而是真正意义上的新药。这一改变,为的是鼓励业界走创新之路,更多地研发出青蒿素一样的药品,得到全球认可,解决病患疾苦。只有这样,才能提升中国制药的国际竞争力,使中国生产的新药走上世界舞台。这一政策同时也是希望鼓励国外药企研发的药品早日到中国来,让中国患者早日用上更好更新的药品,更好地满足公众用药需求。
对于按新注册分类申报的化学药品注册申请,总局实行了新的审评审批标准。对于创新药,一是强调“创新性”,即应具备“全球新”的物质结构;二是强调药物具有临床价值:对于改良型新药,强调“优效性”,即相较于被改良的药品,具备明显的临床优势;对于仿制药,强调“一致性”,要求质量、疗效应与原研药品一致。
绿叶制药集团有限公司法规与注册部总监由春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注册分类改革理念与国际接轨,体现了鼓励创新的监管思路,新药的含金量明显增加,审评审批的重点放在了创新药及改良型新药的临床价值和应用优势上,让创新脱颖而出,使审评审批标准更合理,对真正专注研发、专注质量的企业,无疑是一大利好。
创新药申报据半
药企研发趋于理性
在国家鼓励创新政策的影响下,2016年,药品注册申报结构明显优化,药企研发申报更加趋于理性。截至去年年底,按照新注册分类进行申报的药品注册申请中,创新药占据了半壁江山。过去以仿制药申报为主的格局正在逐渐被创新药所替代。
据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管局药品注册处副处长方维介绍,广东省2016年创新药的申报数量为50个,创历史新高,而2015年只有20个,企业研发的积极性明显提高。另据江苏省食品药品监管局统计,江苏省去年共受理药品注册申请176件,其中创新药注册申请137件,仿制药注册申请39件,创新药申请数量明显增加。
前不久,记者在对多地的走访中,切实感受到了鼓励创新政策给企业带来的变化。在上海张江高新技术园区,坐落着一家家比肩而立的跨国药企研发中心、一个个海归创业的创新型企业。在化学药品注册分类改革、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等新政鼓励下,企业研发势头强劲。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管局药品注册处处长张清告诉记者,上海申报的15个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注册申请中,就有6个是“全球新”的创新药。
在集聚了大量高端企业和高端人才的泰州医药城,创新成果更加明显。据泰州医药城新药申报服务中心主任戴伟民介绍,改革之前,园区药品注册申报以仿制药为主,改革之后,仿制药申报数量急剧减少,创新药申报数量逐步增加。在去年的146项临床申请中,有15个一类化药新药和22个生物制品,创新药占比25.3%。在113个已获临床批件中,有15个一类化药新药和9个生物制品,创新药占比21.2%。2016年新增临床批件中,有11个一类化药新药和2个生物制品,创新药申报数量比上年增长了6.5倍。
新药研发成果初现
业界期待政策持续向好
药品审评审批改革新政改变了医药研发生态,使行业环境趋于合理、公正和规范,新的研发格局正在逐渐形成,创新产品不断涌现:新一代无氟喹诺酮类药物国家1.1类新药苹果酸奈诺沙星胶囊获批上市,第一个国产生物制品创新药“派格宾”获批上市,中药新药——世界上首个专门针对甲型H1N1流感治疗的有效方剂“金花清感方”面世,另外还有双价人乳头瘤病毒吸附疫苗(HPV疫苗)、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糖丸(人二倍体细胞)、13价肺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等多个创新药获批……
从长远来看,创新药物的研发能力仍然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在。但也有药企直言,创新药的研发难度很大。新药研究周期长、投入大、风险高,一个新药研发大约会历经七八年的时间,有的甚至更长,需要付出大量的心血,还要有敢于面对失败的勇气,这些都成为制约药物研发创新的瓶颈。
麦肯锡咨询公司前不久发布的《构建可持续发展的中国医药创新生态系统》显示,2015年全世界创新药市场近6000亿美元,换算成人民币大约4万亿元,但我国占据的市场却不足100亿美元,其中在我国首次获批上市的19个创新产品贡献不到5亿美元。由此可见,我国的药物研发水平与国外还存在不小的差距。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丁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中国是人口大国,是全球第二大医药市场,必须要有自己研发的新药。但做好新药,只靠企业和科学家不行,良好的政策环境至关重要。近年来在药审改革一系列政策支持下,新药研发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创新药正在崛起,相信未来几年,国内创新药格局将会有较大改观。
制药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力军,也是推动监管制度改革创新的重要力量。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亚太质量管理负责人肖志坚表示,阿斯利康会将国际领先创新药物的早期研发带到中国,通过“全球新”的注册途径进行研发申报,加速新药在中国的开发,早日惠及中国患者。
部分医药企业同时建议,加快药品审评审批制度改革步伐,坚持不懈地把改革进行到底,进一步完善审评标准规范和技术指南,研究临床试验管理、数据保护、专利链接等进一步鼓励创新的政策,为药物研发创新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让更多的创新成果惠及百姓。
编辑:赵彦
关键词:全球新 药物研发 中国新药 药品注册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