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资讯资讯
对文化要“敏感”一些
日前,有消息说,韩国拟将匾额文化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向联合国申遗。中国作为匾额的发祥地,这则消息多少让国人有些五味杂陈。
源于中国的文化遗产被他国抢先申遗,近些年出现过若干次,“江陵端午祭”“暖炕技术”“拔河”等,都曾引发广泛关注。申遗并不是排他性的专利,更不是与他国争胜的工具。哪怕同源的文化,只要是渗入民族根脉的文化物件或风俗,不同国家可以先后申报,都值得尊重与?;?。
但这些看来不甚宏大的生活化风物也足以在文化遗产名录中登堂入室,对我们倒是一个提醒。我们需要增加对文化的“敏感”度,能准确地感知到文化的内涵。
就匾额而言,我国近些年认识虽有提高,但恐怕还尚未达成“亟待保护”的社会共识。笔者前段时间走访安徽龙川的胡氏宗祠,祠堂里一块明代文徵明题写的“世恩堂”牌匾,竟一度被村民当作床板;而正是如此,才免遭被毁、遗失,保留到今天,令人啼笑皆非。据了解,清乾隆以前保存完好的匾额几近绝迹,对比过去“无门不匾”的盛况,无疑是尴尬的。我们在匾额文化上应当有所作为,提高整体的认识水准,制定更加系统、完善的保护方案。
对文化要“敏感”一些,就是能准确地圈定出“这是文化”,并有意识地加以保护。今天当然不会再犯把匾额当床板的糊涂,但对文化的“敏感”是否足够?齐齐哈尔曾把古建“将军府”移出,后来又要搬回;济南把老火车站拆除,如今又希望重建。新加坡连华人婚嫁的礼饼都纳入了非遗?;?,还有多少习焉不察的文化风物被我们漠视?
我国是个文明古国,如今需要一场深入社会肌理的文化启蒙。前段时间有消息说,中日韩三国专家建议共同为筷子申遗。有人疑问,“筷子”也算文化?筷子当然只是饮食工具,但也凝聚着民族文化与情感接续。在物质极大丰富之后,如今更需要细嚼慢咽文化层面的累积沉淀,这也是一场对自我身份的重新界定。筷子、节气、牌匾等,这些司空见惯的文化细节,勾勒出了民族个性的样貌,近些年它们从“用品”变成“文化”,从“平?!北涑伞把胖隆保逑殖錾缁崛现嫉奶憾晕幕壑档娜隙ú荒芤磐该苌铄涞慕锹?。
我们对文化的神经还需更加“敏感”一些,打捞出更多的文化遗存,哪怕它们并非宏大浩瀚,只要承载一段历史风情,就理当有展露风华的机会。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文化 匾额文化 联合国申遗 文化遗产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